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生态农业民族文化负载词英译探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少数民族文化负载词承载了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在翻译少数民族文化负载词时,译者归化或异化的翻译取向主要受到翻译目的,读者接受,意识形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以《梯田文化论——哈尼族生态农业》一书中的哈尼族文化负载词为例,探讨了归化和异化视角下少数民族文化负载词的英译。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化负载词;归化和异化;策略选择;哈尼族
一、引言
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有利于凸显中国文化特色,是中国本土文化区别于外来文化的关键所在。推动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进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增长,有助于推动中国文化事业、旅游事业的发展。近年来在中国文化热与民族文化典籍外译热的浪潮下,许多少数民族著作被译成外文,其中受多种因素影响,翻译策略的选择主要呈现出归化和异化两种不同的形态。本文以《梯田文化论——哈尼族生态农业》一书中的哈尼族文化负载词为例,展示少数民族文化负载词如何在异化和归化的视角下得到更好的诠释。
二、少数民族文化负载词
胡文仲曾说:“文化负载词是特定文化范围内的词,是民族文化在语言词汇中直接和间接的反映”。由于负载着特殊的民族文化内涵,是特定的源语文化特色的直接体现,就算在译语文化中存在相似的词语,也可能因为词义不一致,即词义大小、宽窄或褒贬不一,而引起语义冲突。因此在少数民族作品的外译过程中,少数民族文化负载词往往成为跨文化交际中的难点,给译者的翻译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三、影响归化异化的选择的因素
归化和异化是译者在翻译中不可避免要面临的翻译策略。韦努蒂认为归化法就是“把原作者带入译入语文化”,而异化法则是“接受外语文本的语言及文化差异,把读者带入外国情景”。理想的翻译是译者在其翻译过程中,合理地选择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使之达到一种动态平衡,既能呈现原文的文化和语言特点,又满足译文读者的阅读需要。译者在翻译中选择归化还是异化的翻译策略,要取决于很多因素。少数民族文化负载词归化异化的选择主要受到翻译目的,读者接受,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影响。
(一)翻译目的。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广中国文化“走出去”,中国少数民族优秀文化外译也逐渐增多。以文化交流传播为目的的少数民族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宜以“异化”翻译为主,以期最大限度地保留少数民族文化特色。而侧重于交际目的的文本里,宜以“归化”翻译为主。例如在翻译旅游文本时,为了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译者要考虑译文读者的文化心理和审美习惯,对一些少数民族文化负载词的文化内涵进行调整或转化,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内容,进一步引起他们的兴趣。
(二)读者接受。原文读者和译文读者的文化环境不同,阅读经验和期待视野也存在差别,对语篇中的信息的理解和接受也很不相同。绝大多数西方读者对中国文化知之甚少,小众化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对他们来说更是一无所知,如果目标读者定位为普通大众,那么归化的翻译策略能照顾到西方读者的文化习俗,使他们能跨越文化障碍。如果目标读者是对于知识和文化的容忍性较高的高知识水平的人群,异化翻译后的少数民族文化负载词可以给他们带来新奇感和挑战性,既开拓了英语读者的认知,又促进了中国文化的传播。
(三)意识形态。一般来说,译者在将一个异域文化的话语所包含的观念引入本土文化时,必然会对这来自异域文化的价值观做出自己的价值判断,然后决定转达的策略:是直截了当,还是曲达其义。少数民族文化属于小众化文化,在向大众传播的过程中,由于文化差异可能会涉及意识形态的矛盾。异化翻译在处理意识形态矛盾时可能会导致目的语读者产生不好的联想,就需要采用归化翻译,在不损害源语意识形态的前提下,调整翻译以归化目的语的意识形态。
四、归化异化视角下少数民族文化负载词英译方法
(一)少数民族文化负载词的归化翻译策略。1.意译少数民族文化负载词具有丰富的含义,一些词汇无法在目标文化中找到对应,而从字面上来翻译又会造成文化冲突,歪曲原文的意义。此时,可以采用意译来引申少数民族文化负载词的内在含义。例如“牛亲家”是哈尼族与傣族之间以耕牛结成的“亲戚”关系,目的是让耕牛分别在不同忙碌时节劳作。在英语中本来就没有和“亲家”对等的英语词汇,更何况还是因为“牛”而结成的“亲家”,因此,在翻译时,采用意译直接翻译出其内涵,译为“relativesbysharedfarmcattlebetweenhanianddaipeople”。2.替代为了处理文化差异,跨越语言鸿沟,可以使用代替翻译法,用目的读者的惯用语代替所译的少数民族文化负载词,方便译文读者理解和接受。例如“土司”制度是明清管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一种地方行政制度,任用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土司长官。葛浩文在《尘埃落定》中将这种“土司”译为chieftain。chieftain在《牛津高阶词典》的意思是“theleaderofapeopleoraclaninScotland”,苏格兰的这种氏族族长和土司有一定的相似性,葛浩文采取了替换法,将具有异国情调和文化特色的“土司”翻译成“chieftain”,很符合英美国家的阅读习惯。
(二)少数民族文化负载词的异化翻译策略。采用直译和音译能保留词汇原有的文化特色,弥补文化空缺,即做到词汇译入目的语后文化的”陌生化”从而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词汇所承载的特色文化(何恬,2019)。1.直译直译法,即不改变原文本的语法和形式直接翻译,可保留少数民族文化负载词的文化色彩,最大程度让目的读者感受源文本的语言特色和异国文化。例如哈尼族的“长街宴”是尼十月年中的一个祈福的宴席,哈尼族家家户户做各式各样的美味佳肴,用篾桌摆到寨子脚的“寨门”那里,摆成长长的宴席,让全村人和远方来的客人享用。“长街宴”可直译为“longstreetbanquet”。“长街宴”的基本要义可以直接体现在词中,因此用直译直接将原文意象呈现给读者,保留了原文的文化特色。2.音译哈尼族有很多民族传统节日,如“苦扎扎”节(又称六月年)。“苦扎扎”的说法本就是哈尼语汉译而来,在英语中更属于文化空缺的词汇,可以保留文化音译“Kuzhazha”。民族节日的词语可采用音译名+通用名称的方法(宋丽英,2008),译为“KuzhazhaFestival”。
(三)少数民族文化负载词归化异化相结合的翻译策略。1.注释注释法,形式可多样,有文内括号注、脚注、文末注等,也可包括与原文内容有关而并非原文本信息的部分,诸如作者介绍、时代背景、译文补充等,可以根据少数民族文化负载词在其目的语中的对等情况和其他翻译方法相搭配,比如音译加注,直译加注等。如哈尼族婚礼习俗“哭嫁”,哈尼姑娘出嫁前,新娘与其女性亲属,多举行哭嫁仪式,用“哭”和“唱”哭嫁歌的形式来感谢父母养育之恩,诉说离别之情等。“哭嫁”可以直译加注为weddingcrying(atraditionalweddingcustomthatthebridecriesandsingssongstoexpresstheattachmenttoherfamily)。在这里直译“weddingcrying”传达了“哭嫁”的精髓,而加注可以解释在婚礼上“哭”的原因,使读者从内到外地了解到哈尼族“哭嫁”的文化内涵。2.音译加意译“摩匹”是哈尼语音译,是旧时哈尼族社会中负责主持原始宗教各种活动的祭师。“摩匹”可以翻译为Mopi,theritualhead,既保留了少数民族文化负载词带来的新鲜感,实现文化传播的功能,也增加解释,满足了读者的接受能力。
五、总结
通过本次研究认为:归化和异化互相补充、存在的价值与侧重点各不相同,各具特色。翻译时,异化的优势体现在表现源语言的语言表层特点与深层文化内涵,而归化的优势则是更容易使读者理解。译者对于归化和异化的选择是不断变化的,它会随着各种影响因素变化而达到一种动态平衡。而对于少数民族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选择,还是要在具体的翻译目的、读者接受和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基础上做出选择,是归化为主,异化为辅,还是两相结合。
作者:徐爱莉 单位:云南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