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农业实践论文:市循环农业实践及建议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农业实践论文:市循环农业实践及建议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农业实践论文:市循环农业实践及建议

本文作者:刘常珍作者单位:镇江市农业委员会生态能源处

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循环经济意识薄弱

对循环农业促进经济发展认识不深、重视不够,生态循环农业建设还没有真正成为全市各级组织和全社会的自觉行动,重经济轻环境、重局部轻整体、重当前轻长远、重利益轻民生;特别是在基层,受文化素质的限制,大部分农民循环经济意识较差,有文化、懂技能、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比较缺乏,阻碍了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步伐。

2农业经营方式有待进一步转变

虽然近年来镇江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农业产业经营得到较快发展,但小规模、家庭分散式经营仍占主导地位,影响了资源配置效率、产业要素集聚和循环农业技术的运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成本和难度。同时粗放型的经营方式还普遍存在,农药、化肥等投入品的过量和不合理使用,农业废弃物的再利用不充分等也影响了循环农业的推进。

3循环农业技术研发推广有待增强

从事循环农业、农业生态工程等方面的研发力量不强,多数农业龙头企业缺乏自主研发能力,存在传统技术老化、新技术新工艺新模式应用转化困难等问题,特别是农业产业链条延伸技术、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等创新和实践还比较薄弱,在循环农业技术整合、集成、示范和推广应用等方面有待加强。同时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已有的循环农业技术推广运用不到位,推广应用效率低。

4生态循环农业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这些年镇江市加大了对生态循环农业资金的投入,但与循环农业重点工程建设的需求相比,还远远不够,而且资金来源单一,主要依靠国家、省项目及地方政府配套资金,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格局还未形成。同时循环农业的实施主体大多为资金匮乏、技术落后的农户,其投入实力根本无法满足中长期循环农业发展对资金源源不断的需求。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对策建议

1推进产业化经营,培植循环农业经济载体和实施主体

农业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企业化管理是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重要条件,有利于资源要素的集聚、循环农业技术的运用、完整产业链条的形成,使循环农业发展更具可行性和操作性。因此,要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大力发展规模高效农业,开展现代农业园区和规模养殖小区建设,努力培植生态循环农业带动主体。一是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为基础,将现有农业基地和园区进行整合,集成技术,积聚要素,提升园区生产、加工、流通、观光等综合功能,实现农业废弃物在园区的闭路循环;二是加快规模种养小区建设。以高产创建活动为抓手发展规模种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广运用农业清洁生产技术;以新市镇建设和太湖流域水污染治理为抓手,将分散的水产品和畜牧养殖向规模养殖小区发展,实现养殖业的专业化、规模化、清洁化;三是加强生态循环农业带动主体培育。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合,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构建以农业龙头企业为主导、农业专业合作社为纽带、专业大户为基础的生态循环农业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它们的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5]。

2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打牢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基础

继续大力度推广4项适用成熟技术,一是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依托项目支持,大力实施规模养殖场沼气治理、畜禽生态健康养殖、秸秆机械化还田、秸秆能源化利用等工程,实现畜禽粪水和作物秸秆的循环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二是农药化肥减量增效技术。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为基础,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优化用肥结构,控制和减少化肥用量。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加快推进病虫害统防统治,提高防治效果。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建设一批上规模、有品牌、标准化的“三品”基地建设,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三是节水节能技术。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大力推广运用喷滴灌、先进适用农业机械等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四是立体耕作技术。继续扩大运用农牧结合、粮经轮作、间作套种、水旱轮作等耕作制度,实现农田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3开展科技创新,强化循环农业技术支撑

科学技术是循环农业发展的支撑和核心,因此要加快循环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制定循环农业人才培养计划,以基层农技人员和规模经营主体为重点,分级分类开展技术培训,培养一批适应循环农业发展需要的新型科技人才[6]。要以农业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合作组织为主体,加强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攻关和集成,积极开展交流和合作,引进国内外先进适用循环农业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模式,重点要在节约型生态农业技术、立体复合高效耕作制度、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相关产业有效链接技术及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等上求突破。要创新农技推广体制,加强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鼓励以多种形式开展技术服务,指导企业和农民运用清洁生产技术,发展循环农业。

4加大政府投资力度,构建循环农业多元化投资体系

生态循环农业是一项集基础性、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于一体的系统工程,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要整合资源,部门联合,积极申报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园、现代农业园区、农村清洁能源、规模化养殖、秸秆综合利用、农业龙头企业等相关项目,争取国家和省级项目及专项资金支持。地方政府要将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列为公共服务内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出台扶持和鼓励政策,对实施秸秆综合利用、测土配方施肥、综合防治、农产品质量建设、农村清洁能源等重点工程进行资金补助或奖励,对实行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企业给予资金补助、税收减免、贴息贷款、用电用水用地优惠等[7],提高农业企业生态农业和农民参与循环农业建设的积极性。同时,加大农业招商力度,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三资”投入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形成多元化投资体系,确保生态循环农业建设有稳定的资金投入。

5培育新型农民,筑强循环农业发展实施主体

农民是循环农业建设的主力军,只有提高农民综合素质,调动农民积极性,循环农业建设才能稳步推进。所以要不断加大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力度,将循环农业技术纳入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工程、致富工程及农民创业培训工程重要内容,努力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要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在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农业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自觉控制污染、推行清洁生产、采用先进技术和工艺,追求绿色效益。同时要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各类科技人才到农业生产第一线服务,投入循环农业建设,亲身示范帮助和带动农民综合素质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