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中国古典园林中气的表达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园林中“气”的表达
1.园林选址皇家园林选址历来首选可纳自然山水入园之地域,清乾隆时曾在圆明园内作画的法国传教士韩国英记载了造园哲匠刘舟园林选址意向的叙述:“他们首先追求的是空气新鲜,朝向良好,土地肥沃…他们希望北面有一座山可以挡风。”2清晰的表明选址注重藏风聚气;私家园林属于官僚贵族和文人富商所有,他们以“园居”为主要生活方式,所以造园选址尤为重要。如苏州藕园东为流水,西有大路,南有河流,北有藏书楼,楼后有水,再加上园内东部的黄石大假山,整个园子选址布局符合风水中“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体现生气凝聚而不散泄的模式。苏州拙政园选址时,无邻借之景,但“居多隙地,有积水亘其中”,故选址于此,水是联系山、建筑、植物的纽带,使园林景物相贯通;寺庙作为宗教活动场所和人们修身养性之处,选址不仅要解决基本生活问题又要藏风纳气,突出仙境神域特色。寺庙往往选典型的昆仑、蓬莱、壶天结构,以利于天地之气会聚于穴。(1)借峰峦之势造昆仑蓬莱之景,以此给人崇高超脱之感;(2)借自然洞穴或山间盆地造就壶天模式。往往是利用地貌隐蔽性创造封闭壶天结构,以此形成良好生态小气候。
2.掇山掇山置石传统园林必不可少的造园要素,园林中湖石假山的形态和布置就体现了气的作用。如扬州个园的四季假山,春山漏窗后的十二生肖形态,夏山假山前屹立于池中的太湖石“鱼骨”形态,冬山狮状宣石都是以形托意,以景传神,传达气韵的生动。对于庭院小空间亦讲气的作用,如《园冶》掇山篇中把山石分成若干种类型,其中书房山中“凡掇小山,或依嘉树卉木,聚散而理,或悬崖峻壁,各有别致”,书房庭院空间虽小,但湖石假山的形态、布置有分有合、相互呼应,从起始到结尾都有气的贯穿。
3.理水明代徐善继、徐善述在《地理人子须知》中说:“…气之来,有水以导之;气之止,有水以界之;气之聚,无风以散之。故曰要得水,要藏风。”风水理论中要求藏风纳气,气融需得水,得水为上。在古典园林中园无水不活,前提是园中水本身要有活气,若一潭死水贯穿园中,就不会给园带来任何生气。因此,水要有来龙去脉才是活水,如苏州网师园大水池西北的曲桥,池水经桥下一直伸向小沟,有不尽之意;同样,在池之东南也有一小桥,水流向南越来越狭,似流向深远处。总之,园林中水景对不同空间的交流和联系是对“气”这一概念最明显的体现。
4.植物植物在园林中起着重要作用。植物本身是有生命力的,中国园林追求的山林之气,多半要靠植物设计来体现。植物可以分隔园林空间,形成具有渗透性的不同空间界面,此空间与彼空间的交流就是靠充当气作用的植物来体现的;中国园林不仅注重视觉效果,往往会借助植物形成听觉效果,南方的芭蕉、荷叶是为听雨而置,北方的松林是听风的好素材,由此产生的意境画面气意盎然;花开花落、叶红叶黄,植物季节性的变化产生不同景观,使人的心理随大自然季节性更替变化,而这正是由植物气的作用产生的。
5.建筑一百尺为形中国古代的尺度系统,其标准取自人体并以十进制推衍形成。3同样,园林建筑以人作为衡量万物的尺寸,即“人形一丈,正形也”,因此园林大量建筑体量比较小,极富人情味。建筑单体或建筑空间的划分以百尺为限,而在百尺以内近观建筑,观赏角为仰角45.左右,此尺度正符合人生理和心理需要。园林建筑从庭一院一园一中、大园一园囿,以百尺之形为率,把各建筑组群划分成相独立又联系的多个局部性空间,这样,建筑空间组群便一气呵成呈现有机统一的特色,从而“积形成势,势积,犹积气成天”。然而,在一些大型皇家园林和寺庙园林中,往往会有些尺度超人的建筑,如颐和园中佛香阁。古典园林讲求“聚巧形而展势”从而利于园林气脉的流行,因此,为与这些高大建筑相呼应往往会以百尺之形单体建筑间的巧妙组合或利用天然地势来解决,不用增高单体建筑体量尺度来处理,以免人们近观时失之于超人的夸张尺度。而对于那些大体量的宗教建筑,虽尺度超人,但作为神的空间也能为人所接受。
园林中的“气”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启示
随着物质文明迅速充斥中国大地,大自然优美曲线被破坏,景物各元素间的“气”被割断。在这种环境中,我们感受不到天地和气、万物共融,由此,提倡生态、低碳、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以下是笔者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几点思考:
1.我们的物质世界并不是处于万物彼此孤立的静止结构中,而是一个呼吸着的有机生命体,万物在以一定的规律运动着,不会以人的意志转移。如果人们把万物彼此联系的“气”破坏,那必将受到报复,现代景观设计应构建天地和气、万物共融的和谐景观。
2.在做设计前,应先对环境进行分析,而分析研究的就是自然生态系统中诸如气象、地质、地形、水等基本因素之间的关系,而分析的重点就是将生物同其他因素作为“呼吸的生命有机体”来看待。
3.麦克翰指出,“生态规划与经济规划是密不可分的,他们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就像一枚硬币的两个面那样。”换句话说,就是以最小的自然和社会消耗取得最大的效益,因此现代生态景观设计应考虑发挥大环境应有的功效,如光能利用、风能利用,维护大自然空气循环、水循环等,这也顺应了“物之美,本乎天”这句话。
作者:周玲燕单位:山东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