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摄食规律论文:幼虾摄食规律研究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摄食规律论文:幼虾摄食规律研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摄食规律论文:幼虾摄食规律研究

本文作者:蒋琦辰1张文逸1谭红月1张悦恬1杨家新1李枫2作者单位:1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浙江淡水水产研究

经过24h饥饿处理,红螯螯虾在开始的6h内食量较大。15∶00以后各时段的摄食量与第二天同一时段较为相近。因此为排除饥饿对摄食节律的影响,取15∶00到次日15∶00的实验数据加以研究。不同光周期下不同时段的摄食量和摄食率见图1和图2,摄食发生率见图3。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时段的摄食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但光周期与不同时段无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对不同光周期下的同一时段以及对同一光周期下不同时段摄食率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进行Duncan法多重比较,结果表明:23∶00-1∶00(即0∶00前后,下同)时,24D组摄食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1∶00-3∶00时24L组摄食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3种光周期下各时段间的摄食率均存在显著差异,在19∶00-21∶00和5∶00-7∶00时出现共同峰值,分别为:13.01%和15.58%、20.82%和14.75%、12.77%和16.89%。不同时段摄食量的变化与摄食率相似。24L组、12L∶12D组、24D组7∶00-19∶00和19∶00-7∶00的摄食率分别为(59.05±3.39)%和(40.95±3.39)%,(51.63±2.92)%和(48.37±2.92)%,(59.14±3.02)%和(40.86±3.02)%。配对t检验,24L和24D组均具有显著差异,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12L∶12D组则差异不显著(图4)。

水生动物的摄食可分为白昼摄食、夜晚摄食、晨昏摄食和无明显节律4种类型[8]。例如花鲈、鲢和鳙等中上层鱼类,通常靠视觉完成摄食,主要在白天摄食,夜晚基本不摄食[9-10]。牙鲆早期发育阶段生活水层由上层过渡到底层,但都呈现白天摄食为主,清晨和黄昏双高峰的特点[11]。云斑尖塘鳢、大口鲇、瓦氏黄颡鱼等一些营底栖生活的鱼类多数为晨昏摄食型,且偏于夜晚[12-14]。甲壳动物的行为多数具有节律性,通常白天躲藏在水底,夜间觅食[15]。如中华绒螯蟹在18∶00-20∶00具有一个摄食高峰[16],克氏原螯虾在18∶00-20:00以及14∶00-15∶00具有两个摄食高峰[17]。本实验结果表明3种光周期下红螯螯虾日摄食率在19∶00-21∶00以及5∶00-7∶00均具有两个峰值,属于晨昏型摄食,与中国对虾类似[18]。动物的摄食节律会一定程度地受到外界环境因子的影响。通常光周期对中上层视觉型水生动物影响较大,对底层动物影响相对较小[3]。短时间内红螯螯虾日摄食率和日摄食量受光周期的影响不大,推测与其营底栖生活,摄食同时依赖视觉和嗅觉有关[19]。但本实验中光周期依然对日摄食率午夜的峰值产生一定影响,可能是红螯螯虾对光周期变化的一种适应。同时12L∶12D组19∶00-21∶00,光照刚消失的2小时内,摄食率和摄食发生率均有所增强,表明环境中光照的消失会一定程度增强红螯螯虾的摄食,与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niloticus)相似[20]。本实验驯养时间较短,因此在较长时间下以及接近于自然条件的光周期改变对于红螯螯虾摄食节律的影响,仍有待进一步研究。生产中红螯螯虾幼虾阶段建议早晨7∶00-9∶00和下午15∶00-17∶00分别投饵一次,各占当天总投饵量40%和60%左右;也可在夜晚21∶00-23∶00增喂一次,三次的投饵量分别为40%、20%和40%左右,可以充分利用饵料,防止水质恶化。同时考虑适当搭配中上层白天摄食的鱼类混养,增加收益。

文档上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