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省域茶叶发展影响因素透析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省域茶叶发展影响因素透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省域茶叶发展影响因素透析

福建茶叶自身因素

茶叶生产水平有待提高

福建茶叶生产基础设施的机械化、标准化程度不高,管理水平粗放。如全国最大产茶区的宁德,由于茶园长期使用无机肥,造成土壤肥力下降,产量减少。一些地方还片面追求产量而采取密植免耕的办法,使茶树密度过大,降低了茶叶品质[4]。

茶叶包装

茶叶包装是茶叶品质的重要保证。目前福建茶叶市场上包装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包装材料存在安全隐患。许多茶企为了节约成本,在茶叶包装上使用废弃物包装,废旧材料中有害物质的残留会融合在新包装之中,造成二次污染。而且,塑料包装或茶叶包装时在封口熔融加热均可释放出有害物质,这也会影响茶叶的品质。二是存在过度包装倾向,浪费资源。三是实际茶叶包装与国家强制标准不符,影响消费者正确选购。

出口市场结构单一

福建茶叶的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是日本和香港,2010年上半年福建共对日本出口茶叶4518吨,增长1.8%;对香港出口1626吨,微降2.4%;两者合计占同期福建省茶叶出口总量的77.6%[5];其他主要贸易国家或地区还有美国、德国、澳门、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但出口数量有限。可见福建省茶叶出口市场集中化程度过高、结构单一,一旦主要出口市场受阻,福建茶叶出口将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此外,随着日本消费者口味的变化,乌龙茶不再是日本消费者的首选,绿茶已经开始挤占乌龙茶市场,而且日本人对茶饮的需求受气候影响较大,如果天气不是很炎热其需求也不大。因此,福建茶叶出口市场结构需要进一步调整,开发多种茶类资源优势,提高出口产品差异化水平,化解出口市场结构单一带来的风险。

茶叶农残问题

茶叶农残问题一直存在并困扰着福建茶企,经过政府和企业的多年努力,农残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控制,但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根据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布的数据,2012年第二季度累计抽查福建省企业生产的乌龙茶(铁观音)、红茶、绿茶、花茶等茶叶产品887批次,经检验有11批次样品农药三氯杀螨醇残留超标,占抽样批次数的1.2%。三氯杀螨醇是一种低毒高效的有机氯杀螨剂,分解缓慢,对人、畜等有低等毒性。因为其自然条件下不容易降解,农业部在1997年6月曾发文禁止在茶树上使用该药。但在此次被检的茶企中三氯杀螨醇残留实测值达到了0.9mg/kg,是标准规定限量的9倍。

国内市场的竞争

在国内茶叶市场上,福建的主要竞争对手是浙江和云南两大茶叶主产省。两省加大对当地茶业拓展市场的扶持,加剧了国内市场竞争。昔日被贬为“老坑茶”、“伯父茶”的普洱茶异军突起,正成为市场新宠,以“龙井”为标志的浙江绿茶以历史悠久、品质优良、品牌响亮等著称,闽茶的国内市场份额正在不断被抢夺[6]。2011年,浙江已跃居中国茶叶出口省份全国第一位。由此可见,闽茶在国内市场上面临的竞争对手亦十分强劲。

促进福建茶叶市场健康发展的对策

推进茶叶包装新技术的应用

在高度提倡健康环保理念的今天,茶叶的包装技术应该积极推进低碳包装,包装材料使用绿色环保的可降解纸制品。同时,针对市场上经常出现的以次充好茶叶,福建茶叶包装应大力推进防伪技术并重视品牌包装的重要作用。防伪包装技术能够使消费者对于茶叶品质的确定有了更好的技术支持平台,而品牌包装则将企业产品独特的个性、品质与企业良好信誉结合起来,对于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上销售通路的开拓意义重大。

加快福建茶产业的转型升级

福建粗放的茶叶发展已无法满足消费者越来越精细化的需求,其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因此,福建茶业发展应推广与应用“以茶为主,多种经营”的生态茶园模式,改造低产低效茶园,并大力发展茶叶深加工,开发生产名优茶产品,打造茶品牌。同时,在茶叶市场开发上应结合闽茶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通过第三产业带动或茶叶教育等的宣传,提高福建茶叶市场竞争力。

严格控制茶叶农残

面对国际上日益严苛的茶叶检验标准,应通过各种渠道,将新标准及时传达到出口茶企和茶叶生产基地,加强茶叶生产源头的风险控制,普及和加强对茶农的农残检验标准认识。在生产过程中科学、合理使用农药,从源头上严格控制茶叶农残。在茶叶检验指标上,建议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参照各进口国标准要求提高相关检验标准,严格监管茶叶生产流程各环节,规范茶叶生产中的农药使用,与国际标准实现全面接轨。建立和完善出口茶叶的安全监测和预警系统,提高出口茶叶把关的有效性和在产、供、销出现安全卫生问题时的快速反应能力[8]。

本文作者:彭虹1陈靖2作者单位:1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2福州市晋安区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