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地方茶叶产业发展策略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茶叶产业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全县87%的农民增收问题。生产方式沿袭传统我县的茶叶产业一直沿袭着传统的生产方式,其手工制作产品以中低档茶、大众茶为主,机械生产加工的产品以中高档茶、名优茶为主。一是茶农以手工制作的方式自产自销;二是茶厂(初制所)加农户的生产方式,主要是茶园由农户自行管理,若干户茶农的茶园连片形成茶区,在茶区建立茶厂负责加工制作,茶厂按一定等级标准收购茶农生产的鲜叶进行加工生产和销售;三是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的运作方式,茶园还是茶农的,公司与茶农签定合同,制定统一的等级标准,实行统一管理,提供统一的生产服务,生产加工中高档茶、名优茶。截止2012年,全县茶园总面积7.73万亩。其中:常规种植茶园4.96万亩,高优生态茶园2.77万亩。采摘面积5.16万亩占茶园总面积的67%,总产量3167吨,亩均产40公斤。茶叶品种有云南勐库大叶种、云抗10号、14号、清水3号、香归银毫、清心大冇等十多个无性系优良品种。
一、茶叶产品加工种类多
我县现有茶叶初、精制加工厂(所)17个,其中精制加工厂4个,粗制加工厂13个;开发生产的茶叶产品有绿茶、红茶(红碎茶)、普洱茶3个类别。通过“QS”食品生产许可认证的已有4家企业,年加工能力2900吨,形成了多种类茶叶生产加工结构。目前我县具有一定茶叶生产加工规模的加工厂有:县外贸公司,年加工能力1500吨;忙丙茶厂,年加工能力1000吨;惠通茶厂,年加工能力300吨;帮海茶厂,年加工能力100吨。
产品销售途径狭窄,从业人员有限2012年末,全县开办茶叶产品销售网点的企业有7家,产品销售以普洱茶.绿茶、红茶(红碎茶),为主,产品销往昆明、勐海,广州等地。从事茶叶营销的人员不多,销售网点仅局限于勐海,昆明,广州等地。6.品牌创建初具雏形全县茶叶生产企业中已申请注册商标的茶叶品牌有4个。即双燕牌、玉鲜牌、博刀山牌、天益牌。近几年来获省级以上名优茶叶品牌奖1个。2008年县外贸公司生产的“双燕”牌普洱茶荣获“云南省著名商标”,2009年取得绿色食品认证。2008年忙丙茶厂取得绿色食品证、生产的马驮子茶获国家专利。2009年惠通茶厂取得绿色食品证。2009年邦海茶厂开始投产运营,2010年正式注册生产“天益”牌普洱茶。产品被国家质检总局指定为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云南省唯一一家供博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由此可见,镇康茶叶品牌已逐步走向世界,走入国际市场。
二、镇康县发展茶叶产业的优势和潜力
1.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
1910年我县就已经从勐库引进茶种,茶树人工栽培开始推广种植,1935年茶叶生产进入初盛时期,到1966年底全县茶园面积达2.77万亩。1987年全县已拥有茶园3.44万亩,建成茶叶初制所43个和精制茶厂1个,茶叶年产量2.27万担,初步形成了茶叶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体系,茶叶产品以外销欧美,内销西北、两广、湘黔等地的良好局面。
2.独特的资源优势
镇康属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茶树生长发育和有机物质积累,拥有适宜于茶树栽培种植得天独后的气候环境和土壤资源优势,为发展高优品质茶创造了得天独后的气候条件。全县最适宜茶树栽培种植的区域涉及7个乡镇71个自然村。区域内现有茶园面积7.73万亩,年生产茶叶3167吨。
3.组织机构健全,技术力量雄厚
3.1组织机构健全。1999年镇康县人民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任组长,农、林、水、财政、科技、扶贫、金融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茶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并在县人民政府内设立了专门的茶叶生产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县茶叶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全面开展茶叶产业发展的综合协调与管理。同时,在县农业局内设立茶叶技术推广站,负责全县茶叶种植技术的培训、推广工作。
3.2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镇康是多民族聚居地,各民族群众都有种茶、喝茶的良好习俗,茶文化及其丰富。因此,我县年龄在50~60岁的大部分农民都懂得一定的茶树种植技术。同时,县人民政府设置了茶叶生产办公室,县农业局设立茶叶技术推广站。3.3制茶企业不断改革创新。云南作为世界茶树起源地,而临沧又是世界茶树起源的核心地带。根据全市提出的三大茶叶发展战略,即“科技提高品质、文化提升价值、品牌开拓市场”的要求,镇康制茶企业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号召,不断改革创新和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产品质量得到大幅提升;同时采取多渠道加强宣传、推销镇康茶叶品牌,茶叶品牌知名度得到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得到不断增强。
4.广阔的市场前景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饮品结构不断改变,茶叶消费市场也在不断的发生着改变。一是茶叶消费以大宗茶消费为主转向以名优,名牌茶为主,消费者不仅仅局限满足于低层次的消费需求,而是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二是茶叶消费由单一的品种向多元系列化转变。目前以茶为原料加工制作而成的茶饮料、茶食、茶药等天然绿色食品,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产品开发潜力大。三是茶叶具有满足广大消费者的生理上、精神上的双重需求。因此,茶叶生产推行产业化、规模化、优质化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较大。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种植技术问题
我县茶树种植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茶园种植不规范、品种单一、管理粗放、单产低、产品加工技术落后。一是茶园建设过程中投入的财力、物力严重不足,茶树品种单一,生产上仍处于低投入低产出的生产经营状态;二是管理粗放,管护技术差。对茶园的修剪养蓬认识不足,很大一部分茶农对幼龄茶园进行强采幼采,损坏了茶树的正常生长发育和高产树型树势的培养;三是茶园培土、施肥管理跟不上、浇水不足,造成采摘期推迟,产量低,平均亩产35公斤;四是没有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作指导。全县现有的7.73万亩茶园面积,在茶园建设、茶叶生长管理中没有相适应的配套服务体系和专业技术指导,造成在良种选育、茶树修剪、肥料配比、病虫害防治上措施不到位,茶树鲜叶病害严重,产量低、品质差。主要表现在:一是品种单一、种植不规范、良种修剪养蓬和合理采摘意识淡薄,造成茶树树冠没有形成良好的树冠结构;二是茶树生长所需得氮、磷、钾等微量元素及水分未能得到有效补给,土壤有效养分含量不足,靠天种植,自然生长;三是茶园病虫害防治措施滞后,对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不掌握,未能有效控制病虫的为害。
2.加工销售问题
由于现有的茶叶加工企业规模小、资金短缺,设备落后、加工出的产品档次低,产业化水平不高,缺乏名、优产品开发技术,导致规避市场风险能力差。目前,全县有4家已经注册登记的企业在进行茶叶初精制加工生产。但由于企业起步晚、规模小、生产能力有限,大量的毛茶原料还需初制所生产加工来完成,这些茶叶初制所是由过去的集体茶厂转卖给私人,负责一定区域内的茶叶生产加工,因建厂时间早,其厂房设备老化、简陋,加工技术落后,卫生条件差,造成品质优良的鲜叶加工不出条索好、色香味具全的好茶叶(优质产品),极大地浪费了茶叶资源。还有一些家庭作坊,受利益的驱使,在没有任何生产安全保障和卫生条件的情况下加工茶叶,产品质量等级不合格,品质较差,以次充好,甚至于冒充原生态、无污染、品质优的名优品牌,给镇康优质茶叶资源的声誉带来了负面影响和严峻考验。虽然我县茶叶生产企业先后开发研制出了一批名优产品,有的甚至还开发出了附加值更高的产品,但至今仍没有一个产品能在省内外乃至于国内叫得响的品牌。究其原因:一是品牌产品生产量小,销量少,一般仅生产几十公斤,多则几百公斤,仅仅停留在“礼品茶”、“参评茶”的格局,品牌知名度尚未得到广大消费者认可、品牌市场尚未形成;二是加工企业各自为政,难以形成地方特色产品;三是没有体现地区特色的名、特、优品牌,销售网络不健全,缺乏行之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加工企业只注重于当地市场,没有健全的销售网络,坐等客户上门;四是加工企业缺乏现代市场营销理念,缺乏专业的鲜叶采摘劳力紧缺营销人才。
3.劳动力问题
据统计:全县每年鲜叶损失造成的茶叶收入在三分之一左右。近年来,由于农村劳力的大量输出,物价上涨带来的工价大幅提高,茶园采摘面积的增加,鲜叶采摘人力缺乏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劳力紧缺,导致采摘质量差,采摘不分等级、不分好坏,优质茶叶与低等级茶叶混合采摘、混合加工,造成优质资源得不到合理开发,没有品牌效应,利润空间小。
四、茶叶产业发展对策
1.管理科学化
切实加强茶叶产业发展的科学化管理意识,按照“一个产业、一个规划、一个政策、一套班子、一套方案”的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茶叶产业科学化管理体制,组建机构,落实人员编制。加强研究制约茶叶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制定出符合茶叶产业科学化管理长期规划、有关政策及措施。引导和支持茶叶龙头企业及生产基地做大做强,努力打造知名品牌。同时地方政府要加大对茶叶产业的人、财、物投入,强化监督协调力度,有效整合部门力量,把分散的项目资金集中统一安排使用,最大限度的发挥资金使用效率,促进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2.种植园林化
2.1优化区域布局,稳定茶园面积。在稳定茶园面积的基础上,采取措施,按照改造一批、淘汰一批、新植一批的原则,加大对茶叶基地的园林化建设,实行区域化、规模化、良种化、有机化种植;引导和鼓励茶农开展有机肥料施肥,禁止使用高残留农药。
2.2强化中低产茶园改造力度。对现有产量低、品质差的中低产茶园,实行间伐轮换,逐年更新,逐步恢复的原则。加大对茶园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植换种、修剪养篷、增施有机肥等手段进行改造,从而实现提高单产的目的。
2.3加大老茶园改造力度。我县现有的茶园,大多数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展起来的,因种植年限长、管护技术水平低,基础设施不配套,造成茶园产量低。2008年以来,虽然进行了部分老茶园改造(推行改植换种、修剪养篷、增施有机肥),但因老茶园涉及区域较广、面积较大,茶园产量低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性解决,目前需进行改造的老茶园达上万亩。
3.服务一体化
完善茶叶生产科技服务体系,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培养多层次的茶叶生产适用技术人才。一是密切联系科研部门,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开展试验示范推广,为茶叶种植、修剪、管抚、病虫害防治、采摘、加工营销等服务。二是充分发挥农业科技部门的服务职能,为茶叶生产技术的产前、产中、产后提供优质服务。三是引导、鼓励茶农(购机补贴)引进先进的修剪机、采摘机,实行机械化生产,减少采摘劳力的投入,提高茶叶生产效益。
4.加工品牌化
政府主导、企业配合,对现有茶叶品牌进行认真筛选,集中力量推出1~2个知名度高、市场前景看好的品牌,发挥其品牌效应。一是以培育龙头企业为突破口,实行种植、加工、营销一体化发展机制;二是以项目扶持、招商引资及资金整合,做强、做大县内加工企业;三是政府协调金融部门对龙头企业的信贷支持,缓解龙头企业融资难问题,积极支持企业引进先进设备,全面提升制茶企业科技含量、生产能力、生产规模和加工水平,使产品上档次,提高产品知名度,增加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规模化经营。
5.营销市场化
一是鼓励市场营销以面向国际国内主流茶叶市场为重点,加大对获驰名商标认证品牌知明度的宣传,打造品牌战略;二是加大对有机茶园和驰名商标的申报认证力度,扩大镇康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是强化专业化营销企业建设,建立茶叶专卖市场、举办各类茶叶营销活动,提高镇康茶叶的知名度。
6.宣传多样化
6.1加强信息平台建设。通过网络、报纸、电视等渠道收集茶叶市场信息和营销途径。积极组织加工企业参加国家、省、市组织的各类茶文化交流与茶事活动,为茶叶产业发展搭建交流与合作平台。
6.2政府引导、企业筹措。努力打造一批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茶文化”、“茶乡游”、“休闲观光茶园”、“茶叶精品拍卖”等文化旅游项目和设施,将茶业与文化、旅游业有机结合起来,推动我县茶业产业经济的全面发展。
作者:谢存兰张太华单位:镇康县茶叶技术推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