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传统工艺美术活态开发与多维转化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制作工艺得到广泛认可,而传统工艺美术却被边缘化。当掌握技艺的“人”在现代社会中失去了政府和社会的有力支撑,被放逐于以经济效益论成败的商业中,传统工艺美术必然会在社会转型中、在其他类别产业的发展中黯然失色。工艺美术在当代社会发展与经济文化的浪潮中如何转型活化存续,这不仅是工艺美术从业者应关注的问题,也应该是政府和全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工艺美术活化研究当代转型创作力
传统工艺美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工艺美术以人为载体,工具在手,技艺在身,其技术本体是与人的生命本体一体化的存在。传统工艺美术是与劳动主体交融为一体的活态技术本质。在机器工业化的时代,工艺美术的一些优势应该得到保留与发挥,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工艺美术产品的生产实践形式、协作工作模式、产品的实现形态等较为具体的现实问题。[1]而这些问题的研究,需要传统工艺美术的生产和现代创意理念的完美结合。在如今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浪潮中,传统工艺美术势必要与社会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相适宜,在不违背工艺生产规律,不扭曲技艺自然衍变趋势的前提下,将传统工艺技术的核心导入当代社会生活及产业实践中,使之在创造社会财富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再生与创新,这才是传统工艺美术在当代文化与经济中的真正活化与保护传承的实现路径。
一、传统工艺美术从实用功能到文化功能的转化
现代工业社会中的工艺美术不再是主要的生产力,工业化程度越高,工艺美术离人们的生活就越远。在现代社会中几乎随处可见工业化产品,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一次性的产品愈来愈被大众所接受,手工制作的耐用产品对于现代人来说,一是制造成本高,二是没有相应使用的环境。近现代中国城市家庭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三代同堂的家居生活逐渐减少,因此,传统生活方式难以维系.而以工艺美术制作的物品也越来越少。在传统农居家庭中,一些传统的生活方式还在沿袭,保留工艺美术制作物品的可能性尚能存在。[2]西方的生活方式渗透影响着城市每个家庭,尤其年轻一代人对待生活的态度趋于简单化。在现代年轻的家庭中,生活节奏快,日常生活简化,就连盛装食物的器皿也很简单,工业化的产品成为他们的首选,这种生活方式也导致了传统工艺美术实用性减弱。随着工艺美术实用功能的退化,而具有民族民俗特征的文化性却日益强化。现存的工艺美术几乎都在显现这种文化性,并延续着这类手工艺的发展。在现代社会中工艺美术成为生产民族民俗文化性产品的主要手段,无沦是旅游产品还是工艺产品,都因为所具有的民族民俗的文化性而得以推广。民族代代相传的生活方式与习惯造就了工艺美术的审美趣味,工艺美术承载的是民族的生存历史,其具有更为丰富的文化含义。工艺美术中的美术品是民族民俗文化性的典型形式,通过手工和艺术创造制作的作品,成为当代艺术形式之一。与现代设计不同,在传统手工基础上创作的作品,虽然已经脱离早期工艺美术的实用性,但其基本的制作流程依然保持传统技法。传统技艺与艺术创作相结合的产物,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文化形态,是历史文化遗产,亦是文化的创新,因此,工艺美术的保护符合当下的文化需求。工艺美术在不断继承和创新中衍生新的内容,促使其功能取向的改变。
二、传统工艺美术从普世化到个性化的转化
现代社会中个性化成为产品推销的口号,同时表明了当代人对个性化的需求。个性表现了个人情趣的特征,工业产品的普世性,使个性化成为一种理想,那么表达精神领域的个性化艺术作品就是最符合精神趣味的物品,每个人对审美的理解能直指内心。工艺美术是个性特征明显的产物,手工的创造是手与脑的和谐配合,并以此表达思想情感,其更加趋于精神层面,而技巧是辅助表现的手段。由于工艺美术的形态转为文化性,追随传统就不是单纯的模仿,而是在制作中表达民族的文化情怀,具有文化追求的工艺美术作品,与手工的创造力分不开。传统工艺美术经过代代相传,已形成的工艺流程几乎不会改变,而工艺过程也造就了技艺特有的风格。随着科技进入工艺美术领域,得到最大改变的是原料生产与制作的改进、工艺美术的创作仍然保留传统的技法。以陶瓷制作技艺为例,陶瓷的原料制作、窑炉工艺基本机械化,不再通过人力的劳动完成材料的加工及陶瓷的烧造,其结果在提高效能的基础上,更精进了材料加工烧制的完善。在塑造形态和装饰上,手工所具有的创造力又为技艺融入了文化的内容。对于手工的意义,不再仅仅是生产力,而是充满灵性的创造力。现代科技发达的时代,虽然艺术作品可复制成批量的产品,但在所谓商品的平庸中容易丢失艺术本真的特性。法兰克福学派的瓦尔特•本雅明(WalterBenjamin)在他的《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TheArtintheAgeofMechanicalReproduction)中认为机械复制技术制造了同样的艺术制品,消解了古典艺术的距离感与唯一性,导致了古典艺术的“灵光”消逝,“艺术作品在原则上总是可以复制的,然而,即使最完美的艺术复制品也会缺少一种成分———‘原真性’。[3]”艺术感动人的莫过于作者赋予作品的情感,通过工艺美术表达的创造形式,同样具有艺术的震撼力。现代物质生产力的强劲,并没有让人产生满足感,于是,在这个时期,给予了思想家和艺术家更多的社会思考,艺术引领人们寻找到精神归途,虽然概念多于实践,但文明的社会需要这样的理想。
三、传统工艺美术从生产力到创作力的转化
工艺美术从生产力到艺术创作力,这种转变顺应时展,在其中有了新的价值取向。时下人们为了改变精神世界贫乏的状况,致力发掘人的内心世界,培养心性的感悟,由此意识到工艺美术是开发心性的途径之一,人性化的物品让人的情感更为丰富。在产业化发展的时代,具有手工含量的产品,将是高贵物品的象征,尊重人的创作力是现代文明的体现。现代社会对于人文情怀的求索,最终都要回归于传统,历史给予人们更多的反思,并且以理性的视角去评判,我们继承什么?对于传统工艺美术,当下生活中依然存在,并伴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以其特有的方式延续。在美术馆、拍卖会、展览会中出现的手工艺品,已经表明了工艺美术在现代生活中的价值转变,文化性使得工艺美术成为当代人所品鉴的艺术,其可以是生活的物品,亦可是创作的作品[4]。在科技发达的时代,人力资源愈加紧缺。工厂开动的机器生产以分秒计算成本,而人力的技艺却以工时来核算其价值,两种不一样的效率取向,代表了现代多元化的要求。于是,手工的技艺在生产之外,更有人文的价值,由此,手工又延伸了更为深远的意义,即对人类劳动智慧的尊重。再重新审视工艺美术的精神,发现其中的价值所在,工艺美术代代相承,这是人类集体的智慧.旧式的器物被人珍藏,因其中拥有让人联想的内容;而祖传的器物更让人珍惜,里面蕴藏了对祖辈的情感,当然抛开这些人为的因素,或许还有工艺美术所带来的美感,美在于工艺美术者用心的创作。
四、传统工艺美术从生活化到艺术化的转化
当现代人用文化的角度去理解工艺美术,更多是获取审美的精神需求,即便是与生活相关的工艺美术,创作者也立足于生活艺术化的角度。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工艺美术大部分以欣赏为主要的品类。按工艺美术行业分为雕塑工艺品、金属工艺品、漆器工艺品、花画工艺品、天然植物纤维编织工艺品、抽纱刺绣工艺品、地毯挂毯、珠宝首饰、民族工艺品及其他制品、陶瓷工艺品、烟花爆竹等11大类,在实用方面的诸如陶瓷、漆器、地毯、玻璃等项目的批量产品几乎都采用机械化生产、保留手工程度高的都是作为欣赏性的工艺美术品。具有人性化的创造力,赋予手工作品民族民俗文化的内涵,契合现代社会的需求,因而工艺美术的文化性在现代社会中有了经济上的定位,文化性与经济性相辅相成,互为依托,工艺美术随着社会的发展,进行了相应的价值转变。工艺美术品以稀缺的材质与精湛技艺,成为收藏家关注的对象。“将其引入二级市场是为丰富艺术品收藏,增加收藏投资渠道,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现代社会的科技解放人们的劳动,也使得手工创造的能力变得薄弱,而手工的技能与脑力的创造联系在一起,通过手的技能性的创作,人性的灵性在此中体现。在当代工艺美术成为了珍稀的资源,一是手工艺的资源,二是创作的资源(唯一性),这正是收藏界所关注的经济增长点。当然,除了经济价值之外,工艺美术的民族民俗文化性促使手工的创造力也得到空前的彰显,采用传统技艺创作的具有审美功能的工艺美术作品,符合当代人的趣味,其中包含了人们的情感、审美、思想,这也正是艺术作品中所具有的特性。
五、传统工艺美术从社会价值到人文价值的转化
工艺美术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生活态度,是历史积淀的集体智慧。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对于记忆的理解与熟悉,反映出中国人的世界观,而这样的观念是与工艺美术生产紧密相联的。在社会生活的诸领域中,由工艺美术总结的经验是极其通达和实用的,其中不乏人生哲理。诸如:“器以利用,道从易简”“,就玉石之琢磨,观夫欲展而能,先利其器”等,这些看似为工艺美术的技术经验,但确是对人生观的考量。因此在工艺美术的发展中能够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脉络,并呈现出时代的深刻文化烙印。工艺美术是以人力作业为主要特征,从工艺美术的发展历史中可以了解中国传统的生活方式、审美趣味和民俗习惯,工艺美术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中国人的衣食住行都与工艺美术密切相关。孟子曰:“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工艺美术伴随着人们的生活与时代的发展,一方面为人们提供了多样化的服务功能,同时人们对其又产生了更多的需求,从而促进了工艺美术的发展。因此,工艺美术的传承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相反而论,社会的发展进步无不反映在工艺美术的技术进步上,工艺美术的技艺不断造福于人类,对人类的文明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发展,如同血脉般代代相承,在漫长的过程中形成了特定的表现形式,它体现一个民族的生活习俗、审美情趣、从而成为民族文化的表征之一。在多元文化的当代,工艺美术是本土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工艺美术的传统技艺以及表现形式,展现了民族文化的特色。由于工艺美术的特性,其形式基本保留了原有的生产技艺,不仅凝聚了生活传统的精华,而且表达了精神传统的感召。工艺美术所表现出的显著民族性,让人产生了强烈的认同感,这也恰恰是当今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所追求的人文情怀。工艺美术中的“传”是过程,“承”是结果,是随着社会动态的发展而变化的,顺应当今文化要求,让作为民族文化遗产的工艺美术优秀资源,依然鲜活的存在于我们生活之中,这是一个永不停息的过程,由此决定了工艺美术的当代活化,传承是活化保护的重要途径。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史中,依托于社会生活代代相承来延续,文化以此而生,依此而存。在当今文化保护与活化的视野里,传承的意义在于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因此工艺美术的人文价值成为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参考文献:
[1]郭艺,留住手艺:手工艺活态保护[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15,153-154
[2]徐艺乙.当下传统工艺美术的问题与思考[J].贵州社会科学,2014(3);29-33
[3][德]瓦尔特•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2
[4][美]艾伦.杜宁,毕聿译,《多少算够———消费社会与地球的未来》[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109
作者:崔栋 单位:河南牧业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