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要素投入粮食生产论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1数据来源与选择模型
1.1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选择山东省、江西省和四川省的数据作为样本,这3省各分别出自东中西地区,且均为粮食主产省,具有地区代表性。将以该3省的数据分析为依据,由此大体推断中东西地区的农业情况。山东省、江西省和四川省的数据均来自于国家统计局网站的各省年度数据。分别对3省的粮食生产投入与产出情况进行比较。针对1978、1990、2000、2010、2011年的粮食播种面积、化肥施用量、机械动力、有效灌溉面积等投入以及粮食产出指标进行对比。从改革开放到1990年,再跨入2010年,3省的各项农业指标值都呈现大体上升趋势。各项指标值大体都是山东省最大,其次分别是江西省和四川省。近年来,山东省依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物质资源,使得山东的农业发展位居全国前列,该省的农业产品也逐渐走向世界,发展外向型农业。江西省也是一个农业占据重要位置的省份,拥有全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但江西省的农业科技发展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例如表中显示的单位耕地机械动力水平,相比山东省的此项数据,江西省还需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四川省的各项数据数值均显示较小,该省位于中国西部地区,资源的稀缺和地理位置的缺陷都限制了该省的农业发展。由于以上3省各自处于中国东中西地区,且属于各地区的农业大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由此推断农业生产情况大致是东部地区好于中部地区好于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农业资源具有非常显著的优势,中部地区农业基本情况次于东部地区,农业资源尚处于较低效利用状态,西部地区则是中国生态环境最恶劣、经济最落后的地区,这些矛盾制约着西部地区的农业发展。但随着农业在国民经济中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东中西地区也都有采取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也使得农业各项基本指标值逐年上升。
1.2变量选取基于耕种土地的劳动产出,研究中的因变量将采用农业粮食总产量这一指标,解释变量采用5项数据,分别是:耕地面积、劳动力、化肥、机械动力、有效灌溉面积。文中因要分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农村税费改革政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因而分别设置为虚拟变量HRS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HRS2:农村税费改革政策。因为中国在1982年确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以1982年后选取1,其余选0;农村税费改革这一变量中,2004年前用0,2004年后用1。
1.3模型的设定采用粮食总产量(Y)作为被解释变量,以粮食播种面积(LAN)、劳动力(LAB)、化肥(FER)、机械动力投入(POW)、有效灌溉面积(EIA)作为解释变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HRS1)和农村税费改革政策(HRS2)则为虚拟变量,由此构造的多元回归方程如式(1)~(2)。模型中,Yiƒ代表的是不同年份各自省份的农业粮食总产量,β0ƒ代表截距项,β1、β2、β3、β4、β5、β6分别代表的是土地、劳动力、化肥、机械动力、有效灌溉面积、制度创新(包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和农村税费改革政策)各自对粮食增产的回归系数,ηiƒ表示误差项。
2结果与分析
2.1相关性分析分别对山东省、江西省和四川省的粮食总产量与影响因素间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从相关性水平分析可见,粮食总产量与要素投入以及制度变迁之间的存在相关性是比较大的,大致符合了回归方程的要求。然而要素投入之间彼此的相关性比较大,大多数都超过了0.5,由此会造成多重共线性问题。因而,为了检验它们之间的多重共线性,进一步将进行VIF检验,具体结果。从检验结果看,VIF最大值分别为26.124、6.142和42.449,均超过了5,说明存在共线性问题,需要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分析。
2.2回归结果分析采用了逐步回归法分别对山东省、江西省和四川省的农业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2.2.1土地要素对农业粮食总产量的影响江西省和四川省的数据都显示,土地要素没有进入方程。山东省的数据显示土地要素投入对农业生产有促进作用。在中西部地区,土地要素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不显著,可能的原因是,土地资源的稀缺性,特别是西部地区用于粮食生产的土地资源相对较少。东部地区经济相对发达,土地普遍稀缺,但山东省是一个例外,土地肥沃,土地资源可以促进农业生产,因而增加粮食产量。
2.2.2劳动力对农业粮食总产量的影响江西省和四川省的数据都显示,劳动力投入对粮食生产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而山东省的数据表明劳动力投入对粮食生产没有影响。在中西部地区,劳动力的投入可以促进农业生产,然而东部地区机械化程度高,对劳动力需求相对较弱,因而该地区劳动力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不显著。
2.2.3化肥对农业粮食总产量的影响3省的数据均显示化肥的投入可以促进农业生产。为了促进粮食增产,可以适当的使用化肥提高土地的肥沃程度,更好地促进农作物生产。农业生产发展的实践证明,充分和合理使用化学肥料是促进农作物增产,加速农业发展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2.2.4机械动力对农业粮食总产量的影响江西省的数据表明这项进入方程,而山东省和四川省的数据表明,这一要素并不影响农业生产。传统农业都是手工方式,这种方式不仅效率低而且质量相对也低。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机械化也是现代化的重要体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同时也解放出大量的生产力。在中部地区,以平原和低矮丘陵为主,机械作用可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而东西地区的自然地理特点并不适合机械化作业,其机械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并不显著。
2.2.5有效灌溉面积对农业粮食总产量的影响3省的数据均显示,该项要素对农业生产并无显著作用。3省的有效灌溉率都较低,可见东中西地区的有效灌溉面积都十分有限,灌溉水有一半以上在输水、配水和田间灌水过程中损失掉。因为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作用并不显著。
2.2.6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农业粮食总产量的影响3省的数据都表明该项制度促进了中国农业的发展。自从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业粮食生产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因为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拥有了农业生产的主动权,他们可以自由的支配资金、时间以及生产要素。这对粮食生产有非常重要的推进作用。
2.2.7农村税费改革对农业粮食总产量的影响3省的数据均显示该制度对农业生产有显著促进作用。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民税费负担绝对水平明显下降,与税费改革前的2000年相比,到2004年,农民人均负担水平下降了一半。农村税费改革减轻了农民的担子,同时也规范了农村的收费制度,对农民进行粮食生产发挥了积极作用。
3政策建议
根据上述结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促进粮食生产:(1)针对土地要素,东部地区应当合理科学地配置土地,同时要做好各项保护土地资源的工作。发展农业的同时还要保证耕地面积的稳定、调整并且优化土地的结构,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这一优势,以确保粮食丰收。同时中西部地区也同样需要保护好现有耕地。(2)针对劳动力要素,中西地区在拥有充分劳动力的前提下合理应用这一资源。加大劳动力的投入以此来增加粮食产量。现如今,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致使农村出现有地无人耕的尴尬局面。各地政府应当针对这种现象,采取适合的应对措施,以防止劳动力的流失对农业生产的负面影响。(3)合理地使用化肥,化肥品种使用和剂量的使用都要因地制宜,这样才能对农业有促进作用。东中西部地区,要保证提高增产的同时合理使用化肥。可以适量增加的化肥使用量,以便促进农业生产。(4)中国农业机械化进程已经步入中级发展阶段,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推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但是由于东中西各地区的自然地理特点不同,需要针对每个地区的需求进行合理的机械化农业生产。(5)东中西地区均要通过强化水资源管理、大力推行节约用水,要尽力提高农业灌溉率,加大水源开发等措施不断提高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对于水资源严重缺乏地区、贫困地区、旱灾多发地区有重要意义。(6)在制度创新方面,农业现代化是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农业现代化是制度变革或创新的过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使用让中国进入了农业的黄金期,极大地鼓励了农民的自主生产意识,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因而促进粮食生产。农村税费改革政策普惠于民的前提是政府部门要切实贯彻执行,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4讨论
本研究采用粮食主产区中具有代表性的山东省、江西省和四川省的农业数据进行分析,进而推测东中西3个地区的要素投入和制度变迁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发现不同地区的要素投入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并不相同,同种要素在不同地区发挥的作用不尽相同,因而在研究要素投入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时,不应采取以往研究中一刀切的评论方式,这也正是本研究较前人研究的创新点所在。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进行要素投入才能适应当地的种植特色。而对于制度变迁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农业税费改革均是优惠于民,真正将利益带给了农民,不论是对于任何一个地区而言,都应将政策贯彻落实到底,保护好农民的切身利益。本研究虽有创新之处,但由于笔者学术认知和数据获取途径有限,只研究3省来代表东中西地区的情况,虽3省具有代表性,但可能会出现在同一地区内个别特殊省市出现投入要素对粮食生产影响强弱不同的情况,还需要后期进一步研究是否存在这种现象,这也是笔者需要进一步思考的地方。
作者:熊卉翁贞林单位:江西农业大学农村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