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农村劳动力粮食生产论文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农村劳动力粮食生产论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农村劳动力粮食生产论文

一、理论分析

粮食生产有其特殊的生物生长规律,其技术效率受各种投入的数量、质量和使用时间的影响,涉及到整地、播种、灌溉、防虫、除草和收割等各个生产环节,主要取决于农民对粮食生产技术的了解和把握以及是否有能力及时合理地使用各种投入,因此与农村劳动力结构密切相关。中国农村劳动力的老龄化、女性化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可能会对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产生重要影响。相对于青壮年劳动力而言,老年劳动力的体力较差;但农业生产经验更丰富,技能更高;从事非农业活动的机会也较少,更专注于农业生产。农村劳动力的老龄化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取决于这三方面作用的相对大小,因而不能断定其必然会使之降低。林本喜和邓衡山对浙江省农村固定观察点样本数据的分析表明,农户主要劳动力的年龄对土地利用效率没有显著影响;胡雪枝与钟甫宁发现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并没有对中国粮食生产产生负面影响;而本人之前的研究中利用了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分析发现农村劳动力老龄化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技术效率。相对于男性而言,女性劳动力的体力较差;在农村普遍的家庭养老背景下,既要照顾子女,还要照顾老人,洗衣做饭,家务负担较重,从事农业生产的时间较少,因此农村劳动力的女性化可能会降低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李旻和赵连阁利用国家农调队2003———2006年期间对辽宁农户固定观察点踪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与男性劳动力为主的农户相比,“男女同耕”农户的产出较高,以女性劳动力为主的农户的农业产出较低;SongJiggins也发现,农村女性的农业生产率远低于男性。但是,农村女性劳动力一般不会从事非农兼业活动,对农业生产更专注,这种效应也可能抵消农村劳动力女性化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负面影响。Schultz有关人力资本的理论和Heckman、侯风云等人的些经验研究都表明,人力资本的增加有利于劳动力掌握和使用新的生产技术进而改进技术效率。随着中国农村劳动力的人均受教育年限的不断提高,即人力资本的持续增加,有望提高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已有研究表明,影响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因素还有很多,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以下因素将作为中国农村劳动力结构的控制变量:第一,灾害。粮食生产性质特殊,干旱、积涝和病虫害等灾害都可能降低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YaoLiu和乔世君发现自然灾害显著降低了中国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第二,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建设可减少运输费用,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效率。第三,农业机械化。机械的使用可以大大节省体力,提高速度,能更好地满足粮食生产的季节性特征,因此有利于提高技术效率。乔世君、黄金波和周先波发现人均机械使用的增加提高了中国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

二、数据来源

本文使用2000-2008年期间除4个直辖市和西藏外的26个省区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样本数为234个。由于缺乏投入粮食生产的劳动力、机械和化肥方面的统计数据,只有第一产业劳动力、农业机械总动力和农业化肥使用总量数据,参考YaoLiu的做法,本文用粮食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重将第一产业劳动力、农业机械总动力和农业化肥使用总量折算为相应的粮食投入。粮食产量(万吨)、农业机械总动力(万千瓦)、化肥(万吨)、粮食播种面积(千公顷)和农作物播种面积(千公顷)数据出自《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数(万人)出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老龄人口负担比、女性化率、各教育水平的劳动力人数出自《中国人口与就业统计年鉴》;农作物受灾面积(千公顷)、乡村道路里程(万公里)①、耕地面积(千公顷)出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三、实证分析

(一)推算结果利用Frontier在估计模型之前,参照Liao的做法,对产出和各投入变量通过均除以相应变量全部样本的几何平均值进行了标准化。在技术非效率项中,各解释变量均在1%统计水平显著,且twom、tinf和tama在5%以上统计水平显著。需要指出的是,技术非效率项中回归系数的符号与通常的含义正好相反,正号表示该变量值的提高会降低技术效率,反之,负号表示该变量值增加会提高技术效率。old的回归系数为负,说明在样本期间老龄化提高了技术效率,但这种影响没随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表明在样本期间农村劳动力老龄化有利于提高技术效率,但没有显著的时间趋势。相对于青壮年而言,农村老年劳动力经验较丰富,技能更高,从事非农业活动的机会也较少,更专注于农业生产,虽然体力较差,但日益普及的机械()作业大大弥补了农村老龄劳动力在体力上的弱势,因此农村劳动力老龄化提高了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wom回归系数为负,twom的符号为正,说明女性化提高了技术效率,但这种影响随时间的推移在下降,原因可能在于,女性在粮食生产中比男人更专注,但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妇女花在料理家务、赡养老人和照顾子女方面的精力越来越多,从而降低了对粮食生产的重视程度。李实利用1996年10个样本村的调查数据分析也发现,农村女性劳动力在农业经营中的报酬率也高于男性劳动力。edu回归系数的符号为负,说明教育提高了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这与人力资本理论是一致的,但没有显著的时间变化趋势。dis回归系数的符号为正,表明灾害率降低了粮食生产效率,这与预计相一致。inf及tinf回归系数的符号分别为负和正,说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提高粮食生产效率,但这种作用随时间推移在下降,可能是因为基础设施投资的边际报酬递减定律在发挥作用。ama和tama回归系数的符号为正和负,说明农业机械化降低了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但这种作用在逐渐下降,其原因可能在于机械作业不如人工细致,在插秧、收割等重要环节的损失都比较大,但随着机械技术的改良,这种损失在逐渐下降。测算出的2000-2008年期间中国各省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值表明:2000-2008年期间,中国平均的粮食生产技术效率为0.787,东、中和西部分别为0.884、0.776和0.690,说明中国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还不高,并且存在地区差异,由东向西逐渐降低。技术效率较高的前10个省份中,东部占5个(广东、江苏、海南、辽宁、福建),中部占4个(湖北、新疆、江西、湖南),西部占1个(四川);后十位的省份中,东部占1个(河北)、中部占4个(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山西)、西部占5个(云南、青海、陕西、甘肃、宁夏)。各地区在变化趋势上也出现了分化,在2000-2008年期间,全国及东部和中部地区基本上呈上升趋势,而西部整体上是下降的。

(二)模型的合理性检验为检验设定的合理性,笔者还推算了6个变形。从对数似然值来看,这些模型的拟合效果均不,进一步的检验结果也表明,最为合理,因此以下的全要素生产率分解分析以为基础。

(三)TFP变化的分解及其对产出增长的影响根据全要素生产率分解公式,计算得到各个年份粮食增长率,在2000-2008年期间,TFP年平均增长约为0.43%,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0.56%和0.96%,规模报酬的年平均增长率为0.03%,几乎为零。由此可见,TFP的上升几乎全由技术效率的提高所致。但是,在不同的年份也有差异。例如,在2003年和2008年,技术效率分别较上年有所下降,反而阻碍了TFP的提高,TFP的提高主要是由技术进步拉动的。这也反映了中国粮食生产的另一个特点,即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变动在大多数年份是反向变化的。此外,技术进步的贡献虽然在样本期间平均为负,但呈上升趋势,从2001年的-3.90%提高到了2008年的4.54%,其波动与本文用虚拟变量测量技术进步有关,也包含了一些重要事件(如政策)的影响。技术效率的贡献呈下降趋势,由2001的5.75%下降到了2008年的-2.90%,可能与农业支持弱化有关。综上所述,中国的粮食生产主要靠投入拉动,属于典型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全要素生产率(TFP)的贡献大约仅占3成,表明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粮食增长具有巨大的潜力,而技术效率是决定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因素,提高技术效率是促进粮食增产的重要途径。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运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分析法(SFA)考察了2000-2008年期间中国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发现中国的粮食增长主要依靠投入拉动,占72.08%,属于典型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全要素生产率(TFP)的贡献仅占29.92%,表明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粮食增产具有巨大的潜力。随着耕地和农村劳动力的持续减少,依靠投入增加粮食产量将变得越来越困难,必须重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本文的研究表明,2000-2008年期间中国粮食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了0.43%,略低于全炯振计算得到的中国1978-2007年期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0.7%的年均增长率,在规模报酬、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三个决定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中,技术效率最为关键,是主要的贡献者,其影响的一部分在大多数年份被技术进步的反向作用所抵消,规模报酬的作用几乎为零。本文的研究还发现,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对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的影响,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女性化和教育水平的提高都有利于改进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但女性化的作用呈下降趋势。有人担心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老龄化,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后继乏人,主张采取优惠措施吸引青壮年劳动力留在农村,鼓励资本进入农业实行规模经营。本文的研究表明,至少从粮食生产的角度来看,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也说明总理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强调稳定农村家庭经营、不能用规模经营进行替代是正确的。当然,随着农村劳动力结构的变化,社会支撑系统的建设和完善十分必要。农业机械使用的逐渐普及弥补了老龄劳动力体力上的不足,这是老龄化不仅没有降低反而提高了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重要保证。但是,农业机械的使用需要一定的道路条件和维修服务保障,而前者属于公共物品,后者缺乏规模效益,难以吸引私人资本进入,需要依靠财政支持。同样,也有必要通过发展农村教育和完善养老服务对于减轻农村妇女的家务负担来提高其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

作者:彭代彦文乐单位: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