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主要粮食生产发展问题及建议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主要粮食生产发展问题及建议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主要粮食生产发展问题及建议

摘要:湖北省十堰市属秦巴山区,青年劳力流失,粮食生产面积逐年减少,存在问题越来越明显。本文根据十堰市主要粮食生产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关解决对策,为地方粮食生产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十堰市;主要粮食;现状;建议

0前言

湖北省十堰市地处秦巴山区腹地,鄂豫陕渝交界处,占地面积23674km2,耕地面积20万hm2,人口350万。十堰市俗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年平均降雨量800mm以上,小气候多样性。早年十堰地区粮食、中药材等农作物生产时,由于气候原因,播、收时期短,又以人力、畜力为主,导致粮食生产总量偏低。2004年十堰市粮食生产面积45万亩,湖北省分配直补资金476万元,受益231.5万人[1-2]。2014年拥有粮食加工机械60233台(套),油料加工机械5042台(套),十堰市粮食总产量117.9万t,油料产量13.4万t,粮油整体加工水平达到60%以上[3]。然而,十堰市粮食产品杂乱多,粮食生产科学技术应用少,分散种植,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青壮年劳力流失,生产投入增加,生产水平和种植面积依旧下降[4]。2011年十堰享受中央农机补贴资金达5023万元,比2010年3278万元增长53%,引导农民投入资金1.6734亿元[5]。中央财政、省财政2012年对十堰市农机具购置补贴5869万元,购机补贴引导十堰市农民直接购机投入近2亿元[5]。2018年上半年,已补贴资金66.258万元,受益农户、合作组织共计277个,拉动农民投入248万元,推动了十堰市农业向现代化、智能化迈进[6]。2018年10月下旬,全市补贴机具数量4886台,受益户数4334户,总补贴额358万元,其中报废更新补贴8万元[7]。全市农机专业组织已达到156个,经营人员3320人,专业合作社51个,农机户4万余个[8],全市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已达到57.3%[8],农机化经营总收入达到15.1亿元[8]。2019年十堰市主要粮食亩产产量均有所增加,但种植总面积明显减少,市场对粮食生产的需求与日俱增,因此,如何提高十堰市粮食生产总面积,改善农户积极性是当前首要问题

1十堰市粮食发展现状

1.1种植面积下降

随着城镇化、共享信息进程的加快,十堰市“一江清水送北京”的水质保证,一些低山、荒山等均改造成林地。粮食生产产量增加,但种植困难、水稻无撒播种植技术、病害防控不及时、收益太低,种植中药材、茶叶等面积加大,从而减少了农田粮食生产面积。十堰市惠农政策的落实力度、土地流转均不断增强,大力统筹安排粮食生产。

1.2发展优势

2019年5月份以来,草地贪夜蛾入侵十堰市,玉米虫害严重,地方政府高度重视,迅速组织相关农技部门专家深入村组农户开展统防统治工作,有效降低了病虫害损失,为玉米增产增收奠定了基础。十堰市大力发展“中药材+玉米或高粱”套种栽培模式,高产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应用提高,农业机械化应用比例大幅度提升,种植户享受中药材种植补贴。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自然灾害频发

十堰夏季气温高于25℃,七月份平均温度27℃左右,七八月份降雨量多在100mm以上,无霜期224~255d,全年降雨量800mm以上,全年日照时数为1655~2000h,不同海拔区域气候复杂多样,是一个灾害频发的山区。种植户种植与收割时期缩短,种植区域分散,一个乡镇农机组织、驾驶员、机械数量很难在季节内完成区域内粮食农耕、收等系列作业。

2.2粮食生产效益低

粮食市场收购价格与上年比波动不大,价格较稳定。然而,种子、肥料、整地、农药等价格上涨,农民投入增加,产量增加而效益不变。外出打工效益远比种粮食、中药材等收入高,所以粮食生产积极性下滑。另外,由于粮食生产效益低,很多农户将土地流转或者种玉米,仅供自家口粮、养殖家禽粮食生产,导致红薯、水稻、高粱生产面积直线下降。

2.3留守劳力,满足现状

十堰市属于山区,以农业生产为主,大多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比当地农业生产收益高,留在农村从事粮食、中药材、果树等种植业生产的均年过半百。大多老年人认为农业机械化生产费用高,自己采用畜力或微型机进行农事操作,费用低、划算,但危险极高,削弱农户对粮食生产的积极性。一些农户在确保自供自足的粮食生产后,由于工作量大、疲惫不堪,不愿再搞粮食生产,大多种植果树、特色中药材、家禽养殖,满足于现状。

2.4基础设施投入大,流动困难

近年来,十堰市虽然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粮食生产、初加工、深加工机械设备投入,农业技术应用普及,各类支持不断。然而,在粮食生产过程中,乡镇农机组织难以流动作业,小面积单项业务效益少,很多业务停留、滞后。比如,红薯生产由于采收后,不及时储藏、加工,腐烂变质严重,红薯加工企业又逐年减少,信息不流动,从而导致十堰市红薯产业这几年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另外,十堰市面积较大,粮食生产面积大,但种植户住宅分散,搬运困难,需要有一定面积、产量,才有小贩或厂家定点、定时做收购工作。

2.5推广应用资金薄弱,人才匮乏

目前,十堰市农机与农技机构人员较多,十堰市与下面各县、乡、镇大多都有相关从业人员。但农技与农机单位缺乏资金,乡县农机与农技人员大多是“以钱养事”时期留下的技术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学习培训机会有限,知识更新难度大,人才激励机制不健全。尽管各地农业部门从业人员切实履职尽责,勇于担当,克服基层不健全、配备不足、经费不足等障碍,建设示范点,得到了广泛认同。但是推广应用资金有限,人才匮乏,一些更加现代化、人性化、可持续化的粮食生产与加工资源,推广应用落实困难。

3粮食生产发展对策

3.1加强支持力度

十堰市全面加强农业产业扶贫和乡村振兴,以“61”特色产业强农计划为重点,以“五型农机”创建为载体,大力推广农业现代化发展。同时,立足地域特点和产业特色,加强粮食深加工,促进市场消费,切实发挥农业部门公共服务、政策支持、安全监管的作用,坚持以“全程、全面、高效、高质”为目标。与相关科研机构进行合作,引进相关专业院校技术人才,开展粮食高产栽培、良种选育、病虫害防治、深加工机械研发与应用等研究,提高粮食种植面积、产量和质量。每年通过不同方式,多次开展培训、发放资料、不同粮食产品等,宣传粮食生产、加工相关内容。结合职业农民培训、阳光工程、农业推广建设项目的实施,充分发挥农业科技的作用,开展高产优质粮食深加工、高产生产技术培训和示范,健全农机、农技服务。提高粮食加工制造方式,加快市场营销体系建设,提高粮食产品市场竞争力。利用现代技术,搭建多种交易平台,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

3.2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延伸产业链

引导一批粮食生产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完善“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生产经营模式,延伸产业链条。一是支持县市粮食加工厂生产加工,与农户发展订单种植,带动贫困户发展种植,政府配套加大支持力度;二是支持企业在粮食产品加工,加强当地农民参与企业加工生产流程,学习深加工产品相关知识,促进十堰市粮食新产品市场推广;三是鼓励和支持企业不断打造地标产品,强化品牌经营意识,提高十堰市优质水稻、玉米、小麦等区域品种优势程度;四是鼓励农民建立农业组织,补贴购置现代农机,增加培训力度,大力发展新型职业农民,生产粮食。

3.3加大新技术推广应用,带动生产力发展

一是在各县(市)、区因地制宜大力推进“玉米+”“红薯+”套种和“玉米+小麦”轮作粮食作物高效模式,主推模式有:薯(芋)玉、麦玉、玉豆、玉蔬、玉青贮、幼龄茶园套种玉米等,大大提高了农民收入。二是各县承担的部、省级水稻、玉米等高产样板创建,为秋粮丰收示范辐射。三是主推一批优质高产品种,如水稻红香优68、鄂玉系列,提高全市农业生产整体水平。四是科学引种与技术推广应用,采用绿色防控技术,开展标准化生产示范内容。五是大力推广示范新技术与科技培训工作,带动农民种植积极性。六是加强现代化基础设备应用与推广,有效提高自然灾害抗灾应对能力。扩宽粮食生产过程中,秸秆、谷壳、玉米棒等开发利用,增加收入。

3.4加强人才培养与技术研发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技术措施,离不开人才培养、技术研发。一是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不仅仅是现代农机生产安全、管理、维修、补贴等,还要克制单项作业内容,降低成本。二是加大县市区农业技术推广与应用部分人才培养,配套技术研发资金,改善办公条件,提高专业技术能力,改善生产效率。三是加大粮食深加工、生产推广人才引进,发展粮食产品制造,构建地方特色。如不同颜色的红薯,在薯条加工、红薯营养物质提炼等等。四是引进机械研发人才,提高农业机械作业多样化的发展。

3.5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建立健全市及辖区县粮食产业领导机构,负责粮食产业发展的组织、协调、调研与督导,严格考核兑现,奖惩问责。农业农村局负责分配规划制定、技术指导、信息提供、考核督办等工作。配备专职县农技、农机服务人员,通过捆绑项目资金扶持方式,支持产业发展。提高粮食生产工作主动性和粮食产品加工创新,推进产业发展。

4展望

针对十堰市玉米、水稻、红薯、小麦等主要粮食生产特点,笔者建议进一步加大青贮玉米、水稻红香优68、鄂薯新品种引种、选育,强调品种抗病性、高产优质,建立质量评价标准和育种方向。兼顾种、加、养三方利益,收购价格与品质挂钩,建立合理的定价标准和价格形成机制,实现优质优价。向山区玉米生产争取补贴政策,加强山区农业扶持力度、加大推广经费的投入。同时,加强对龙头企业的培植和扶持力度。在培养龙头企业在粮食深加工上做文章,通过“龙头企业+农户”的模式带动产业发展,进一步推行订单合作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杨曼.十堰市积极落实“两补一降一取消”政策[J].财政与发展,2004(5):55.

[2]本刊通讯员.十堰市切实做好粮食直补和降低农业税率工作[J].中国财政,2004(5):49.

[3]李玉生,柯有柱,赵龙.关于解决十堰市农村粮油加工难的思考[J].湖北农机化,2016(1):31-32.

[4]周军,张世洪,徐星华,等.十堰市粮食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建议[J].农业科技通讯,2014(3):14-15.

[5]郑荣华,王文新,付晓星.振兴农机工业服务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J].湖北农机化,2014(1):22-25.

[6]宋爽,赵龙.以农机化助力产业扶贫[J].湖北农机化,2019(1):3-4.

[7]黄建太,杜炜.大调研大学交流:十堰市开展农机购置补贴交叉检查[J].湖北农机化,2019(3):3-6.

[8]赵龙.让农民的梦想都发光:十堰市以“五型农机”促进农机化发展[J].湖北农机化,2018(6):7-8.

作者:秦光明 兰玉梅 欧阳友香 袁修华 刘志培 陈玉娴 单位:湖北省十堰市农业科学院 房县城关镇农机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