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近阶段大学生就业论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1大学生就业以及就业政策现状分析
1.1.1积极引导、鼓励大学生到中西部、中小城市、城乡基层就业这是当前大学生就业政策的主要导向,为了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区域选择过于集中、解决贫困落后地区人才匮乏问题和缓解区域性人才供需失衡的矛盾,政府在政策上给予了一些优惠措施.主要项目有:“大学生村官计划”、“特岗教师”、“西部职员制”“、三支一扶”等,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去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1.1.2鼓励大学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为鼓励大学生去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工作,政府出台了相应的政策,一方面,政府计划对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制度性障碍进一步清理,给大学生提供档案管理、社会保障办理等方面的服务;另一方面,为进一步鼓励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吸纳更多的大学毕业生,政府给这些企业提供了许多的优惠政策如享受相关的税收减免和就业扶持政策.
1.2新政执行的有效性分析
虽然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大,但中央和地方制定的就业政策从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提高了就业率,不过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由于政策内容的不完善,政策评估体系的缺失,以及配套政策的真空,大学生就业政策的执行是低效的.主要表现在中央政府的政策出发点很好,但是到了地方就变味了,动静搞得挺大的,但是效果甚微.有的地方政府甚至把高校大学生就业补助资金据为己有,把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部门化、单位化和个人化.另一方面,政策在制定的过程中没有很好的考虑到大学生的需求,没有从整体角度为大学生职业规划考虑也是新政策执行效率不高的原因之一.
2新政策下大学生就业难的深层原因
2.1从思想意识上分析
“高投入,高回报”的职业观念.现在很多家庭抚养一个孩子的成本很高,所以毕业生在择业的过程中,也更多的考虑了其父母和家庭的感受,很多大学生毕业后是整个家庭的支柱和期望,所以他们对工作的理想和期望值也是相当之高,造成了现实与理想的相差.而一些家庭富裕的学生在毕业之后更在乎的是职业的轻松度,这与现实社会职业的选择也是存在偏差的.
2.2从政策本身寻求原因
从上文可知,我国现阶段新政策确实促进了部分大学生就业,缓解了就业压力,但深入分析这些政策,却发现了来自不同层面的问题.
2.2.1政策内容的缺失当前阶段的就业政策尊重大学生就业自由选择,更提倡先就业后择业和自主创业,这种价值取向也存在诸多弊端:首先,虽然这样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最大限度的满足大学生的自由选择工作的愿望,但同时增加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其次,虽然政府的价值取向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但是有些政策对大学生的就业理念和就业方向有着较强的误导性.最后,国家所制定的政策仅仅指明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但很多方向道路上的制度性障碍依然存在,并没有被扫清.企业用人制度不规范、不合理,有的甚至违反法律法规,有的企业社会保险制度也不完善,这些问题对大学生的积极性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2.2.2政策评估体系的缺失一个完整的政策过程少不了对政策的评估环节,对所制定的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合理性、政策的实际效果和人们对该政策的满意度进行评估尤为重要,但是实际中政府缺严重忽视对政策的评估,使地方政府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麻痹现象,只参与不评估,有的甚至不参与不评估,缺少反馈就不能及时对就业政策进行修正.也没有设立相应的机构或者指派人员积极回馈政策的执行情况.目前政府对于大学生就业政策一直是,重视政策的制定,忽略政策的执行和评估环节.
2.3从现实实践中寻找原因
2.3.1学生就业能力与岗位要求的距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向用人单位展现出来的个人能力,大学生的求职结果和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有着紧密的关系.
2.3.2培育人才结构不合理在多元追求下,高等教育的需求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的结构不对称.简单的说也就是目前专业的设置和大部分大学生所选专业与市场的需求呈现严重的不吻合[4].根据2002年对各高校专业报考人数的统计数据可以得出,理学、哲学、历史学、医学等就业热门专业并未成为2002年考生的优先选择,而就业率不是很靠前的经济专业仍然受到很多考生的亲睐.信息不畅、不对等是一个主要愿意,但也反应了学生和家长的盲目跟风和其他非理性诉求.
3促进大学生就业及其政策有效运行的建议
3.1利用文学作品对人格和理想的影响作用宣传新政文学是语言的凝炼,也是精华的语言.文学作品中的语言不仅生动形象,而且内涵深刻,是学生学习的范本与模仿的材料,对于学生的学习与成长,以及人格的完善,素养的提升都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文学语言来源于生活,但是又高于生活,不仅通俗易懂,而且朴实自然,非常易于学生的学习与吸收.我们比较熟悉现在也很大程度的影响一代又一代人思想的文学形式主要是电影.记得之前我们从荧幕上了解了“我们工人有力量”当时,人们以工人为荣,以劳动为荣.最近对青少年影响较深的电影如郭敬明的《小时代》,影片的播出使片中各角色深入广泛大学生和中学生之心.据调查,很多高中生在高考志愿选择时都会受某部影片的影响.比如港剧中的法医角色和律师角色.所以,我认为可以通过特定的文学作品来纠正偏差的观念,让“行行可建功,处处能立业,劳动最光荣”的就业观深入人心.提高就业率.
3.2对原有就业政策进行革新首先,我省11月18日出台的系列关于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新政,我认为既优化了原有的政策,又体现了极强的实践意义.如:(1)将部分高校和社会培训机构确定为就业创业培训定点机构.这就可以针对学生的需求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培训(.2)落实毕业生就业创业培训补贴.结合前文我们知道,政策执行的效率低下部分原因是因为补贴没有实在的落入学生手中,该政策的出台恰好弥补了之前政策的不足.另外此政策更加细分了补贴的类别和金额,增强了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和实现的可能性(.3)开展创业项目服务,建立大学生创业题目库.并加大公共就业服务的资金支持力度.其次,我认为要尽快消除双轨制的就业体制,建立各行各业同工同酬,各行各业平等的劳动保障制度,如此,不仅可以畅通就业渠道,拓宽就业范围,还能消除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的壁垒.再次,对于到西部等偏远地区工作的政策如何有效的实施,我有一点浅薄的看法,大家都有崇尚安逸生活的思想,但是,在严峻的就业压力下,到西部就业也不失为一个选择.我想能不能将去西部和不发达地区工作和年限设定为5年,在5年内要完成某个目标,如果在期限内完成可以调回家乡或者其他发达地区做同职位工作.
3.3结合具体实践制定有利政策
3.3.1制定就业与教育相结合的政策高校要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自身的优势,将社会需求与教学相结合,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开设特色专业,注重发现和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特色人才.比如可以企业合作,设置特色专业,让学生的学习和以后的工作直接挂钩,培育出专门的人才.学校还应完善就业培训体系,在平时就注重对学生人格和态度的培养,塑造出能胜任各种工作的全能型人才.消除由于大学生人文和科技素质不高而给企业带来的影响.
3.3.2引导学生专业选择,调整专业结构高校的专业建设也要结合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本校学生的就业情况和国家的就业政策来确定,对于那些难就业或者社会需求量较小的专业,可以适当控制招生规模.
作者:吴凡单位: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