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论文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论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论文

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新常态

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国家为培养大学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同时,家族也为培养孩子付出了大量心血,若大学生毕业后不能及时就业或就业质量不高,这对个人和社会来说都造成了人才与知识的浪费,同时,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好奇,同时也充满了自信,若一毕业就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困境,这势必给毕业生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这极大的影响了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甚至产生一些危害社会稳定的行为。

二、大学生就业面临的问题

(一)大学生自身定位不准,存在观念偏差

目前,大学生就业存在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是择业与社会需求不一致,从而导致很多大学生对工作的薪资与岗位的要求较高,忽略了自身能力与实际岗位要求的匹配程度,从而导致眼高手低的现象的发生。此外,由于较多毕业生不能恰当的给自身定位,出现了大学生就业不难,择业难的现状,从而导致大量毕业生待业或做临时工作。

(二)大学生受家庭教育的影响较大

毕业生家长的就业观念及教育对子女的影响较大。第一,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是普遍存在的,同时,部分将长还会将自己当年未实现的愿望寄托到子女身上,希望子女能完成他们未完成理想。第二,“学而仕则优”的就业观念,普遍影响到大多家族,影响了子女的准确定位,从而盲目的去报考国家机构,轻视中小企业的就业机会,只想找编制内的工作,但每年公务员、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单位最多能吸收约60万的高校毕业生,还仍然不到应届毕业生数量的10%,因此,这并不能满足毕业生的欲求。第三,虽然部分家境优越的毕业生,家长包揽了其的就业问题,但大部分家庭对子女的就业无能为力。

(三)求职技能的缺乏,就业心理素质亟需加强

大学生自身的职业能力不足和择业能力水平不高,直接影响到毕业生的求职成败,此外,大学生人格的不健全,导致部分毕业生的就业挫折承受力差,一旦遭遇求职失败,便失去信心,甚至采取极端行为。这主要是由于部分毕业生存在着较大的主观原因,即从众心理普遍存在,依赖感也非常强,同时,他们的竞争与进取精神仍需要加强。

三、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途径

(一)开设职业指导类课程,尽早进行职业规划

古语有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果高校能将就业指导类课程纳入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引导学生尽早进行职业规划,这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都将有着重大影响。通过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促使其了解自身的性格特点,优势与劣势,合理定位,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这对提高大学就业指导工作实效性的有利基础,从而工作得更主动。首先,高校应重视用职业规划理论武装在校生,同时,设置相应的实践环节。其次,生涯管理思想应引入到高校的素质教育,这对大学生形成正确合理的职业生涯观有着重要帮助。第三,大学生制订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案,认真实践,这将有助于学生按着预计的轨道进行自我实现,让未来变得可以预知。

(二)加强创业教育,鼓励自主创业

创业是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实现充分就业和提高自主能力的催化剂。国务院总理同志曾在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讲到,“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优化就业创业环境,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大学生求知欲强,对未来又充满了好奇,创新思维向来很活跃,可以不断学习与研究更新行业知识。此外,大学生的可塑性强,这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最佳时期。那么,作为培养新一代潜在创业者的高校,我们可以在以下三个方面来引导大学生萌发创业意识,开展创业活动。第一,学校应设立专款,鼓励与支持大学生创业。第二,为在校生提供创业教育课程培训,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第三,举办创业比赛,为学生提供在校实践平台。

(三)加强校企合作,促进学生就业

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充分挖掘企业资源,搭建社会实践平台。通过校企合作,第一,有利于大学生更早地接近职场,并将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缩短进入职场的适应期。第二,促进大学生角色的有序过渡。第三,有利于高校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我国高等教育模式已从精英化培养转变为大众化教育,那么我们的就业观念也应与时俱进。第一,加强高校就业服务体系的建设,引导学生积极创造就业机会。第二,引导学生降低就业岗位期望值,先就业后择业。第三,引导学生主动拓展知识结构,学习与掌握求职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第四,引导毕业生改变“北京、上海、广州”的就业理念,理性对待工作环境。第五,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责任感,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

作者:黄慧娟 单位:华南农业大学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