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困惑引导策略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大学生就业形势愈来愈严峻,受主客观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女大学生就业更显得难上加难,部分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就业心理困惑。高校帮助解决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困惑不仅可提升女大学生群体就业实效性,更是切实关心关爱、助力女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有效途径。
一、当前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困惑分析
(一)就业期望值过高而职业核心能力不足
受从众心理影响,部分女大学生认为社会普遍追寻的就是自己所需要的、适合自己的,对于就业的期望值难免过高。她们大多抛开自身专业、素质与能力等实际,盲目地将就业目标定位于中心城市、机关事业编制单位、高薪岗位等所谓“体面工作”,而不愿意到中西部偏远地区、非公有制单位就业。然而,那些“高大上”的工作往往对女大学生的现代职业核心能力有较高要求,而女大学生在校期间专业知识储备好,动手实践能力欠缺,导致“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就业局面产生。
(二)就业公平意识增强而性别自信不足
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不公平的性别待遇是其中之一。随着教育公平的发展和女大学生性别意识的觉醒,当代女大学生除了担负必要的家庭责任外,也渴望在职业领域竭力争取公平就业机会,主动承担起社会使命与责任,实现自我价值。然而,社会“女不如男”的刻板性别印象不仅已深入人们的社会价值观念,部分女大学生自身也在潜意识中强化着这种错误观念,对于自身所具有的敏锐的观察力、较好的记忆力与语言表达能力、认真负责的态度、较强的自觉自律性等性别优势显得自信心不足,在求职中表现为性别自卑、在与男性共事时畏首畏尾。
(三)初具冒险精神而抗压、抗挫心理准备不足
当代女大学生追求真知,成就动机和成才意识强烈,渴望在社会职业领域里大展拳脚。在求职就业过程中,部分女大学生已初具冒险精神,愿意奋斗拼搏,尝试新兴行业,挑战高薪,也有着吃苦耐劳的初步准备。但就业的过程并不一定是顺风顺水的。女大学生社会历练有限,对求职就业中可能存在的复杂性、艰难性、持久性,以及可能引发的挫折与需要承受的压力的预估和容忍能力不足,部分可能会产生焦虑、自我怀疑、自卑与依赖等消极情绪,这不仅会对成功就业产生阻碍,同时不利于女大学生未来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一)重视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加强职业素质培养
女大学生过硬的、适应市场需求的职业素质是其在就业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女大学生不是不可以对就业抱有高期望、高要求,而是“打铁还需自身硬”。高校应当协同相关部门,调动专职任课教师与教辅人员全员、全过程参与职业生涯规划,从新生入学伊始,根据市场变化调整学生专业培养结构、素质与能力的全面提升计划;不仅帮助女大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而且帮助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认识职业,明确职业定位;明白自己想要什么,知道社会需要什么和自己适合什么,从而在大学有针对性地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丰富社会阅历、增强相关职业素质,勇闯就业难关。
(二)重视女大学生性别教育,提升性别自信
男女性别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受传统观念及鲜明的性别特征等所引起的男女大学生就业困难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长期以来,学校“无性别差异”的就业指导教育不仅使女大学生在知识与能力结构构建上与男大学生雷同,而且强化了女大学生“平等就业”的意识,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就业的心理压力。高校应当通过针对性、系统性的教育,帮助女大学生在承认性别差异这一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全面分析、客观评价自身性别优势及相对应的就业优势,充分挖掘职业潜能,从而在求职中扬长避短、准确定位就业目标、成功就业。
(三)重视女大学生就业心理指导,助力从容就业
当代女大学生成功、成才意识增强,但受传统观念及自身局限的影响,面对复杂的就业过程,不可避免地产生焦虑、攀比、自卑、依赖等就业心理问题。高校相关部门不仅要在客观调查的基础上做好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咨询、指导与追踪,必要时还应采取专业的心理干预措施,矫正各类消极心理,增强抗压、抗挫能力,使其敢于竞争。这不仅可以帮助女大学生建立就业信心,还能培养其健全的人格,也将为其未来职业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总之,要彻底解决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困惑,不仅需要高校在就业指导上的努力,还需要女大学生自身及全社会共同参与,齐心协力、多管齐下,切实帮助女大学生了解自我,准确定位,成功就业。
作者:李华伟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