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研究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研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研究

一、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是指由于某种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近期发生的、反应不太强烈的某种不协调的心理状态。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所出现的不良心理状态,就是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过度焦虑与自负心理。

有的学生在考研、就业或创业间徘徊,担心就业困难、择业失误、害怕承担创业风险等。各种莫名的担心导致精神上过度紧张、茫然困惑,产生焦虑不安的负面情绪。而还有一些大学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估计不足,缺乏自我认知,期望值过高,就业目标与现实严重脱离,结果往往遭遇挫折,错失良机,影响及时就业。

2、盲目从众与偏执心理。

大学生容易受到外界影响,他们盲目地追逐众人选择“名企、外企、事业单位”等,忽视了对自身的兴趣特长、专业范围和综合素质的正确判断,缺乏独立的见解,不能做出合适的就业选择。与之相反,有些毕业生保守偏执,一味地追求大城市就业、公务员、不愿意到偏远贫困的地区就业等,他们最终也成为“漂族”和“蚁族”。

3、自卑与依赖心理。

在就业过程中,有些毕业生因为学校不算名牌、专业不够热门、或自身不够优秀等自卑心理,加重了求职的心理负担。在应聘过程中过于拘谨,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从而错失就业机会。还有的大学生缺乏自立能力,过分依赖家人、学校或其他社会关系,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求职和就业竞争,以至于延误择业时机和进程,影响正常就业。

4、抑郁与逃避心理。

毕业生面临由学生到社会人的角色转变,由于过渡期心理状态的不适应很容易产生抑郁情绪。他们在求职过程中求职无门,屡遭挫折,深陷择业失败的阴影,产生严重的抑郁心理,从而人为地放弃或者中断就业。也有部分毕业生由于对严峻的就业现实无能为力,丧失信心,从而选择逃避就业,放弃努力,进而失去就业机会。

5、过度功利心理。

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忽视自己的兴趣和理想,过分关注工作待遇、收入等现实利益,缺乏对国家利益和社会需要的考虑。过于功利化的心理促使他们放弃专业和理想,不愿意到需要他们的岗位去锻炼。最终,降低了就业品质,阻碍长远发展。

二、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家庭、学校及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必须清晰的认识到其产生原因。第一,自身原因。有些大学生缺乏正确的自我认知,择业目标定位不准确。他们在择业过程中未能理智地认识就业形势,不能客观分析自身与岗位的匹配性,经常出现好高骛远或者盲目从众等现象。有些大学生综合能力和竞争意识缺乏,对就业准备不充分。他们对专业知识掌握不够好,缺乏实践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他们过于依赖外界,缺乏竞争意识,没有主动掌握就业、应试技巧等。此外,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弱,在面对就业挫折和压力时不能有效调整心态,导致各种心理问题的产生。第二,社会和学校原因。首先,就业形势严峻,随着高校扩招,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同时处于市场经济转型期,加剧了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矛盾。政府为鼓励大学生就业出台的系列政策执行力度不够,就业体制机制仍不健全;其次,高校的专业设置和培养模式同社会需求脱节,没有设置健全有效的就业指导和实践课程,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高校的就业指导教师缺乏系统的就业指导和心理辅导专业技能。第三,家庭原因。错误的家庭就业观念导致大学生就业观念出现偏差,从而引发就业心理问题。有些家长在子女择业过程中过分强调高收入、稳定性和低风险性,并没有考虑到他们的兴趣特长和理想愿望等,使其偏离适合自己的职业和岗位。这些都无形中为大学生加载了沉重的负担,造成一系列就业心理问题。

三、解决对策

目前,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其正常就业及以后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提出一些措施来消除这些问题造成的消极影响,使他们以最佳的心态迎接职业生涯。第一,引导大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确立合理的就业期望值,树立正面的择业观。高校就业工作者应该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清晰地掌握国家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使他们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间的关系,鼓励学生形成适应社会需求与个人发展相结合的正确择业观。第二,加强就业指导和培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高校通过开设就业指导课程,进行系统专业的指导,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专业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同时对毕业生进行有关就业的专业知识培训,使他们掌握求职的相关技能与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并增强其在职场中的竞争力。第三,注重就业指导工作者的专业培养,提高其就业指导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高校就业工作者应该加强职业指导技能培训与继续教育,学习就业指导专业知识,提高其理论素养和专业水平。聘任专业素养强、实践能力高的职业指导师作为学习就业指导工作人员,优化就业指导工作队伍,从根本上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专业水平。第四,加强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就业心理问题,并进行及时疏导,增强其就业心理承受力。针对常见的就业心理问题,开设相关心理健康教育讲座,邀请心理专业老师讲授心理健康常识并传授自主调适心理的有效方法。同时,利用学校电台广播、网络等积极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学校心理工作者对毕业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心理问题辅导,帮助学生纠正就业认知偏差,以良好的心态迎接就业的挑战与竞争。

作者:孙晓娥 单位:淮海工学院海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