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大学生就业能力发展策略研究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大学生就业能力发展策略研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大学生就业能力发展策略研究

摘要:大学生就业问题是我国政府及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十八大报告中强调指出,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且“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是“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重要举措。而对大学生个体而言,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关键在于不断发展自身的就业能力。为此,本研究在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背景下,通过发挥大学生个体的主体作用、加强高校因素的主导作用、重视政府的引导作用三个层面积极探索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发展策略,以期帮助大学生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关键词:高质量就业;就业能力;发展策略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是我国政府及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习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世界性难题,要从全局高度重视就业问题。”[1]十八大报告在论及就业问题时,突出强调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且“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是“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重要举措[2]。宏观层面上,“更高质量的就业”主要是指良好的就业能力、合理的就业结构、充分的就业机会、公平的就业环境等。而对大学生个体而言,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关键就在于不断发展自身的就业能力。鉴于此,本研究在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背景下,主要从大学生个体、高校及政府三方面探索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与策略,以期帮助大学生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一、大学生个体是发展就业能力的关键主体

(一)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正确的就业观念能指导大学生对职业进行正确的评价、准确的定位,合理的选择。为此,大学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一是树立正确的自我价值观。大学生应以理性心态充分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在服从国家与社会需要、将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有机统一、重视追求长远利益的前提下选择职业与岗位;二是树立就业竞争观。大学生要树立强烈的竞争意识,保持良好竞争心态,坚持正确的竞争原则,凭借就业竞争力去赢取就业单位的青睐;三是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念。大学生应当正确判断当前的就业现状,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念,到中小城镇、到中小企业、到农村、到基层、到西部地区寻找发展的广阔空间,积极调整就业心态。

(二)培养职业规划能力

职业规划能力是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构成要素,它的好坏直接关乎着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高低,从而间接影响着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好坏。因此,通过制订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来不断提升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这既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举措,也是保障大学生顺利实现就业及未来职业良好发展的重要基础。

(三)参加社会实践锻炼

参加社会实践锻炼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在校期间,在不影响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应通过参加企业实习、兼职工作及参与创业活动等多种社会实践形式,积累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培养与锻炼各种能力素质,为日后的求职与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可使其更加明确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在投入工作时能够更加从容地应对各种问题,尽快完成角色转换,适应职业岗位。

(四)积极而理性的求职

大学生在搜集与处理好就业信息,认真准备好求职材料之后,就应该积极投入到实际的求职行动中去,具体包括,简历的投递,工作单位的接触等方面。大学生应将个人的求职意向、专业知识、技术背景与用人单位的要求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投递个人简历,切记盲目求职。大学生在投递了简历之后,针对自己比较有意向的用人单位,应主动通过电子邮件、电话等方式向其表明自己的求职意愿与诚意,争取获得更多的面试机会,增加求职成功的概率。总之,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既应采取积极的求职行为,又应理性对待求职,这是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顺利实现就业的客观要求。

二、高校是发展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主导阵地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因素。大学生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满意程度直接关乎着其就业能力的高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目标必须符合市场需要、否则将会危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并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要强调大学生的主动性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性,进而在师生的交流与沟通的过程中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此外,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就业的不可替代性,使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优势。

(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高校提供的实习与实践机会是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因素。为此,高校应构建教学内容前后衔接、层次分明、循序渐进的实践教学体系,不断强化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建立一支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和学科知识结构合理、实践能力强且综合素质较高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以保证实践教学的正常运行;切实加大对校内外实践与实习基地建设和实践教学运行经费的投入,保障其各实践教学环节的顺利实施。

(三)完善就业指导机制

高校应依托就业服务资源,运用及时、公开、完整、准确的信息对大学生的就业进行指导,尽快建立和完善集教育、管理、指导和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并建立全程性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机制,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咨询与指导服务,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就业观念,提高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从而使大学毕业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有利地位。

(四)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对社会发展的推动”“、对教育发展的促进”以及“对人的发展的提高”。高校应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向,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并开展有针对性的创业实训和实践创新活动,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宽松的环境,充分发挥大学毕业生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将是今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三、政府是发展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引导力量

(一)加强就业创业政策引导

就业政策与创业政策的引导是显著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因素,是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重要支撑力量。为此,政府不仅应该加强大学生就业政策与创业政策的引导作用,而且还应积极推进大学生就业政策与创业政策的长效实施机制,以及加强对就业政策与创业政策实施实际效果的监督与考评。

(二)树立正确社会舆论导向

政府及社会应继续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通过各种新闻媒体,积极宣传国家和地方促进就业创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宣传各级高校在推动创业教育和促进大学生创业工作中的新举措,大力宣传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先进典型和成功范例,不断激发大学生的就业与创业热情,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与创业观,在全社会形成“公平就业”、“支持创业”的良好社会文化氛围,从宏观上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的良好舆论氛围。

(三)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

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应进一步明确财政支持领域、突出工作重点,充分体现国家就业与创业政策导向的同时,综合运用并创新多种财政支持手段。有条件的地区要加大财政投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带动作用,有效的利用社会资金支持来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安心创业。同时,要进一步落实和完善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等优惠政策,适当放宽创业市场准入条件,鼓励大学毕业生走上自主创业之路。

参考文献:

[1].要从全局高度重视就业问题,把蛋糕做大[EB/OL].2013年5月14日,中国新闻网,

[2].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作者:刘敏 单位:西安工程大学思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