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社会资本关系维度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内容摘要】由于近些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矛盾的日益突出,本科、研究生甚至是博士生的就业都令人堪忧,政府、高校包括毕业生自己都在想尽一切办法试图缓解就业难的问题。本文从另一个角度来探讨就业问题,那就是社会资本与就业之间的关系,事实上社会资本对于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根据2015年的调查数据,对兰州部分高校就业中社会资本的关系维度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其与就业之间的关系。
一提到“资本”就会联想到经济学中的物质资本、金融资本、人力资本,这些资本的分析方法均属于经济学的分析方法,这些资本在测量上都可以找到较为准确和详细的研究方法,与之不同的是社会资本的资本形式不同。社会资本的投资并不是放弃目前的某些消费以期获得未来收益的决策而产生的故意或者预期的结果。社会资本的显著特点是积累的存量会随着使用频率的增加而增加。Nahapiet,Ghosel和Adler,Kwon(2000)在总结文献的基础上,将社会资本区分为三个维度:共同信仰(认知维度)、网络(结构维度)和共享规范(关系维度)。
一、关系维度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认知维度被定义为社会资本与就业关系的表达和理解。网络结构维度分别是网络规模、网络顶端、网络差异、网络构成是否合理。那么为何要选取关系维度来重点分析呢?陈柳钦谈到,在中国社会的求职,“人情”比信息更重要,弱连带只是提了人们取得自身所属的社会圈以外的信息管道,但是强连带对人们的行动提供了信任的基础,藉由信任关系,人们才愿意提供人情帮助。不仅证明了强关系假设在市场转型过程中的持续效力,而且验证了体制洞假设,部分证实了市场化假设、权力维续假设和机制共存假设。边燕杰(1997)指出:“在中国计划经济的工作分配体制下,个人网络主要用于获得分配决策人的信息和影响,而不是用来收集就业信息。因为求职者及时获得了就业信息,但没有关系强的决策人施加影响,也有可能得不到理想的工作。在工作分配的关键环节,人的关系强弱差异十分明显。但对于多数人来说,它们并不能和主管分配的决策人建立直接的强关系,必须通过中间人建立关系,而中间人与求职者和最终帮助者未必提供最大限度的帮助。社会资本的关系维度主要是指人与人之间具体的关系以及社会关系网络,表现为信任、义务与期望、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比如亲缘关系、同伴关系、师生关系等等。
(一)信任。
信任是作为连接社会资本网络和集体是否能够成功行动的桥梁,那么信任也作为商业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要素而存在。正如埃洛所指出“几乎每一个商业交易本身都带有信任要素,尤其是那么持续了一段时间的交易。似乎可以这样说,世界上大量经济上的落后可以解释为彼此之间信用体系的缺失”。可见,一个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是离不开信任的。作为培养新一代大学生,无论从健全的人格还是全面的能力,很多高校都在教育学生们增强自身的诚信观念。从管理社会资本的角度,帕特南说,我们和其他人联系越多,我们就也可能信任他们。被调查的毕业生联系最频繁的就是亲属,其次是同学、同乡、老师,要扩大大学生的社交网络,高校应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大学生提早进入和认识社会,校企联合实习、校园内的专业实习、校内社团活动等等。大学生在校园中增加社会资本的有效的渠道之一就是参加不同的社团组织。2015年的调查中专门设计了关于社团学生会的问题,共有64.9%的学生认为参加校园团体活动有帮助。参加学生会及社团的工作落实率是29.6%,没参加的工作落实率是28.1%。在已经落实工作单位的同学中有62.4%的同学参加了学生会或社团,其中31.0%的人群认为社团对就业有很大或一定帮助;在没有落实工作单位的同学中有60.8%的同学参加了学生会或社团,其中26.6%认为社团对就业有很大或一定帮助。从结果来说,参加学生会对于就业的帮助是有一些的,在学生会和社团中不难发现,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一定的锻炼。2015年调查问题“你在找工作时对他们的信任状况如何”时对亲属的信任程度是最高的。因为“一般”这个答案较为模糊,不好归类,笔者把“非常信任、较信任”归为信任类,分析除了亲属关系之外其他关系在大学生就业时的信任程度。被调查的大学生信任程度高和之前联系频度高的人群是一致的,也就是这样理解,联系越多,就越可能产生更多的信任。那么要想增加大学毕业生的信任度,就要增加社会参与、合作要沟通和交流。参与无小事,正式的班级、年级、学院、学校,校园里大大小小的团体有很多需要学生们参与的活动,但是目前,很多的学生并不认为参与集体活动会对自身能力的锻炼有什么重要的影响,他们认为是在浪费时间和精力,有一部分学生投身学业、有一部分投身享乐,还有一部分碌碌无为。这其实是一种社会态度,这种意愿的培养除了家庭教育,更多的是学校的责任。可是高校对于这一类参与式合作的指导是很少的,还有一部分学生有意愿但缺少自信心和技巧,往往也会在正式和非正式团体中默默无为、毫无建树。那么专业教师和心理辅导教师在课堂内外需要更多地鼓励学生,增强信心,增加一些需要团队合作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们认识到自信的重要性。在目前很多企业的面试过程中团队协作是非常重要的考核内容。要想得到亲友的帮助,这种关系就要懂得经营,按照格拉诺维特的观点:求职者在就业过程中实际使用的社会资本,可以从互动频率、感情强弱、亲密程度、互惠交换等四个维度被划分为强关系和弱关系两类。而强关系被认为是“亲戚、亲密的朋友”,弱关系被认为是“相识但不是很熟的人”。
(二)亲密程度。
2015年的调查中已经获得工作岗位的毕业生中,有32%是通过熟人获得现在的工作位置的。在这些熟人中,家人和自己的朋友,老师的比例最高。也就是“强关系”在工作落实过程中的作用要高于“弱关系”,也就证实了边燕杰和张文宏的理论,在华人社会中强关系比弱关系更重要。在中国社会的求职,“人情”比信息更要,弱连带只是提了人们取得自身所属的社会圈以外的信息管道。那么其次,如何考察亲友关系密切程度呢?2015年的问卷中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平时你以面对面、打电话、发短信等形式联系的亲属”,平均有12.4个。苏丽锋、孟大虎的调查结果说明“强关系”对于大学生就业机会的获得产生了更为积极和重要的影响,即强关系的力量更强!本文在亲友的“强关系”中互动的频度比较高。“每周联系几次、每周联系一次、每天联系”,累计高达89.4%。2015年通过亲属找到工作的人群中,利用强纽带关系找到工作的从联系程度和亲密程度看,亲缘关系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在影响关系的众多要素里,维系关系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沟通,社会资本积累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手段也是沟通,沟通是一门学问。
二、增强关系维度的核心力量———沟通
沟通是积累社会资本的重要技能,它能在现实生活中满足社交需求,这些需求存在于各种关系中:朋友、同事、家人、配偶甚至是陌生人之间,有些社会科学家认为,沟通是人际关系得以建立最重要的方式。有效的人际沟通与快乐之间具有很紧密的关系。在一份受试者超过200名大学生的研究中发现,最快乐的那10%的人都认为自己拥有丰富的社交生活。笔者在之前的社会网络关系的分析中发现,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中社会关系主要集中在亲属、同学、老师。由于学生的社会交往受到本身职业的限制,所以他们涉足的网络广度有一定局限性,但是在有限的交际圈里,如何让自己的关系网更加“结实”、“有力”,这里提到的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沟通。影响沟通的因素有,性格、文化、性别、语言、社会习俗等等。其实,影响沟通能力的最大因素来自于人人可以为之努力的后天的学习能力。在与一些大学生的聊天中得知,他们普遍都认为沟通会为自己的人际交往带来很大的帮助。锻炼和学习的机会也不少,比如,目前在社会上有一些比较好的系统的培养课程,对于沟通能力领悟比较好的人,在受过培训后会获益不少。阅读书籍或选修课程,也有助于提升沟通能力。这就需要高校教务部门统一设置有关课程,因为学校除了传授知识外还应该训练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语言是建立人际关系的桥梁也有可能是障碍,从实际的教学中发现,在课堂中表现积极,踊跃回答问题的同学的表达能力要强于那些“默默无闻”的学生,一个是信心的问题,还有就是语言表述能力的问题。其实,教师要尽可能在课堂内外多多联系学生,使他们有一种亲切感,那么在课堂上他们就有了胆量和你对话。大学生在社交时可以通过语言的一致性来与陌生的关系建立联系。其实,沟通是一门艺术,其中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可以借助一些技巧来帮助大学生树立自信、活泼、有礼貌、有魅力的形象,帮助他们获取和积累更高质量的人力和社会资本,为大学生积累和锻炼更好的就业能力获得理想的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1]周红云.社会资本与民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5
[2]康小明.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职业发展成就[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林南,恩塞,沃恩著;郑路编译.社会资源和关系强度:职业地位获得中的结构性因素[J].国外社会学,2001,3
作者:康开洁 单位: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