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城市与农村籍大学生就业偏好比较探究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城市与农村籍大学生就业偏好比较探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城市与农村籍大学生就业偏好比较探究

摘要:本文基于城市籍与农村籍大学生社会资本的差异,比较其对不同户籍就业偏好的影响,分析大学生就业心理和影响就业心理的因素。通过网络共收集306份有效问卷,发现:无论是何户籍的学生,都对当前的就业形势都不看好,压力巨大;由于社会资本的差异,造成农村籍的毕业生对于薪资的期望低于城市籍学生;为了一份理想Office,也为了弥补社会资源的差异农村籍的学生更多的会更早的为就业做准备;学生在就业时最看重的是经济的收入,但最理想的是符合自己的兴趣,“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也是造成学生就业焦虑的因素之一。最后,为所存在的就业倾向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偏好;社会资本;就业心理

0引言

所谓社会资本,一般是指个人在一种组织结构中,利用自己位置而获取利益的能力。一般就是指个人的父母、亲戚、朋友、同学、老乡等各种关系,一个人能从这些关系中获取得利益越高,那么他的社会资本就越高。不同的位置,就会有不同的关系,所获得的利益也不相同。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毕业生人数几乎每年都在往年的基础上有所增长,2018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820万超越2017年的795万,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难”和就业结构的不断变化的大学生造成了越来越大的心理压力。由此引发的种种问题也越来越多。就业压力过大就成了大学生不良心理的一大因素。因此对大学生的就业形势的研究以及如何帮助大学生有效就业等问题就成了我国社会目前阶段急需解决的问题。虽然国家为了推动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做了种种的措施,但是城乡的差距依旧存在。特别是当国家不再分配工作的时候,优秀的师资力量都选择了大城市,农村的教学硬件设施也没有城市的完善,农村的居民文化水平都不是很高,虽然都知道读书是跨越阶层的唯一方法,却不能够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如此种种造成了城市与农村藉学生的原生差异。从经验层面上来说,大学毕业生就业所面临的是社会资源与专业能力的双重挑战,而专业能力通过学校的学习与磨砺得来差异,这是学生个人能力的体现,我们无法改变,而社会资源则是基于学生的原生家庭。那么,社会资本对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又会带来什么样的差异呢?同时,一般来说,如果大学毕业生能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对自己的能力有着比较清晰的认知,就能相对准确地判断自己在就业市场中所处的位置以及可获得的工资水平,然而大部分大学毕业生通常无法正确预期自身综合素质与实际工资水平之间的关系,这也是部分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之一。除了这些还有正确的就业观念、兴趣爱好、人力资本、学历因素等对大学生就业的心理影响。通过调查研究我们期望可以理性客观的帮助他们使他们拥有更客观、更理性的择业观,从而缓解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1文献综述

关于社会资本理论,许多学者都进行了研究。布迪厄是第一位在社会学领域对社会资本进行初步分析的学者认为资本之间可以相互转换认为资本之间可以相互转换。而社会资本也是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因素之一。文化资本理论认为。文化资本与学校教育之间存在着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张红、张淑萍、易佳的研究认为社会资本是由多种因素重合叠加而成,家庭境况好的可以用经济资本来转化成文化资本,而社会地位越高,所拥有的资源也就越多。从心理学上说,一个人所拥有的资源越多,心理就会越安全越自信,在出社会时心理状态更加的稳定。假使没有其他的选择的时候还可以有一条后路,这条后路给予学生在工作市场上的自信感和安全感。老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虽然话糙,但是这句话在工作市场上得到了验证,我们认为这是相当不合理的,降低了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当然,学生在工作市场上需要的不仅仅是这些还需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学会必要的技能,对于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这一课题许多学者都进行过研究。肖璐、范明通过分析社会资本的差异得出不同,而韩雪峰、刘洋、神彦飞等,认为是否恋爱、外界信息的干扰、毕业能力、综合素质和自我认知等这些都会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学生对自我的认知越清楚,更好地对自己的有一个定位。但是多数学生虽然对于工作的事宜表现得非常的积极,但是对自我的认知不足,没有积极努力的方向。徐秀玉、张春霞、齐军等研究,分析学生就业倾向的影响因素,社会资本的作用在其中又担任了怎样的角色。李晓玲、李胜生的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受个人背景和教育背景两个方面的影响。曹新美、曾泽鑫、张巧梅等,研究大四学生的就业心理倾向结果是积极,但是行为上还是有一些被动,对于学生这样的就业倾向我们应该如何去看待。本文通过分析学生因原生家庭而造成的社会资源的差异对于学生就业倾向的影响,可以更加理性地看待学生就业问题。

2研究方法与过程

此次调查,在网络上,时间为一个月,共收集306份问卷,参与本次调查的306人当中农业户籍略多,占总数的50.98%,非农业户籍占总数的49.02%。参与本次调查的女性占总数59.8%,男性占总数35.95%,参与本次调查的大四学生占总数50%,大三学生占总数22.22%,大二学生占总数17.32%,大一学生占总数6.86%。采用自编《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问卷,共20个条目,内容包括基本资料,对就业的相关态度与需求、对未来工作就业的预期、以及为就业做过的相关准备等。此次问卷调查数据借助SPSSv14.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运用线性回归分析、交叉分析等方法,分析数据之间的关系,更直观的得出结论。

3调查结果与分析

3.1就业形势看法。由于农村籍大学生与城市籍大学生的社会资本差距过大,农村籍毕业生对就业形势的判断更加严峻。前者的家庭所在地、家庭经济状况、父母受教育程度、父母职业等社会资本整体相对较低。在调查的306名毕业生中有将近7成的人认为就业压力大,有47.39%的毕业生对自己的就业前景保持一般的态度。农业籍学生有39.10%的人认为就业压力较大,非农业籍的认为压力较大的有35.95%。农业籍学生有15.38%对现在的就业政策非常了解,非农业籍有11.35%的人非常了解。我们通过对目前的就业形势的判断作为因变量进行回归线性,分析毕业生对现行就业政策的了解程度的回归系数值为0.024(t=0.488,P=0.626>0.05),发现毕业生对现行就业政策的了解程度很低,对自己的就业形势判断很弱。而毕业生面对目前的就业形势的就业压力的回归系数值为0.194(t=4.332,P=0.000<0.01),意味着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会对目就业形势的判断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见表1。

3.2理想职业。毕业生的理想职业主要最看重的是经济的收入,这反映了现实的就业环境与毕业生的理想之间的差距,这种差距造成毕业生就业倾向于现实收入。统计结果显示,毕业生认为的理想职业,最应该有的是符合个人兴趣占70.59%,其次是经济收入高占68.63%,最后是能继续深造、工作条件好、能发挥自己的才能都在40%之上,相对而言毕业生对工作的社会声望和轻松程度并不在乎。虽然毕业生认为的理想职业最应该的是符合兴趣,但有趣的是他们在就业的时候最在乎的是经济的收入,占比62.42%,其次就是工作单位性质与发展前景占了61.11%,最后是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占比54.9%。这说明毕业生在就业时自己想要的和看中的并不是一回事。现在的毕业生更在乎现实状况,在它面前“什么都是浮云”。表2反映了毕业生对就业的心态,为了更好的生活不必非要找到合适自己的工作那么毕业生认为应当具备那些条件才可以得到一个理想的工作呢?(见表3)首先是良好的综合素质占50.33%,农业籍的学生认为综合素质重要的占55.77%,非农业籍占46.10%,其次是正确的自我定位,在这一方面,非农业籍的学生占35.46%,而农业籍的占23.72%。奇怪的是不管是何种学都不认为学习成绩有多重要,只占了9.15%。有些高校在专业设置上并没有经过充分的市场论证,而且书籍也存在跟不上社会发展的现象,专业设置与就业市场上的人才要求有矛盾,有些高校在人才的培养上与不能根据社会的发展需要适时的调整课程设置、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导致毕业生在就业时不能适应市场对人才专业能力的要求,以至于产生焦虑的心理和就业困难的现象。

3.3对薪酬的期望。由于社会资本的差异造成学生从小受到的教育不同,对于金钱的概念不同。农村籍学生在求职期望上比城市学生要低。通过统计,利用卡方检验(表4)去分析户籍类别对薪酬期望的差异关系,从表8可以看出户籍对于薪酬期望呈现出显著性(P<0.05),意味着不同户籍类别对于薪酬期望呈现出差异性,具体分析可知:户籍类别对于您对毕业后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是多少呈现出0.01水平显著性(Chi=251.68,P=0.00<0.01),通过百分比对比差异可知,非农业选择3000以上的比例73.05%,会明显高于平均水平59.80%。说明,从求职期望上讲,由于自身较为优势的社会经济地位非农业户籍的毕业生对用户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工资期望要高与农业户籍的毕业生。不同户籍类别对于薪酬期望是全部均呈现出显著性差异。

3.4就业准备。由于社会资本差异,农村籍学生更早的开始为就业做准备,并且相对于城市的大学生他们更加了解自己,了解合适自己的工作。这侧面反映了农村籍学生压力更大和对就业形势的不看好,更容易产生基于社会资本差异的焦虑心理。从上表可知,利用卡方检验去分析户籍类别对于几年级开始为毕业做准备,对自己的了解情况,是否了解自己合适的工作,对自己合适的工作的了解共4项的差异关系,从(表5)可以看出:不同户籍类别对于几年级开始为毕业做准备,对自己的了解情况,是否了解自己合适的工作,对自己合适的工作的了解均呈现出显著性差异。农业籍毕业生在一年级开始准备的占17.31%,而非农业籍占7.8%,农村籍毕业生更早的为就业做准备。

4结论

农村籍与城市籍大学生间存在成长环境差异和所占用社会资源的差异,这导致了两类大学生在就业是存在不同的偏好选择。农村毕业生知道自己的资源起点较低,压力更大,这种就业压力会促进农村籍学生及早为就业做准备,对就业产生正面影响。城市籍大学生原始资源相对较丰富,更愿意选择感兴趣的职业。本研究通过对不同户籍大学生就业偏好的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采用多种方法创造就业岗位,鼓励大学生创业和灵活就业,缩小社会资源带来的差距。政府发挥自身的引导与调控作用,规范社会企业劳动力招聘的各个流程,缓解他们的就业压力。(2)高校重视提升学生自我认知力,规划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内容,激发学生规划生涯意识。明确自我概念,对于工作的薪资有着清晰的认知,不止以经济的收入决定自己的工作。(3)夯实保障兜就业底线,建立完善的教育体系,改革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引导大学生将课堂学习与工作世界密切结合起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不能只注重理论的学习,对需要培训的应届高职毕业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帮助朝着自己的人生目标一步步迈进,更有效率的去为就业做准备。(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适时调节学生的心理,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消除学生择业期望值高心理、不注重提高自身素质热衷于托关系心理、就业盲从和冲动心理等,帮助他们接受客观现实。

作者:史一鸣 朱良辰 张敏 张京洲 李仁霞 单位: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