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过度教育下大学生就业问题探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在我国的高等教育“普及化”和大学生就业“市场化”背景下,本文从过度教育的角度分析了影响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以及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并从学生个人、用人单位、高等学校、国家发展这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过度教育;大学生就业;高等教育
1999是我国高等教育扩招的起点,在二十年后,根据我国教育部的《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显示2019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51.6%,这就表明了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的发展阶段。但与此同时,另一个问题也越发严峻,即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大量的大学生在毕业以后涌入劳动力市场,但是受经济危机、国际形势等方面的影响,我国的就业岗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许多大学毕业生为了能够就业,不得已去从事低于自己学历要求的工作,或者是继续考研深造,进一步增加了劳动力市场的竞争。这种就业岗位与自己所受的教育不匹配的状况,一般称为“过度教育”。我国对过度教育的研究与国外相比起步要晚一些,对于过度教育的研究还不算太多。目前已有的研究多关注于我国劳动者过度教育的发生率、过度教育对于个体收益、幸福感等个人因素的影响等,而对于过度教育对于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的分析却很少。本文从过度教育和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关系着手,分析过度教育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1过度教育的概念
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的学者弗里曼(Freeman.R)在《过度教育的美国人》(TheOvereducatedAmeri-can)中指出了发现了过度教育的存在,并认为是过度教育导致了美国人从20世纪70年代起教育收益率的不断下滑。曾满超(Tsang)教授和莱文(HerryM.Lev-in)教授认为满足以下3个条件中的一个便可认定为过度教育:(1)相对于历史上较高受教育水平者,现在受相同教育的人的经济地位下降了;(2)受教育者未能实现其对事业成就的期望;(3)工作人员拥有比其工作岗位要求较高的教育技能。因此,过度教育的从广义上可以定义为由于经济发展速度和高等教育发展速度的不匹配,从而使个人的教育收益率降低;狭义的定义为,在薪资上要低于历史上受过相同教育的劳动者,经济地位下降。在技能上,劳动者的实际教育水平高于所从事的工作所需的教育水平或者是有较高技能的劳动者从事了低技术含量的工作,没有能够完全发挥他们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造成相关资源的浪费。在期望上,劳动者并没有能够在所从事的岗位上实现自己的职业期望。
2过度教育产生原因的理论分析
针对过度教育产生的原因,学者做出了许多不同的解释,其中以以下几个理论为代表。
2.1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认为劳动者通过教育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是资本的一种形式,教育收益与个人的受教育程度是相关的,一个人受教育的程度更高,所获得的收益也会更高。国家和人民为了追求更高的收益率、拉动经济的发展就会大力投资和发展教育,因此出现了通过高等教育的扩张,使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大幅增加,而社会发展并没有与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相匹配,在劳动力市场上就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现状。人力资本理论认为,这种情况是暂时性的。一方面,理性的劳动者会适当减少自己的人力资本投资;另一方面,当劳动力市场处于完全竞争和充分流动的时候,雇佣者会通过资源配置,使岗位和所需要的劳动力的教育程度相匹配,解决供需不平衡的问题。虽然短时间内,劳动者的收益会受损,但从长期来看,通过劳动者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不断积累,劳动者能够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位,最终收益会与自己的受教育程度相匹配。
2.2筛选假设理论。筛选假设理论认为教育并不能够提高一个人的技能,教育是筛选人的一个信号。这种假设是基于劳动力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提出。雇主在面对大量求职者时,对他们不甚了解,为了区分他们的能力,筛选到合适的劳动者,就以教育程度作为一种信号标识。由于筛选假设理论认为受教育程度越高就越能够反应一个人的能力,因此人们为了获得更高的薪资待遇,吸引雇主的注意,增强自己的信号标识,就去增加教育投资追求高学历,长期下来就导致了过度教育。
2.3工作竞争模型。工作竞争模型中有两个序列:一个是工作序列;号一个是个人序列。在工作序列中,薪资报酬高、福利待遇优厚、社会地位高的工作排在前面,薪资低、待遇差的工作排在后面。在个人序列中,教育程度、工作经验、性别、年龄等因素都会影响一个人在序列中的位置,而教育程度是一个关键的因素。工作竞争模型认为,求职者的教育程度反映了一个人的可培训性,为了减少培训的成本,雇主往往会选择受教育程度高的劳动者。面对有限的工作岗位,求职者不得不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过度教育就这么发生了。
2.4技术变迁理论。二战以来,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技术变革的速度大大加快。技术变迁理论认为,为了满足技术变革带来的技术结构升级的需求,由受过更高教育的劳动者来取代原有的低技术水平的劳动者并没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在学校中,为了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变化,学校教学的难度会超于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水平。在企业中,为了避免技术变革带来的劳动力的能力不足的状况,雇主会更愿意选择劳动力能力高于现在的职位的劳动者,减少培训的成本,适应未来的发展需求。在学校和社会的这两股重要因素的推动下,过度教育将成为一个长期的现象。
3过度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3.1就业压力大,人才浪费严重。据教育部数据统计,2020年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高达874万人,较之2019年增加了近40万人,与2018年相比增加54万人。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与经济发展的速度不匹配,导致了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情况。高等教育扩招引起的就业人数剧增,使得大学生在就业时难度增大,就业压力变重。大学毕业生为了能够生存,就去从事低于自己教育水平或技能的工作,人才的利用率大大下降,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
3.2教育投资过度,教育收益率下降。李剑峰通过测量得出了过度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起薪,但与学历层次相同的适度教育个体相比,过度教育个体的收入低8%的结论。郭娇使用受教育年限这个连续变量估算出的教育过度、适度与不足对起薪的收益率分别为6.9%,9.6%与-7.8%。虽然不同的研究者使用的数据、测量的方法不同,测量的结果有所差异,但是这些实证表明,与适度教育相比,过度教育的教育收益率要更低一些。此外,还有研究者发现,在就业满意度、就业积极性方面,与适度教育毕业生相比,过度教育毕业生的就会较低一些。因此,如果盲目的进行教育投资,不考虑市场的情况,将会对大学毕业生的工作积极性、满意度、收入等方面造成影响。
3.3为了增加竞争力,被迫继续深造。以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为例,2020年报考硕士研究生的人数再创新高,有341万人选择通过考研继续深造。虽然研究生规模的扩大有助于提升我国的国民素养,使更多人有机会接触更高层次的教育,但是“考研热”背后的现象值得我们深思。多数人是由于人才市场竞争激烈,就业环境严峻,为了增加自身的竞争力才转而走向考研的道路。在这个过程当中,受教育者又增加了教育成本,当研究生毕业以后,如果所从事的是本科生就能从事的工作,那么过度教育就会发生。
3.4造成“知识失业”,形成“挤出效应”。知识失业是指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中竞争失败,找不到工作或者只能从事比自己受教育程度低的工作。它的产生是由于高等教育扩招,劳动力市场竞争激烈,高学历、高层次的人才越来越多,文凭的“信号”功能失灵,用人单位偏向于雇佣更高学历的劳动者。为了生存,研究生学历的毕业生从事了只需接受本科教育就能胜任的工作,本科学历的毕业生取代了专科学生,从事了更低一级的工作,以此类推,如果低技术水平的劳动者无法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求,那么将会被劳动力市场淘汰。
4解决的途径与对策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关乎国计民生,也关乎社会的稳定性。本文针对上述过度教育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提出以下建议。
4.1学生做好职业规划,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许多大学生对就业的问题还存在主观上的认识不足,对社会的认识还停留在非常理想化的状态。大学生应该在大学阶段中认真审视自己,找准自己的定位,确立未来的职业目标,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家庭环境等因素做好相应的职业规划。同时,大学生要避免过于好高骛远,非高层岗位不做,完全脱离现实的情况。只有看清目前的就业形势,适当降低自己的就业期望值,不断加强自身的能力,才能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中获得一席之地。
4.2高校合理开设专业,加强就业指导。高校要根据国家的经济形势和发展方向合理开设专业,对于劳动力市场已经饱和的专业可以适当减少招生,过旧、过时的专业可以适当的淘汰。在高校的课程方面,要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加强课程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加大课程的应用型和实用性。同时,高校应专门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对大学生进行相应的就业指导,使学生的就业思想和观念能够及时转变,克服学生在就业上的许多心理方面的问题,并鼓励学生在校期间要尽可能多的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积累社会经验,积极为就业做准备。
4.3用人单位转变观念,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企业不应过分追求求职者的学历,而是要重视求职者的个人能力,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招收求职者。企业也要积极参与校企合作,要加强企业与高校之间的沟通,注重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完善产教融合机制,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结合。
4.4国家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机会。“发展的问题只能靠发展来解决”,大力发展经济是促进就业的重要途径。国家一方面要深化供给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拉动经济内需,创造更多的优质就业岗位,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另一方面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失业登记制度,为未能够顺利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必要的社会援助,保证高校毕业生最低的生活需求。
5结语
过度教育是我国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的发展不匹配的结果,解决过度教育需要从学生个人、用人单位、高等学校、国家发展这四个方面来进行。学生需要做好职业规划,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用人单位需要转变“唯文凭论”,为大学生就业创造良好的环境;高校需要根据就业市场的情况合理开设专业,做好就业指导,加强人才的培养;国家要大力发展经济,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以便让更多的人能够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李剑峰.过度教育对大学生就业状况的影响———基于比较优势视角的分析[J].教育学术月刊,2016,(2):82-89.
[2]郭娇.教育过度与不足的薪资效应———基于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调查的分析[J].复旦教育论坛,2019,17(02):72-79.
[3]武向荣.西方过度教育的理论综述[J].外国教育研究,2006,33(5):6-10.
[4]张军利.过度教育理论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1.
作者:叶润欣 徐水晶 单位:南京邮电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