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实习生支教对教育建设的意义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本文作者:曾鸣作者单位:漳州师范学院
实习支教有利于促进教师教育一体化
实习支教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我国教师教育一体化的发展。教师教育一体化,是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根据教师职业生涯的阶段性特点,对教师的职前、入职和在职培养、培训统一规划,使之相互贯通,建立起连续性教育的教师教育体制。[1](P2)实习支教在推动教师教育一体化方面有重大的突破,可以促进职前教师培养、入职教师和在职教师培训为一体。实习支教一般由高师院校在地方教育局领导下和多所农村中小学进行合作,把农村教师教育和基础教育看成是多方的共同责任,改善了以往高师院校和农村中小学交流较少的情况。实习支教改变了以往职前培养、在职培训相分离的状况,在培养师范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可以培训在职的中小学教师。首先,在职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可以置换方式到高师院校进修;其次,在职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在指导师范生实习的同时,自身也可以得到专业上的提升;第三,高校的专家可以直接到农村中小学以讲座、座谈、指导、讨论等方式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或直接结合农村中小学实际进行校本培训。通过高师院校和农村中小学的合作,以实习支教方式建立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
实习支教有利于促进高师院校改革
实习支教的实施有利于促进我国高师院校以实践为导向的教育改革。当今欧美发达国家的教师教育在激烈变革过程中,实践导向越来越明显,教师教育重心日益向以中小学为场所的教育实践转移。而且,教育均衡也是欧美各国强调的重点,如美国就实施了“为美国而教”方案,招收优秀大学生到薄弱学校从教并获得巨大成功,随后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纷纷效仿。我国实施实习支教的高师院校组织师范生到农村中小学进行不少于一学期的实习支教,这必然要求对师范生的培养方案进行调整,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改革,突出教学上的实践环节,提高师范生的教学技能。而且,对高校教师的分类也要进行相应的改革,改变以往重教学轻实践的做法,积极鼓励高校教师参与到实习支教工作中去,要组织一批实践型高校教师,让他们有相当一部分时间能待在中小学。要改革对高校教师的评价方式,鼓励部分高校教师参与到中小学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深入中小学一线开展教育教学调研,更好地为指导实习支教的师范生做贡献。
实习支教有利于促进高校师范生专业发展
实习支教的实施可以切实有效地促使高校师范生专业水平的提高。以往的高校师范生培养缺乏对实践能力方面的重视,实习仅2个月左右,有些高师院校甚至进行分散实习,实习效果无从谈起。由于实习支教时间通常至少为一学期,实习生有充足的时间融入到实习学校的正常教育工作中,在适应了学校环境后,就可以像正式的教师一样参与所在学校的教学活动。实习生在中小学指导教师和大学教师的共同指导下,经过早期的听课和班级工作见习,逐步过渡到正式上课和班级管理。这既是实习制度上的重大突破,同时又是我国职前教师教育的一大转变,标志着职前教师教育模式逐渐重视以实践为导向。实践在教师教学知识基础的形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在教育实践中才能把教育理论知识转化为自身的教学技能。在美国,教学、实践研究、日常指导学生、临床指导、为中小学校服务等都纳入了学问的概念范畴,鼓励教师教育者加强与中小学实践的联系。[2]理论知识是教学的基础,而教育实践本身就是所有教学知识的最终目标。实习支教为师范生提供了丰富的、真实的教学和班级管理的机会,从而使实习生在充足的实习支教时间中习得教学技能,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
实习支教有利于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
实习支教在促进师范生专业发展的同时,也能有效地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水平。在过去,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方式往往体现为在职培训。有的中小学教师去高校培训,但由于许多高校教师对中小学实际了解不够,最终培训效果往往难如人意;有些中小学教师在地方教育局或教师进修学校进行的培训往往缺乏理论深度,而且由于参与积极性不高,效果也不尽理想。在实习支教模式下,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有很多:第一,高师院校的专家和中小学教师共同交流,就实习支教和基础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探讨,可以有效地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第二,在指导实习生实习的同时,实现教学相长,农村中小学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也能得到有效地提高,可以促使他们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教学,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能力;第三,在实习生负责所在班级教学和管理的同时,农村中小学教师可以通过自修、教研组讨论或到高师院校学习相关课程来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以高师院校的师资力量为支持,构建新的农村职后教师教育的培训体系,可以做到校本培训和在职进修相结合。
实习支教有利于促进高师院校教师专业发展
实习支教还有助于高师院校的教师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从而促进专业发展。以往很多高师院校的教师脱离中小学实际,在教学和科研上缺乏相应的实践支撑。在欧美发达国家,很多高校的教师教育者都有在中小学从教的经历,这样才更有资格培养师范生。通过实习支教,高校教师可以把自己的教育科研成果与中小学教育的实际进行对接,中小学教育实践中存在的丰富、形象的实际案例可以成为高师院校教师开展教学与科学研究的有利条件。这样就使高师院校教师的教育科学研究项目更贴近当前的新课改,又可以更贴近中小学课堂教学实际,还可以和中小学教师一起合作开展行动研究。既提高了高师院校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又真正做到了高师院校为基础教育服务。在实习支教中,参与合作的高师院校教师可以经常深入中小学,参与各种教研活动,给中小学教师开讲座,与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教学上的交流,观察并指导实习生的教学与班级管理,组织实习生进行相关教育教学的讨论。这样,既促进了基层中小学教师和师范生的专业发展,也反过来有助于促进高师院校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
在各地实习支教的反馈中反映出不少问题,主要体现为:高校传授的理论知识和教育实践结合不紧密,师范生在实习支教过程中缺少教学反思,高校与农村中小学合作存在问题等。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实习支教在我国教师教育中的作用,在实习支教工作中可从以下三个维度进行加强。
实践:教师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
实习支教的有效开展,应当以实践为途径。师范生的培养和中小学教育的发展也应当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当今世界各国日益重视实践在教师教育发展中的作用。美国学者对“学问”(scholarship)有新的理解,除了“探索发现”以外,还包括教学、综合、应用。[3](P16-25)也就是说,教师教育除了传统的教学之外,也要注重综合和应用,实践是教师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范围内的教师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发生着深刻、彻底的变革。这场变革的主流趋势就是支撑教师教育的理论根基已由以往的“理论”转向了关注“实践”。[4]而目前我国高师院校依然大多是以理论取向为主,改革相对滞后,理论脱离实践的造成的矛盾在实习支教中体现犹为突出。而实习支教对实践性的要求很强,因此在培养师范生时要有意加强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实习支教前的见习、说课、试讲、教育调查等实践环节的培养力度。
反思:教师教育发展的自由之路
在实习支教过程中,很多高师院校师范生缺少教学反思,或缺少有效的教学反思。师范生不仅要了解教学知识,掌握相关教学技能,而且要培养全面的反思能力。中小学丰富的教育实践可以提供最佳的教学反思场所,其效果远远不是在高校上课时的反思能够相比。奥特森曾对职前教师实习期间反思能力的发展做过深入分析,指出反思使师范生“从知道‘怎样教’到‘理解’教学,结果是概念的发展,反思成为在这个领域解决问题的综合知识的工具,于是出现对学术知识和实践经验的贯通理解。”[5]而且,高校教师在实习支教中可以经常深入农村中小学,和农村中小学优秀教师一起帮助师范生学会有效反思,成长为反思型教师。反思型教师既是实践者,又是自身教学行动的研究者,反思促进教师教育发展的自由之路。
合作:高师院校与农村中小学共赢之路
实习支教存在的一个主要困难就是高师院校和农村中小学在合作上存在问题。由于二者隶属于不同部门,双方的行为缺少有效的制约,一旦合作出现矛盾和纷争,可能的结果就是合作关系的解散。目前合作的程度主要取决于双方领导对合作的共识,以及地方教育部门对实习支教的重视程度;但由于各自绩效考评体系不一,使合作充满了不确定性。作为农村中小学,支教实习师范生的到来可以缓解师资紧张、教学质量低下、教育力量薄弱等问题。作为高师院校,支教实习可以把实习时间延长为一学期或更长,而且有了稳固的实习基地,是典型的互惠互利、共赢模式。实习支教可以促进当地农村基础教育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我国教师教育发展,地方教育部门应责无旁贷地肩负起协调和组织的职责。合作理念认为教师教育是多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只有高师院校、农村中小学和地方教育部门的有效共同合作才能真正建立一体化的教师教育范式,才能真正有效的实现高师院校和农村中小学的共赢,才能真正做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推动基础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