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社会规则与和谐社会的建设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社会规则与和谐社会的建设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社会规则与和谐社会的建设

社会规则研究,对于社会运行特别是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因为社会的运行发展需要社会规则加以保障,而社会规则研究正是基础研究。针对社会规则不完善,人们规则意识不强,执行不力的现象,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弘扬法治精神”,“树立法治理念”,“增强法治意识”,“运用法治思维”。何为法治?法治就是依照法律治理。法律就是规则,但社会规则不仅仅是法律。因此,探讨社会规则问题颇为重要,很是要紧。当今世界,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还有第三次、第四次浪潮,同时也面临一些世界性难题,气候异常、艾滋病、走私、网络安全等。加强社会规则研究对世界各国社会皆有普遍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当代中国社会,正处于现代化进程中,面临问题压缩,社会规则问题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个问题———规则缺失、规则滞后、规则不适应、规则冲突、规则扭曲、规则形同虚设、规则执行难、还面临国际规则霸权,不胜枚举。因此,加强社会规则研究,考察社会规则的规定性、功能、形成、实行、异化等,立足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社会整体运行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具体说来,对于克服人治专制,培育核心价值观,树立法制思维、建设法治国家,加强党的建设等,都具有实践意义。

社会规则研究的理论依据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固然有其独特的地方,甚至被称为“礼仪之邦”。我国自古以来就关注规则。“王懋昭大德,建中于民,以义制事,以礼制心,垂裕后昆”(《尚书•商书•仲虺之诰》)。《周礼》《仪礼》和《礼记》描述了夏商周的礼乐文化。所谓“服于有礼,社稷之卫也。”《诗经》曰:“天生蒸民,有物有则”。何意呢?就是说,有人群必有规则。“仁义礼智信”,可谓人所众知,其中就包含社会规则的含义。西周周文王提出“皇天无亲,唯德是辅”(《尚书•蔡仲之命》)。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仁者爱人。孔子反对“礼崩乐坏”,倡导“克己复礼”。他在《论语》中说:“为国以礼”(《论语•先进》),还说:“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论语•季氏》)何为道?道者,社会制度也。从孔子所处的时代看,当时正处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变革时代,其所言之礼为西周之礼,他反对新制度的铸刑鼎和封建田赋,故孔子是没落奴隶主的代言人,尽管他主张“名正言顺”,但其保守性是自不待言的。被称为“亚圣”的孟子持“性本善”,主张“仁政”,但他又说:“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荀子•礼论》)荀子认为“性本恶”,也说:“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肚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荀子•性恶》)故“伪起而生礼仪,礼仪生而制法度”、“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荀子•君道》)还有法家韩非子,但并不占主流。众所周知,帝王拥有制定改变法律的绝对权力,满口“仁义道德”,维护的是统治阶级利益,是专制和人治。步入现代社会特别是21世纪以来,学者们对规则问题做了大量研究,观点可谓见仁见智、各有千秋。如,苏州大学陈忠教授在《规则论———研究视阈与核心问题》通过反思规则与游戏、与实践、与交往、与知识、与选择;通过对规则与人性、意志、意义、组织的沉思,对规则的内涵、样态、效用、变迁等多层面透视;并且认为,规则论在本质上是一种生活论、智慧论。作者力图对规则进行元理论、元批判、元反思层面的基础研究。中央党校贾高建教授撰写《规则、“潜规则”及“反规则”》,对“反规则”提出尖锐批评:“潜规则”、“反规则”并存,“反规则”愈演愈烈,危害更甚“潜规则”。社会哲学就是运用逻辑方法分析社会生活的本质和规律,即将社会事实、社会现象置于社会生活的整体联系和发展当中来考察,其方法主要是逻辑分析,也就是逻辑分析社会生活事实,把握其有机联系和内在规律,由此上升到社会哲学层面。对社会规则的研究就从具体学科上升到哲学抽象,由零碎分散到系统整合,不仅要回社会规则是什么,更要运用,也就是如何使社会规则在当今社会发挥实践作用,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对社会规则有全面深入系统的了解,能认识社会规则,制定实行社会规则,增强社会规则意识,因而随之减少活动的人为障碍,降低社会发展成本,从而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形成历史合力,提供根本保障。

社会规则之于建构和谐社会的实践价值

1有利于克服人治专制的历史传统,促进树立法

治思维,建设法治国家邓小平就说:“旧中国留给我们的,封建专制传统比较多,民主法制传统很少。解放以后,我们也没有自觉地、系统地建立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各项制度,法制很不完备,也很不受重视,特权现象有时受到限制、批评和打击,有时又重新滋长。克服特权现象,要解决思想问题,也要解决制度问题。公民在法律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党员在党章和党纪面前人人平等。人人有依法规定的平等权利和义务,谁也不能占便宜,谁也不能犯法。不管谁犯了法,都要由公安机关依法侦查,司法机关依法办理,任何人都不许干扰法律的实施,任何犯了法的人都不能逍遥法外。谁也不能违章党纪,不管谁违反,都要受到纪律处分,也不许任何人干扰党纪的执行,不许任何违纪的人逍遥于纪律制裁之外。只有真正坚决地做到了这些,才能彻底解决搞特权和违法乱纪的问题。要有群众监督制度,让群众和党员监督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凡是搞特权、特殊化,经过批评教育而又不改的,人民就有权依法进行检举、控告、弹劾、撤换、罢免”。尽管封建的三纲五常等规则对社会有一定积极作用,但本质上是为了维护王权,皇权至高无上,皇帝可以改变法律甚至所有规则。此外,还有“刑不上大夫”的特权作祟,与民主法治自由平等相距甚远,危害民众正当权益,最终社会动荡不安。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依法治国”。法治,就是法律治理。当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屡见不鲜;阳奉阴违,特权意识强烈,官本位意识严重,一些公职人员违法乱纪现象时有发生,将法律道德抛置脑后等等,与世界民主法治潮流南辕北辙,也与建设法治国家格格不入。增强规则意识,对实现德治法治和社会公平都具有积极作用,当然,这个规则应该是公平正义的,符合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和人民意志的,正所谓“恶法非法”。否则,在人们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的形势下,恶规又如何让人接受呢?腐败问题,对任何国家都是毒瘤;对我们党也不例外。惩防腐败,事关我党生死存亡,事关中国梦的实现。我们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作为两个先锋队,如果不能保证自己的先进性、纯洁性、可靠性,我们党又如何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如何让人民群众信赖我党、紧跟党走?打铁还需自身硬。如何硬?苦练内功。如何确保苦练?规则,包括党章、条例、宪法、法律、制度等硬性规则,还有习惯、风俗、礼仪、道德等强大的软性规则,形成约束合力,为建设一个走在时代前列、永葆先进性纯洁性的执政党提供保证。

2有助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什么含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充满活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其中哪个词语能离开规则?社会秩序维持依靠社会规则,秩序不能离开规则,离开规则必然混乱无序。无论是从国家、社会、个体层面,都需要增强规则意识,这些理念不仅一定程度上包含规则,而且也需要规则加以保障。试想,富强民主、自由平等、爱国诚信等如果脱离规则,能如愿以偿吗?更为突出的问题是社会规则滥解读、社会规则实行的异化,随处可见;潜规则盛行;社会失范严重,不禁令人担忧。这加大了社会运行成本,也不利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因而可想而知,系统探讨规则问题对社会和谐发展有所裨益。此外,规则对提高社会效率和国家竞争力,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参与国际游戏也非常重要,因为创新需要规则激励,国际游戏也需要规则设置甚至重塑,何况我国加入WTO多年?尽管如此,由于我国企业不时遭受别国“双反”调查,但是我们却由于规则意识淡薄而不予应诉因而被课以高幅度关税壁垒导致市场损失惨重,熟知开拓市场不容易!而且,不是一个国家课以重税,而是犹如多米诺骨牌群起而对付我国企业。熟悉规则、运用规则、重塑规则,提升国际规则话语权,都需要我们对社会规则问题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汪建家单位: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