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边境地区创建和谐社会之初探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十万大山瑶族度戒文化传承面临的问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不断演进,十万大山瑶族民众的生产生活方式正在从山居游耕逐步向现代农业转型,瑶族度戒传统习俗维系族人内部和谐共生的民族文化功能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也日趋明显,瑶族民众的人生观、价值观难免受到影响,度戒文化面临严峻挑战。
(一)现代文化教育的普及削弱了度戒文化的传承。
改革开放以来,十万大山瑶族地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瑶族传统文化不同程度地吸纳大山以外的各种文化因子,这使得度戒文化特质发生了变化。在现代教育制度的推动下,瑶族地区群众逐渐重视子女的汉语教育,瑶族青少年开始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有不少瑶族青年考上大学,青少年受高等教育的感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宗教的说教方式,度戒的宗教功能被不断减弱。此外,近年来,市场经济利益最大化也影响着瑶族青少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部分人过度追求物质利益,度戒的道德传承功能受到削弱。
(二)度戒程序制度繁琐导致度戒观念淡化。
度戒程序烦琐,且开销大,如某一户人家要为儿子度戒,必须有相当强的经济实力和物质基础。因此,出现有的家庭几代人同时度戒,甚至几代人都无法参加度戒的现象,因为举办一次度戒仪式少则花上几天,多则一个月,耗时、耗财、误工,这对于一些并不宽裕的家庭来说是难以承受的。如大坑村得马鞍组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度戒仪式中已没有“成人礼”的程序,只有“出师礼”的内容,从2000年至今,连“出师礼”也很少开展。当今,瑶族大部分青少年向往城市生活,不愿意成为本族的“法师”接班人,他们对瑶族宗教传统文化的认识已经淡化,这也是致使度戒文化传承弱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此外,度戒师年龄老化,受度人员不断减少,这导致瑶族度戒习俗逐渐减少甚至消失。
(三)外来文化的教化使部分瑶族度戒习俗逐渐消失。
清末以来,十万大山是国际文化信息传播的重要地域,瑶族度戒传统文化以“海纳百川”之胸襟有选择地接纳外来文化。天主教传入以来,十万大山米强村及附近几个村屯的大部分瑶族民众原本的宗教信仰文化,包括度戒等道教文化受到很大的冲击,其信仰习俗禁忌已大多按照天主教的要求、教规进行,这些村寨瑶族群众的度戒传统习俗逐渐消失。
二、十万大山瑶族度戒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度戒作为十万大山瑶族的一种宗教仪式,不仅反映其宗教意义,也承担了瑶族内部和谐社会构建的重任,肩负着神灵世界与瑶族人民联系桥梁的使命,具有规范族人言行,维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社会稳定的功能。
(一)传承族人的道德规范。
度戒仪式之所以能世代传承,是因为其具有严格的道德规范功能。十度、十戒、十问、十答承载了瑶族社会的主要道德规范。从“十戒”分析,自古以来,瑶族依靠威严的仪式和戒律对受戒者加以训示,师父的言传身教,使得瑶族青少年从小就懂得不能存私心、顶撞父母、谩骂师父等。度戒中,要求弟子为人为事要诚实厚道,做学问要严谨认真,要做一个伸张正义之人,不许贪财好色。度戒时,师傅当面将戒文火化交给祖先神灵,以便监督规范弟子的言行举止。如果弟子今后不能遵守戒律而做出伤天害人之事,则拿来阳牒查验违反行为并将对其进行惩罚。度戒的种种戒条,最终成为瑶族重要的道德意识,成为人们在工作和社会交往中的重要道德规范。
(二)维系人与自然和谐。
瑶族度戒习俗促使人们养成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优良传统。瑶民认为,人本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与天地自然以及万物应和睦相处,人应当遵照自然规律办事,爱护自然环境,对自然物质的取用要得当。天地间万物都是有灵性的,其产生对自然物依赖与畏惧的思想,因此,瑶族民众重视保护自然环境,长辈常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教育后代。钦州上思县南屏瑶族乡的瑶族爱护森林、保护树林,他们把村边树林视为村寨兴旺的象征,主张在村前寨后植树造林,告诫后代不随意砍树毁林。瑶族在世代传承的度戒仪式中重视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的教育,有效地防止了水土流失,避免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村寨的危害,同时还能调解空气,维护生态平衡。
(三)加强民族团结。
瑶族度戒传统中的伦理道德,度戒所涉及的诸多内容,蕴涵了适合于当代社会发展的人与社会和谐、本族群与其他民族和谐共处的思想内核。中越边境线上的十万大山,是汉、壮、瑶等民族杂居地区,由于生活习惯、思想文化形态的差异,民族之间难免会产生误解和矛盾,但是,瑶族社会内部通过获取度戒传统文化之精华,以戒律传统文化,教育和引导族人正确处理邻里、村社与村社、民族之间的矛盾。以上方式取得的效果是行政手段难以比拟的,度戒文化的传承,有利于加强边民和睦相处,增进民族团结。
(四)促进边民交流和边境稳定。
中越边境线上的瑶族同胞由于历史的原因,过着“赶山”的生活,瑶族祖先迁徙十分频繁。据峒中镇大坑村道公师傅赵进友说,他们的祖先是从越南广宁省广河县隘脚村迁来的,到大坑定居已有10代人,边境两地瑶族既有亲戚来往,同时又共同信仰道教,都有度戒习俗。旧时两地度戒师傅经常来往,相互交流,大坑、板沟、峒中等地师傅还被请到越南平辽县、广河县的瑶族村寨为瑶族青年度戒,传授戒律。此外,十万大山中越两国边境地区瑶族利用度戒仪式教育青少年如何做人,青年男子度身时发誓:不杀人、不偷盗、不抢劫等,这些戒律使受戒人深刻地接受了一次为人处世的教育,对维护社会治安、村社团结、边疆稳定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结束语
在文化多元化发展的今天,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尤其是建设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和谐社会,既要做到较好地保护和发扬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又要善于学习和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因子,还要尊重保护边境少数民族的信仰权利,引导少数民族科学地、有选择地吸收外来文化,建立一个固本、开放、融和、共赢的文化共同体,这是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作者:任才茂单位:钦州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