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和谐社会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生态价值观教育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很长时间以来我国在发展的过程中往往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在这种价值观支配下的人类活动对大自然所进行的是掠夺式的利用和开发,尽管我国经济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国际竞争能力也显著增强,但是伴随着人类片面的需求也产生了新的问题。环境问题、生态问题所带来的破坏性作用对人类的影响越来越大、气温升高、能源短缺、物种灭绝等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影响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关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向大学生进行生态价值观的教育能够在思想认识上提高人们的认识,从而有效地遏制和缓解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同时在高校思想政治课堂上进行生态价值观的教育与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五位一体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是相辅相成的。我国高校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为社会输送优秀的人才,大学生是未来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参与者和建设者,及时地进行生态价值观的教育能够很好地发挥出大学生积极的引导作用。同时,这也为高校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是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创新之举。
一、和谐社会及高校思想政治生态价值观教育的内涵
(一)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及内容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环境和生态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成为新时期发展的需要,我国属于社会主义国家,提倡和谐社会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因此,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也有了自身的特点和内涵:一是个人自身的和谐,二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三是人、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四是社会各系统、各阶层之间的和谐,五是整个国家与外部世界的和谐。而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则应紧紧围绕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二)高校思想政治生态价值观教育的内涵
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学生中学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补充,而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对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或个人施加影响,形成符合政党需要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从而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发展,满足我国社会主义的实践活动。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应围绕世界观、政治观、人生观、法制观及道德观进行教育,由于国家、社会和个人等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度不断提升,顺应时展需要,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贯彻生态观教育也成为重要内容之一。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和重视生态观教育,是指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大学生进行生态理论的传授,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意识,培养大学生解决生态问题的能力和养成良好生态行为习惯。
二、和谐社会背景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提倡生态教育的原因
(一)和谐社会的构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1.和谐社会的构建有助于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观教学内容的更新。我国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其主要目的在于更好地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尽管传统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等方面有较为系统的课程计划和丰富内容,对学生施加了非常积极的影响,但是,伴随着工业革命以及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实践,我国科技水平得到了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改善,生活质量也进一步的提高,但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却是破坏与被破坏的关系,从短期来看,对资源的过分掠夺带来了一定的效益,但是纵观长远利益,生态环境和环境污染却制约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并在近年来生态环境问题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成为人类探索的重要课题之一。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进一步改善人类的行为,才能保障和谐社会的构建。
2.我国构建和谐社会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生态价值观教育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在高校有效地进行生态价值观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作为其有效的保障,教育环境作为教育构成的重要因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我国政府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构想为思想政治教育渗透生态价值观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保障。大学生在学习的校园环境中能够很好地感受到和谐的校园文化,并能够时刻感受到学校对于生态及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构建和谐社会对大学生态环境的营造也同样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一方面强化生态校园的硬件设施建设,另一方面,注重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从物质和精神层次感染和影响大学生,从而在校园和谐的人际关系中感受到生态教育的必要性。
3.和谐社会背景下进行生态价值观教育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成为建设祖国的中流砥柱,而和谐社会理念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加深对生态价值观的教育,有利于正确处理和提高大学生的行为素养和科学意识,从而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择业观和创业观,能够更早地将生态和环境的保护落实到大学生的课余活动中,并能够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提高改造自然的能力,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高校思想教育生态价值观的教育对和谐社会的构建起促进作用
1.在高校思想政治课堂开展生态价值观教育能够有效地保障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随着生态环境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不断扩大,探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就成为整个时展的需要。因此,开展生态价值观教育能够促使大学生重新定位大自然同人类创造之间的关系。在进行生态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必然会重新认识人与大自然相处的历史,从古代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到人类运用大自然进行生产和生活并创造价值的阶段,以及近年来生态环境问题对于人类生产生活的考验等。在教育和案例分析中能够有效地分析出“人类中心主义”的弊端。深刻认识这种错误的观念,并引导学生掌握改善生态环境和生态危机的相关做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在高校思想政治课堂开展生态价值观教育能够有效地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当前以经济为中心和以人类为中心的决策在一定程度上都是短暂而错误的。对环境和生态的任意破坏既造成了一系列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也影响着下一代人的生活,是自私的。在大学生中普及生态价值观念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的生态就业观和良好行为习惯和先进思想的形成,从而确保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正确处理当代人同下代人之间的关系。
三、当代高校生态价值观教育现状分析
(一)教育内容缺乏,学生认识不足
尽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涉及生态价值观教育,学生能够了解一些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但还不够全面和细致。例如,很多学生对“白色污染”和“工业三废”等基本问题有所掌握,但是却不太清楚世界环境日是哪一天,不同颜色的垃圾箱也不能很好地说明其标志的含义。因此,就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生态价值观教育的内容而言存在滞后性和片面性。尽管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求其教育的内容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但是,生态问题和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渗透生态价值观的教育在内容和形式上也应结合实际不断更新。尽管大学生在校园内外开展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的志愿活动,但是很多现象仅仅停留在口头和表面,对于环境保护的常识很多学生根本不了解。不但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生态价值观教育内容缺乏,而且很多大学生对于高校思政课堂是否渗透生态价值观教育并不明确。有很多学生对学校的生态环境教育不满意。很多大学生甚至提出了高校应开设生态环境的相关课程,而他们从网络等媒体上获取的知识要远远多于思政课堂上的所学内容。同时,思想政治课上的生态价值观教育并没有有效地改善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例如:很多学生并不愿积极参加植树活动,很多学生仍然坚持使用塑料袋购物。
(二)教育方式单一,学生实践缺乏
与高校教育模式一样,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也长期保持着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教师是课堂活动的主体,课堂上教师对着PPT念,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对于案例的评析也以教师的观念为主,因此,课堂上毫无生机。学生被动地接受相关的生态教育的理论知识,由于缺乏互动所以容易遗忘,而且不能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导致生态道德意识薄弱。因此,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生活习惯对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影响。学生的实践能力也不能得到有效的引导。
(三)教育环境贫乏,学生文化缺失
对于高校思政教育来说,校园文化是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当前尽管提倡生态价值观教育,但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对于生态价值观的体现并不明显,缺少相关的内容支撑,同时在相关的制度和法律制定中没有强调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与思想政治教育密切相关的培训讲座形式缺乏,所以不能够在学生价值观形成中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文化氛围。因此,单靠课堂进行生态价值观教育的形式不能从精神层次上得到学生的认可。
四、和谐社会背景下加强思想政治生态价值观教育的措施
(一)丰富生态价值观教育内容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生态价值观教育首先要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相关知识的学习。生态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进一步丰富。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能够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认识,从而影响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对相关的内容进行更加细致的探索,要努力将生态环境的相关知识、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技术教育与生态观念的教育紧密联系起来,进行生态观的政治教育,并且努力构建相关的理论体系,一方面,在课堂上要对学生进行生态基本知识的灌输,例如:生态学知识、生态法律法规(森福法和环境保护法)等内容,同时,要针对人们的日常行为习惯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在内容方面创新,并学会借鉴国外先进的生态教育做法。同时,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上要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等先进科学的观念,注重对大学生的生态意识培养和教育,从而形成科学的认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1.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广大的思想政治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坚持以学生为本,在进行生态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既要注重相关理论教学,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仅让学生学习有关生态及环境保护的理论知识,还要指导和鼓励学生参与到日常环境保护等社会实践中去。
2.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课堂教育与学生的自我教育相结合。在课堂上教师要敢于与时俱进提出最新的生态环境方面的案例进行评估,鼓励学生针对案例提出自己的观念,借助网络等媒体资源提升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并在课堂中以分享交流的形式提高大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通过提升学生的自学积极性能够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进行生态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要重视生态价值观在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渗透,依托校园文化建设平台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首先应从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中一点一滴渗入生态气息。在注重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同时还应重视精神文化建设,不仅有标语还应体现在日常行为中,通过一些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的校园文化节、文化周等活动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学习环境的优越性加上学生丰富的实践活动必然会产生积极的效果。
五、结语
在我国正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生态价值观教育意义十分重大。和谐社会的构建同生态价值观教育是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当前,我国高校生态价值观教育还存在教育内容缺乏、教学形式单一和教学环境贫乏等问题,本文针对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开展生态价值观教育应从内容、形式和环境营造等方面加强创新的措施。
作者:王萌 单位:山东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