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我国传统文化对和谐社会的影响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我国的传统文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中国人来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千百年来的社会理想,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体现。文章通过研究我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传统思想的支撑,分析我国的传统文化对于和谐社会的影响。
【关键词】和谐社会;传统文化;影响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里,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就要加大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来说,其本质和中国传统文化有根本联系,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来说,传统文化提供了思想文化基础,同时也提供了历史文化。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深厚的“和谐”思想的底蕴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里,和谐思想自始至终是其关键内容。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其长期的发展里,和谐社会成为中华儿女追求的社会状态。早在很多年以前,中华民族就理解和谐二字的社会价值,并且为人们普遍接受。中华民族普遍认为,和谐是社会发展源泉和动力,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在我国的传统文化里,一个“和”字贯穿始终。《周易》一书里,极大的赞美和谐思想,提出了“太和”的理念,使得天与地与人融入到一个整体中,实现宇宙系统的平衡。在西周时期,史伯曾经提出和“和”字有关的思想,即“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史伯认为,通过实现不同元素的配合,可以追求矛盾的统一,可以有利于治理国家。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中庸之道,他认为任何事情的处理都要把握一定的原则,要控制事物向另一面转换。在人际关系里,和谐思想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体现的是群体价值。在《中庸》里提及,和谐是天下之本,而实现群体的和谐是儒家思想所提倡的理念,在后来随着时展,慢慢演化成中国文化的主要思想。在孔子的思想里,其提倡的“仁”的思想,还有重义轻利的思想都是体现了群体价值观,有利于人际交往,在长远的发展中,有利于社会和谐的构建。这些道德规范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也就是实现社会中人际关系的和谐,而其中的个体则是在人际关系中实现自我存在的价值。在这样的价值观影响下,有利于健康的民族品质形成,同时促进民族精神的发展,实现良好的社会风尚。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和谐思想底蕴深厚。
二、和谐社会是历来中国人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
对于代代中国人来说,和谐思想世世相传。中华民族儿女追求大同社会,在现在的社会的生活中,追求小康社会的实现。大同社会是一种不偷不抢,没有战争和硝烟,老人可以安享晚年,小孩都可以幸福成长。这是一种大同社会,在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其内涵逐渐丰富。在民国时期,孙中山曾经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他提出的三民主义涉及民族、民权和民生,其中,其提出的民生主义发展至今,成为我国现阶段建设发展的主要目标。孙中山认为,民生主义就是共产主义,也是社会发展的大同主义。他提出,实现民生这一目标,就要在人民群众中平均地权,实现土地国有。完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在中华民族中达成共识,成为无数中华儿女奋斗的动力。和谐社会的最终理想可以凝结社会全体人民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这一理念不仅有一定的民族特色,还凝聚了中华民族的在社会层次的智慧结晶。具有一定的民族特色。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我们完全可以参照传统社会思想,取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去其中和现代社会不适应的成分,使我国的传统文化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借鉴。
三、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以人为本”
在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以人为本的思想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本质和核心,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强调以人为本这一思想可以追溯到儒家思想。在儒家思想里,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观念,强调人在社会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同时还强调民众的作用,具体来看,它体现在人和贵的关系上,另外还体现在人民和君主的关系上。儒家思想轻鬼神,重人民,同时,强调“民贵君轻”的思想,而这些思想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积极的社会观和价值观。在我国的传统文化里,“以人为本”是把人放置于政治伦理中进行考察的,同时实现了个人的价值,对于个体的道德精神来说,通过人和人之间的良性互动,加上人和社会的融合,实现个人的价值。对于现在我国贯彻的科学发展观来说,其核心是以人为本,而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以人为本的思想也占据重要的地位。通过具体分析可以得知,“人”就是指广大人民群众,而“本”则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在这一层次上可以看出,要最大化的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关心人民群众的发展,为人民群众做实事,为人民群众出谋划策,只有这样才可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发展。
四、总结
要想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实现物质、精神和政治的多方面建设,同时还要加强人与人之间、任何社会之间的和谐。而对于和谐社会中的人民群众来说,要遵纪守法,诚信友善,团结他人,爱好和平,实现友好互助的场面。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思想道德建设是其根基,在实现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要吸取我国传统文化中积极的思想,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设科学发展观,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新的时代下,要弘扬敢于创新、敢于竞争、实事求是、以人为本的思想,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使其不仅可以体现时代特征,又可以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参考文献
[1]田广清.和谐论[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1998.40.
[2]国语•郑语[M].
[3]礼记•礼运[M].
[4]天朝田亩制度[A].太平天国:第1册[C].上海:神州国光社,1952.322
作者:惠叶婷 单位: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