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网络文化互动管理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网络文化互动管理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网络文化互动管理

摘要:网络文化是网络与文化动态结合从而形成的复杂文化形态,研究网络文化只有研究网络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的理解和应用网络文化,从而为构建和谐文化服务。从网络的产生和网络技术的提升对于文化的影响、文化的发展对网络的推动作用、网络与文化的结合三个方面对网络文化进行了系统分析。

关键词:网络;文化;互动;网络文化

1网络的产生和网络技术的提升对于文化的影响

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结合,改变了计算机应用的根本特性,计算机不再是简单的电子应用工具,人们透过计算机显示器看到的不在是仅仅局限于个人思维的数字映射,而是整个世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离不开人类科学技术的应用。伴随着技术的飞跃,文化也会随之兴盛。报纸、电视、电台等传统媒体极大的促进了文化的交融与发展,而网络的出现使媒体技术获得革新,网络对文化的影响巨大。

(1)网络技术促进了文化的整合与交流。

网络出现之前,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具有极强的地域性,信息传播技术的不足使文化的传播受到限制。随着网络技术不断革新,网络所具有的全球性、交互性、即时性等特性,使人类向地球村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人们足不出户可以了解到各种各样的信息,接受丰富多彩的文化,文化的地域性被打破,文化选择得到了极大的促进,文化整合与交流得到充分的发挥,先进文化获得大力发展,落后文化得到努力改造,使文化配置更加科学合理。

(2)网络为文化的多样性发展创造了条件。

在网络世界中,文化信息生产、表达与需求、消费主体的多元多层,各类网络行为选择的自由多样,各种网络展现形式层出不穷,以及网络信息的海量与变更的迅疾等,实现了文化的多样性发展。表现为文化内涵与品种类别的丰富性,也表现为网络空间文化内容上的高雅与低俗、理性与盲目、先进与落后、科学与愚昧等杂陈。表现为网络行为所张扬的平等、自由、民主等文化精神与所可能滋育的虚幻感、游戏感、责任意识淡化等弊性共存。

(3)网络技术促成了文化结构的调整。

网络巨大的信息容量为不同的文化通过不同的平台汇合成为可能,同时也使得文化呈现出不同的结构,受大众欢迎的文化则会占有大量网络空间,而一些平时无机会展露头角的弱势文化也可有一席之地,人们对文化的选择排列促成了文化的分层。文化分层的结果使各种文化所具有的地域性、区域性、人缘性等特征受到冲击,人们在网络中的思想活动所表现出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使社会文化结构得到调整与重组,促进了文化资源合理配置和效力发挥。

(4)网络技术加快了文化的发展速度。

网络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文化产品的生产与传播方式,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沟通,不同文化之间都会在网络上抢占有利地位,从而主导文化的发展进程,文化之间的碰撞与交流弥补了自身不足,促使自身进一步的提高,促进了整个文化的发展和创新。同时,各种不同文化之间的吸收与融和,也加剧了世界范围内不同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网络是文化发展的加速器,随着网络技术的进一步提升,网络普及率的进一步提高,网络环境的进一步净化,网络管理的进一步规范,网络必将对文化发展产生强大的推动力量。

2文化的发展对网络的推动作用

(1)文化的发展丰富了网络的内涵。

网络技术的产生,从一开始就意味着已经超越其技术本身的涵义,正如德国技术哲学家拉普所说:“实际上,技术是复杂的现象,它既是自然力的利用,同时又是一种社会文化过程。”可见,技术有其文化的属性和功能。文化需要网络这种先进的技术实现其活跃性,网络可以通过传播先进文化丰富自身的内涵,从而实现其更大的价值。没有文化内涵的网络,其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属性得不到释放,生命力也得不到充分发挥,网络效用得不到提升,从而影响网络自身的发展。

(2)文化为网络发展指明了方向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使人们对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大,网络的产生,极大的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也形成了人们对从网络获取文化需求的依赖。网络技术日新月异,但仍然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正如技术的发展永远无法脱离其文化土壤一样,网络技术的发展也离不开其文化背景,网络发展的规律就体现在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上。网络是一面镜子,它依赖于生活,同时又反映着生活,因此它不断的技术更新,功能增强都会在生活中找到其发展的影子。比如,我们需要传播思想和信息、分享经验与成果、展现个性与风采,交流思想与文化,论坛、博客、播客等应运而生。这些现代网络技术正是体现了人们对文化的一种追求,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必将促进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3网络与文化的结合——网络文化

网络与文化的结合促成了新的概念产品,即网络文化。长期以来,许多学者依据自身对网络文化的理解,对网络文化的概念作出了界定。其中,比较典型的有:李贤民认为:“网络文化是指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融合为物质基础,以发送和接收信息为核心的一种崭新文化。”臧学英认为:“网络文化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现代层面的文化。就其所依附的载体来说,它是一种彻底理性化的文化。任何文化若想加盟网络文化,就必须改变自己的既有形态,即变革传统的非数字化文化形态。”冯永泰认为,网络文化是以网络技术为支撑的基于信息传递所衍生的所有的文化活动及其内涵的文化观念和文化活动形式的综合体。

上述学者对网络文化的理解反映出各位学者对网络文化不同角度的理解,但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数学者对网络文化的理解还仅仅停留在网络与文化的生硬结合,反应在概念中,要么是从网络角度看文化,要么是从文化角度看网络,却无法突破网络文化深层次的含义,对现实社会的影响就是人们不能够辨别那些是网络文化,应该如何加以引导以及怎样实现网络文化的效用等。网络文化是由网络与文化两个词语组合而成,但它们决不是简单的词语组合,而是一种“触发”,这种“触发”体现在在符合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条件下,利用网络先进的技术支持实现文化发展的重大飞跃,同时,在充分发挥网络技术优势条件下,实现网络效益的最大化实现。研究网络文化就是要研究两者“触发”过程,以实现两者的最优化组合。只是,现阶段,这种“触发”是初级的,文化还有待于进一步挖掘和发挥网络技术本身的文化属性和功能,网络还要继续寻求更加的表现形式,从而实现网络文化所独有的价值和效用,以正如《预见网络文化:思想史》书中认为的网络文化是一种尚处于萌芽状态的、仍未成型的事物,它仍在不断根据其自身发展中所产生的变化进行重新设定和自我建构。网络文化也并非是网络和文化的简单物理结合,网络文化是网络行为中形成的具有自身独特个性的文化品种。

正如文化的概念难于准确界定一样,网络文化的内涵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准确定位,但了解网络文化的特点将有助于我们理解网络文化。

(1)网络文化的技术个性。

网络文化是人们在使用互联网进行各种行为的时候逐渐生成的文化,因此它不免带有网络的特性。这体现为,其文化展现的形式是数据化、虚拟性的,但这并没有妨碍网络文化的展现,由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网络文化通过极强的技术支持,表现更为直观、信息更为丰富,形状更为立体,展现出比现实世界更为丰富的文化。

(2)网络文化的多方位互动性。

网络是一个世界交流的平台,在网络的连接作用下,地球上不同民族、不同种族、不同地域,各个国家之间的人民可以方便快捷的进行交流。曾经有学者指出,在信息交流极为便利的情况下,不会出现饥荒,因为你可以通过信息平台把你的需求反映和表达,让别人所知,从而使受到各种自然灾害侵害的人群获得及时的援助。网络文化是一种多元素融合互动形成的文化,它的文化种类是世界性的,它的形态特征是互动方式不断发展的,也就是说网络文化是一种动态性强的动感文化。它是网与网的互动,网络与现实的互动。

(3)网络文化的复合性。

基于网络文化的多方位互动性的特点,使得网络文化的结构复杂,一个地区或国家认为是其自身优秀的文化而另一个国家或地区就把这些视为洪水猛兽。在网络的环境中,网络管理部门难以及时有效的控制网络信息的传播,因此网络文化的复合性有时会给网民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如何正确看待和如何引导,特别是青少年网民(其中大部分是学生网民)成为了教育者和管理者需要面对的现实课题。

(4)网络文化的平等与民主性。

网络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文化大舞台,各种各样的文化可以以网络的形式展现。文化有强势与弱势之分,比如西方国家就常常通过各种媒介来推销他们自认为是高级的、发达的文化,网络文化也既然。但是网络的精神是反对霸权的相对自由空间。因此所谓的霸权在网络上必然会受到反对。不管是所谓的强势文化还是弱势文化,在网络上都留存有自己的位置,而且还很可能与现实中的状态相反,呈现现实当中可能很少见闻的文化品种,可以在网络上得以接触,甚至是颇为流行的,转而又影响到现实文化,使得一些有着流失危险的文化能通过网络空间留存并在现实中逐渐得以恢复和发扬光大。

4结语

网络虽然已经不能说是新鲜事物了,但是对于网络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的研究还不能称之为发达,而且研究的程度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呈现明显的不成比例状态。本文基于网络出现后对于文化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简单勾勒出网络文化这一独特的文化品种的轮廓,研究是初步的,但是既然已经迈出了脚步,便要继续深入的探索下去。

参考文献

[1]D.托夫特、A·琼森和A.卡瓦拉罗主编.预见网络文化:思想史[M].PrefiguringCyberculture:AnIntellectualHistory,MITPress,Cambridge,MA,U.S.A.,2002.

[2]王世明.技术·网络文化·文化变迁[J].情报杂志,2004,(4).

[3]沈壮海.网络文化:迎纳·引领·涵育[N].中国教育报,2007-4-17.

[4]杨晓辉.对网络文化基本理论的几点认识[J].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3).

[5]冯永泰.网络文化释义[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

[6]李贤民.民族文化不能在网络中消失[N].光明日报,2001-12-12.

[7]臧学英.网络时代的文化冲突[N].光明日报,2001-6-6.

[8]鲍宗豪.网络与当代社会文化[C].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