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企业信息化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企业信息化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介绍Intranet的概念、特点、结构组成等,对组建企业Intranet一般步骤作了说明。

引言世纪之交的世界已步入信息时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电子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广泛应用正深刻地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思维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整个社会的产业结构和社会结构。信息化已成为全球发展经济的共同抉择,信息化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当前,我国信息化建设已到了推进企业信息化的重要阶段。企业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基础,是当前我国推进经济信息化的重中之重。随着国有企业改革步伐的加快,企业信息化必将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今天的企业信息化,要建立在企业Intranet基础上,随着Internet的迅猛发展,Intranet已成为企业建网的主流,国内企业都纷纷建立起自己的Intranet网,利用Intranet特有的信息集成、和浏览技术来加强企业的内部联系,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搞企业信息化,不能不考虑Intranet。

1、Intranet的概念

1.1从Internet到Intranet企业内部网Intranet是从全球互联网Internet而来的。Internet即Interconnetnetworks的缩写。Internet是一个全球的、开放的计算机互联网络,全世界与其相联的采用开放系统协议的计算机能相互通信,是当今人们获取信息的巨大源泉。

从技术上说,Internet是由路由器(Router)和通信线路将位于不同地区、不同环境、不同类型的多个网络(包括局域网和广域网)互相联接而成的计算机网络,是一种结构和方法。它提供了各网络间互联和传导的规则与设施,使得不同网络间信息可安全、方便、自由地交换。从功能上来讲,Internet是一个世界性的庞大信息库资源,它本身所提供的一系列各具特色的应用程序(称服务资源)使得用户能凭借它来实现对网络中包罗万象的信息进行快捷的访问,从而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视野,迅速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Internet具有卓越的网际通信能力,不断增长的巨大信息资源、检索使用便捷、费用低廉等优点,使它得以迅速发展。人们利用它可以进行全球范围内的资料查询、信息交流、商务恰谈、气象预报、多媒体通信及参与各种政务活动、金融保险业务、科研合作等等。Internet已走出早期只为军队、政府、科研及教育服务的范畴,延伸到企业、商务和家庭等各个方面,开创了全新的经营服务方式,如电子银行、电子商场、电子广告、电子报刊、远程教育、远程工作、远程医疗等。据统计,到1998年年底,我国入网用户达210万,估计全球用户已超过1.5亿。

正是Internet诸多的优越性,有人尝试把一些相关的技术引入企业内部实现信息共享,于是出现了Intranet。

1.2Intranet的概念

可以简单地说,以Internet技术构建的运作企业内部的管理信息系统,就是Intranet。它通过Internet的开放性及建置的弹性,达到企业整体效益的提高。Intranet是利用Internet的技术和设备,为某一行业或企业提供综合性服务的计算机信息网络,是一个组织机构中的信息和数据得以交换的一个系统。正如Internet是在不同的组织机构中传输信息和数据的系统那样,它包括了在一个企业内部交换信息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如工具、程序和协议等。

Intranet在提供内部网应用的同时,还能提供更灵活的信息形式。Intranet一般可在传输控制协议/互联协议TCP/IP(TransmissionContralProtocol/InternetProtocol)的网络上提供文件传输FTP(FileTransferProtocol)、远程登录Telent、邮件Mail、地鼠Gopher、广域信息系统WAIS(WideAreaInformationServer)及万维网WWW(WorldWideWeb)、新闻News、布告栏BBS(BulletionBoardSystem)等形式的客户/服务器(Clicnt/Servcr)方式的服务;在与Intranet互联时,采用防火墙技术进行安全隔离和管理。

1.3Intranet的特点

较之Internet,Intranet是封闭的、企业所单独拥有的,网上存储有企业大量的数据,对企业的运作至关重要;它要求高的安全性,不接受未经授权的访问;它内部是可控的,为内部管理的。

和传统企业网比较,Intranet开发工具易于使用,应用程序的开发周期短;系统的分散管理使其维护费用低,开发后劲足,软件的可靠性大大提高;由于Web浏览器的使用,其信息共享的效率及信息访问的质量明显提高,每个用户都可通过Web服务器将自己的信息提供给网络中的其它用户,而无须MIS人员的参与;通过和Internet方便的连接,可直接利用Internet上不断推出的优秀软件,节省软件开发的费用。

Intranet基于InternetTCP/IP通信协议和环球网WWW技术规范,通过简单的浏览器界面,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免去了客户端的操作界面不统一和烦琐的编程工作,并方便地集成各类已有系统;它采用防止外界侵入的安全措施,为企业内部服务,并有连接Internet的功能。

(1)Intranet是根据企业的需要而设置的,其规模和功能是根据企业经营和发展的需要确定的。

(2)Intranet不是一个孤岛,它能够方便地和外界连接,尤其是和Internet的连接。

(3)Intranet采用TCP/IP协议及相应的技术和工具,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4)Intranet根据企业的安全要求,设置有防火墙、安全等,以保护企业的内部信息,防止外界的侵入。

(5)Intranet广泛使用环球网WWW的工具,使企业员工和用户能方便地浏览和采掘企业内部信息及Internet的丰富资源。这些工具包括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Hypertextmakeuplanguage)、公共网关接口CGI(Commongatewayinterface)以及编程语言Java等。

(6)Intranet客户/服务器方式的体系结构的先进性、开放性和信息交流方式的简单而统一,使Intranet型的信息系统开发和运行真正能够做到与硬件系统无关,能保证MIS系统在开发、扩展和升级上、在资金的投入上,都可由小而大循序渐进,使企业的MIS系统在有效的控制和管理下具备自我完善和不断发展的能力,而不是被束缚在任何一个软件商固有的模式里。

2、Intranet的组成及应用功能

由于企业性质的不同和需要的不同,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Intranet组成结构。一般Intranet由以下各部分组成。

2.1网络

网络是Intranet的核心。小的企业一般只是一个简单的网络,大的企业则是复杂的网络。网络的类型很多,一般有局域网和广域网两大类。如同Internet,TCP/IP也是Intranet的基础。IP为每个计算机指定了独特的地址,它可以告诉路由器将传输的信息送往何处;TCP用顺序号码标记每个文件包,并在它们到达目的地后重新组合分配。这样一来,Intranet中的任何人或任何部门不必考虑平台类型都能轻而易举地实现联网,并能进一步和Internet互联。

Intranet并不完全是原来局域网的概念。企业可能是跨地区的,甚至是跨国的,各地可有分公司。这些企业的计算机网络实际上是一个区域网或广域网,是企业的Intranet。

2.2电子邮件E-mail

电子邮件是用户或用户组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络收发信息的服务。对大部分企业来说,它是Intranet的一种最普通的应用。电子邮件为企业成员提供了一个十分简便的人际交流和信息交流的工具。通过电子邮件,企业网内各地用户可快捷方便地通信或交换信息,每个用户都有自己的E-mail地址。电子邮件的使用可节省传统电话、传真以及印刷品等传媒带来的费用,实现办公无纸化。

2.3万维网WWW

万维网WWW又叫环球网,简称Web,是基于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Hypertcxttransferprotocol)的、方便用户在Internet上搜集和浏览信息的服务系统,也是Intranet的基本组成之一。它和浏览器结合,为企业成员提供了便捷的获取信息的工具。WWW由服务器和浏览器组成,WWW服务器是Intranet的核心,它使用超文本传送协议,信息包含在各页面。浏览器是图形用户接口,也是Intranet的关键,因为它是将用户和Intranet连接的有效工具,且成为通用的用户接口。

当WWW浏览器成为一个通用的用户接口时,未来企业的员工将花很多时间在环球网上。可以用它进行通信、出版和共享信息。是找工作所需要的资源。很多用户将利用各个内部环球网站点共享其它组织的信息。内部环球网将成为未来战略性的计算机平台,各种应用都采用环球网技术并从浏览器方便地获得。如果从环球网浏览器能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那么各个操作系统的差别就成为无关紧要了。因为浏览器的使用如此之方便,只需很简单的培训即可。基于计算机的培训可替代传统的课堂培训,通过内部环球网,企业员工可以得到及时的培训。

2.4远程登录Telnet

Telnet允许一个用户进入和使用一个远端计算机系统,就象用户端直接与远端计算机相连一样。远端计算机可以在同一间房子里,也可以远在万里之外。

Telnet是支持远程登录的通信协议,它属于TCP/IP通信协议的终端协议部分。其软件用TCP/IP在用户计算机和远程机之间建立一条通信线路,使终端设备通过线路与远程主机连接,提供虚拟终端服务。通过这条临时线路,用户若在远程系统拥有账号,就可从本地系统的终端对远程系统登录。

2.5文件传输FIP

FIP是计算机网络上主机之间传送的一种服务协议,文件传输功能是以其所使用的协议命名的。文件传输服务也是一种实时的联机服务,在工作时要先登录到对方计算机上,登录后就可进行文件查询和文件传送操作。FIP有两种访问方式:一是按实际用户进行访问的方式,二是匿名方式。

2.6其他

除上述组成部分外,一般网络还有谈话(Chat)、新闻组(Usenet)、布告栏、地鼠等功能。

3、Intranet的体系结构

同Internet一样,Intranet也是一个Client/Server系统。其中客户端由浏览器、网络软件、操作系统3部分组成;服务器端由应用层、Web服务器、数据库、网络操作系统4部分组成。

3.1客户端

(1)浏览器:目前用于浏览Web服务的浏览器软件很多,如NetscapeNavigator、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NCAS、Mosaic和Hotjava等。

(2)网络软件:任何支持TCP/IP的软件均可。

(3)操作系统:Windows、OS/2、Macintosh等。

3.2服务器端

(1)应用层:超文本语言(HTML)、公共网关接口(CGI)、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和Java等。

(2)Web服务器:可使用的软件有Netscape的CommunicationsServer和Microsoftinternetinformationserver等。

(3)数据库:MicrosoftSQLServer、Qracle、Sybase、Informix等。

(4)网络操作系统:UNIX、WindowsNT、NetWare等。4Intranet的两项重要技术

4.1Web技术

Intranet的技术基础是Web技术。Intranet及Internet上所有的应用都围绕Web服务器进行。Web是建立在客户机/服务器工作模式之上的,以HTML超文本描述语言与IITTP超文本传输协议为基础的,能提供面向各种Intranet服务的、具有一致用户界面的信息服务系统。

(1)Web软件结构

Web的软件结构由3个层次、4个组成部分。第一层是网络操作系统层,完成所有的最基本的网络操作服务,以其核心构成企业内部的局域网或广域网服务体系。广域网以TCP/IP为通信协议。同时,网络操作系统在物理分布上是相互隔离的,体现了网络系统的分布特性。

第二层是Web技术实现层。它由Web服务器、Web浏览器、数据库应用系统以及CGI接口软件等构成,实现Web技术服务。

第三层是应用层,面向用户,提供各种应用服务。

Web软件结构的4个组成部分是:网络操作系统软件、客户端软件、Web服务器和应用数据库管理系统。

(2)Web服务器与数据库连接技术Web服务器与数据库可利用CGI、ISAPI(InternetServerApplicationProgrammingInterface)、JavaJDBC(JavaDatabaseConnectivity)等方式进行连接。

4.2安全技术

Intranet采用的安全技术可分为两大类,即以“防火墙”技术为代表的被动防卫型和建立在数据加密、用户确认授权机制上的开放型网络安全保证系统。

(1)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技术是通过对网络做拓扑结构和服务类型上的隔离来加强网络安全的手段,其保护对象是网络中有明确闭合边界的一个网块,其防范对象是来自被保护网块外部的对网络安全的威胁。所谓防火墙则是综合采用适当技术在被保护网络周边建立的用于隔离被保护网络与外部网络的系统。

防火墙技术适合在企业内部网中使用,特别是在企业内部网与公众网络互连时使用。

(2)数据加密技术

数据加密是常用的通信安全手段。加密技术主要有两类:一是基于对称密钥加密的算法,也称私钥算法;另一类是基于非对称密钥的加密算法。亦称公钥算法。这些算法都已达到很高的效果。

数据加密一方面应用于数据、文件加密,另一方面也是第三认证、数字签名安全技术的基础。

(3)身份认证

身份认证是网络安全重要技术之一。传统的身份认证方法是采用口令或ID。这种方法的缺点很多。为克服传统身份认证机制的弱点,研究了新的身份认证技术,包括双因素身份认证技术、一次口令技术、第三方认证技术。

5Intranet在企业的应用

Intranet在企业的应用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企业内部主页、通信处理、支持处理、产品开发处理、运行处理、市场和销售以及客户处理等。

5.1企业内部主页

企业内部主页(Homepage)主要介绍企业的情况,如企业的历史、宗旨、规章制度、组织结构、黄页(客户、厂商、员工电话簿)和服务、工具和资源等。这些信息放在网络服务器上,供企业内部共享。

5.2通信处理

通信处理有组织机构间的通信和个人间的通信两类。前者包括公务合作和部门之间的通信,后者用于个人通信或工作小组内的通信。组织机构的通信又分三类:企业的快报、公告栏、新闻等,经营单位或部门通信,以及企业的信息库。用于个人之间或小组内通信的最常用工具是电子邮件,此外,还有新闻组、谈话和视频会议系统(Vidcoconfercnce)。

通过Usenet、BBS等,还可建立企业内部社区,促进企业内部沟通,实现群组讨论。企业内部的每个员工都有参与公司经营管理的机会,及时为企业的运作出谋划策。

5.3支持处理

支持处理用于企业内部,包括人事处理、财务处理、信息系统和技术支持、法律事务及基础设施的开发和建设等。

5.4产品开发处理

产品开发处理是企业经营的核心部分,它和企业的经营目标有关,同时也是企业专有的。为了竞争需要。一般都属于内部使用,不被外界共享,其内容大致可分研究开发和工程两部分。

5.5运行处理

运行处理也是企业经营的核心,包括采购、电子数据交换EDI、库存管理、制造以及专门的服务开发等。

5.6市场和销售处理

市场和销售处理包括销售和市场策略、产品方向、市场研究信息、产品目录和说明、技术规范和需求、竞争能力的信息、价格清单、促销计划等。由于竞争的原因,这些信息一般也不提供外界共享。

5.7客户支持

有通过企业的Web主页给客户提供信息,提供客户和产品开发者联系的通道,以改善产品质量,将企业内部数据库通过Internet供给客户使用。

此外,通过Intranet和Internet的综合应用,能以无纸贸易(EDI)方式进行企业间的贸易活动,及时处理客户对企业的信息反馈等问题。

6企业怎样构建Intranet

组织和建立Intranet并没有固定的方法和模式,各个企业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方案。一般来说,组建一个Intranet系统要经过下面几个步骤。

6.1调查评估

在开始构建系统之前,要先做调查研究,收集资料,从技术的、经济的角度进行审慎的综合分析评估,然后决定如何去做。调查的内容应包括企业现有网络或设备的情况、员工电脑知识、计算机人员水平、市场Intranet产品状况以及其它公司Intranet的组建运行情况等。能收集的资料越多、越详尽、数据越准确,对要做的分析评估和下阶段的工作越有帮助。

6.2制定策略和规划

在调查评估的基础上,可以制定策略和规划,即明确Intranet所要达到的目标、实现的功能以及它能为企业带来何种程度的改善和效益,它应如何发展下去,有什么样的规范和原则等;制订出Intranet的结构、信息规划(确定信息来源、方式、流动环节、处理方法等)和各部门之间配合协调(因为Intranet要牵涉到几乎所有部门)的方案。

6.3实施

在完成上述工作之后,就可着手网络操作系统的选择与安装、客户服务器环境构造及WWW、BBS、E-mial等服务资源的设立。

在网络操作系统的选择上,要考虑系统的可扩充性、兼容性、安全性、可靠性和平台无关性等。客户端构建要统一,用户从标准的统一客户端就能访问Intranet的所有资源,其应用应与用户具体网络环境、连网方式、地理位置无关。

WWW是Intranet的核心,信息结构的设计环节实际上体现为企业内部主页链接结构的设计,各种多媒体信息、各种格式的文本信息均应具备和更新方式上的方便性、简单性,信息的与共享应是Intranet的主要特色之一,故在实施过程中必须特别重视WWW的时效动态特性,以及BBS、E-mial的消息反馈、专题讨论、消息传递的通达特性。

网络的安全性要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加以考虑,除技术手段的保证之外,还要对人员、设备及网络的运行过程进行有效管理。

虽然Intranet的构建主要依赖于建立在开放标准上的成熟技术,企业仍需专业的系统管理、开发及维护人员,以分别完成对服务器软件、硬件的管理,对应用系统的建立和维护,对各部门页面信息的维护等工作。

7结束语

Intranet改变了企业传统的信息管理方式,其独到之处在于改变企业内部的信息交流方式,把信息服务渗透到了决策和管理的全过程,从而增长了企业对外部市场的竞争能力,发掘了企业内部的业务发展潜力。Intranet的魅力在于它能给企业带来长远的经济利益。随着相关技术、软件工具的不断开发、成熟,Intranet必将在企业信息化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进一步推动企业经营战略发生质的跃变。

参考文献:

[1]邹旭楷.Intranet技术及其应用[M].西安电子技术大学出版社,1998.8

[2]胡道元.Intranet的形成和发展[J].测控技术,1998.4

[3]四川省电力教育协会主编.信息高速公路与企业网[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8.6

[4]李义定,郭承智.etal.Intranet理论与实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6

[5]刘信圣.漫步因特网Internet[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