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混合教学模式在社会保障专业的实践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基于智慧平台的混合教学模式,是将最新教育技术与学习活动融合发展,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师终端与学生终端即时互动的教学模式。在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教学中的实践应用表明,基于智慧平台的混合教学能够通过课前、课中和课后的贯通,拓展课堂空间,使课堂教学效果更为高效、活跃,学生形成网状思维,教与学的评价与反馈机制更加多元化。运用好这种混合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在实践中完成角色的转换,进一步加强教学设计,不断分析教学资源的适用性,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加强对学生个体的关注,从而实现知识、能力、价值三维教学目标。
关键词:智慧平台;混合教学模式;角色转换
近几年,随着计算机、网络和移动终端的普及化,越来越多的教学应用平台进入人们的视野,从而带动了教学课堂的活跃化。根据教育部2018年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互联网+教育”成为当今高校课堂教学的改革热点,要“开展智慧教育创新示范”,“构建智慧学习支持环境”,在此基础上的混合教学模式也亟须实践和研究。本文结合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课程的实践,对基于多元化智慧平台的混合教学模式进行总结与探讨,以期适应新教育技术时代特点下的高校课堂教学改革趋势。
一、基于智慧平台的混合教学模式的内涵
所谓基于智慧平台的混合教学模式,是将最新教育技术与学习活动融合发展,即在智慧教室环境中,结合最新的互联网技术及手机终端的智慧教学平台,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传统课堂与翻转课堂相结合、教师终端与学生终端即时互动的教学模式,构建个性化的主动学习环境。混合教学模式更具有“互联网+教育”的时代特色,利于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得课堂扩大化、立体化、生动化,与此同时需要教师掌握后多媒体时代一定的操作技能。随着与手机端微信结合的“雨课堂”“微助教”等教学平台的推广,基于这两个软件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现门槛更低,从而具有较为普遍的推广和借鉴意义。
二、混合教学模式在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课程中的改革实践
(一)通过课前、课中和课后的贯通,拓展课堂空间
在网络教学环境中,应用移动网络学习平台“微助教”或“雨课堂”进行混合教学,拓展了课堂时空。除了提升传统的课堂内教学,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两个环节也更为丰富有效。在课前,可以将制作好的简化的预习课件及其他预习的文字材料发送到学生的手机端。特别是一些比较长的案例,如“社会保障概论”“社会保险”等课程有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发展与给付问题,“劳动关系”课程有关劳方与资方谈判问题引发的一些案件争端等,需要学生在课前仔细研读,做到心中有数。教师可以在平台讨论区直接设定问题,学生边阅读边思考,带着不明白的问题来到课堂,将使课堂效率大大提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强化学生良好的预习学习习惯。另一方面,平台将学生课前预习的点击率数据发送到教师端,作为平时成绩打分的一项依据指标。在课上,教师通过即时共享课件、复习题目与测试、分析反馈数据、让学生发弹幕互动等形式,使得讲台上下无缝衔接,而且学生分小组讨论、展示课前学习成果也很方便;课后,教师即时接收并分析平台发送的“课堂情况总结”,结合学生课堂表现进行分析,对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下课后,学生能够方便快捷地自主复习教师推送的课件和学习资料,师生继续在讨论区互动交流,使教与学永远在线。
(二)课堂教学效果更为高效、活跃,学生形成网状思维
基于智慧平台丰富的功能,课堂教学可以在点名签到、分小组讨论、翻转课堂、随堂提问等多个环节与传统教学形式混合运用。首先,点名签到更加高效、精确。高校上课的出勤率通常作为平时成绩的一个重要指标而存在。在传统课堂,尤其是像济南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这样班级人数较多的大课堂,点名签到成为一项耗时费力的大工程。而基于智慧平台,学生只要通过手机微信扫码功能就可以精确签到,教师不仅能看到签到人数,更能有效查找旷课或请假学生的姓名,省时省力,并且还能在上课期间以随机点名的方式,让学生回答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温故知新、分小组讨论及翻转课堂更加灵活。上课伊始,需要先复习之前所学,再学习新的内容,做到温故而知新。例如“社会保障概论”“社会保险”“公共经济学”等课程,涉及一些基本知识和概念的掌握,传统教学方式一般是拿出一段时间让学生复习几个题目,为了记录平时成绩,需要经常让每个人写在答题纸上随堂提交,课后教师根据答题情况逐一打分,记录平时作业的成绩,工作量很大,效率不高。而利用智慧平台可以将所复习内容以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甚至投票的方式作答,设定好单题分数,学生复习过程中每次答完题目,都通过柱状图等形式即时反馈全体答题情况,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和成就感。最后,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课程多数与关系国计民生、社会政策的社会热点问题相关联,一方面能够利用案例分析引起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常常需要学生结合理论知识进行分组探讨,也有利于翻转课堂的展开。利用智慧平台,可以把较长的案例在课上同步传送到学生手机,方便浏览。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线上平台课件和视频,以及随机提问和弹幕功能,一改课堂沉闷气氛,学生在课堂上争相讨论,积极发言,分组汇报展示,各小组学生在网上匿名互评,教师点评,教学效果显著。
(三)教与学的评价与反馈机制更加多元化
通过智慧平台的运用,教师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形式内容更为多元。课前,教师通过查看学生对预习课件和资料的点击数据、提问问题,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发现问题;学生则通过随时随地利用手机推送的预习课件进行预习及提问问题,自评自己的学习基础。课上,教师通过习题、发起投票、开启弹幕功能等,了解学生听课效果,及时调整讲课方式方法;学生通过在手机端回答问题、发弹幕等提出问题,发现自己跟不上教师思路,可通过“雨课堂”点击“不懂”方式请教师知晓,从而对教师的讲课效果侧面评价。课后,教师及时分析推送的课堂总结数据,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学习程度最优秀的和相对落后的,以便掌握学生整体学习效果;学生则通过回顾线上课件检测学习效果,有问题及时线上向教师反馈。这样使得评价反馈机制多元化,有利于教师结合课堂学习情况进行过程性考核评价。
三、建议
基于智慧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经过课程教学的实践证明,能够拓展课堂空间,提高教学效果,实现多元反馈与评价。但依托于技术手段,并不是被动依赖,需要强调:一是教师要在实践中完成角色的转换,使教与学更加开放与自由[2],某种程度上,教师作为课程信息资源的“交流者”比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传授者”更容易提升教学效果[3];二是合理运用智慧平台,进一步加强教学设计,为课堂注入新鲜、有趣的资源和元素;三是利用即时评价反馈信息,不断分析教学资源的适用性,从课程特点和学生需求出发,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四是善用课堂小结,加强对学生个体的关注,营造个性化教育环境,重新定位教与学的关系,有效实现知识、能力、价值三维教学目标,回归“教书育人”的本质和初衷。
参考文献:
[1]肖朵朵,郑新,黄敏,黄艳仙,蒋达洪.“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雨课堂的智慧教学模式在有机化学课程中的教学实践[J].广东化工,2018,45(17):216-220.
[2]李贵安,刘洋,王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高校教师角色定位与课堂创新[J].中国大学教学,2018,(07):69-72.
[3]林晓庆.应用型本科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实施策略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04):213.
作者:刘艳丽 胡旭昌 孙红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