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农村社会保障与精准扶贫的衔接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近年来逐步完善发展,精准扶贫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环。本文通过讨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以及精准扶贫和社会保障工作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浅析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如何有效衔接精准扶贫理念,并针对此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社会保障;精准扶贫
1健全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
1.1解决农村贫困问题,助力精准扶贫
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攀升时期,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面临巨大挑战。农村和城市间收入不均衡、经济发展差距还很大,农村地区存在较多文化水平偏低、年龄偏大的农民,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对于这些没有稳定收入来源的贫困群体有很大的帮助和保障作用。
1.2有助于应对人口老龄化
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养老服务面临更大的挑战。从社会保障的角度来看,农村社保制度的健全可以提高当地农民的养老待遇,对于没有土地又失去劳动能力的老龄人员来说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3有利于和谐安定新农村建设
我国目前已经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农村社保问题的相关文件和法规,但是对于目前农村贫困个体的问题还不能完全有效解决。制定助力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并且加大社保资金投入,可以有效促进社会的安定和谐。
2农村社会保障发展对精准扶贫的作用
2.1精准扶贫基础保障——医疗保险制度
对于经济水平较为落后的农村地区,农民存在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在我国的部分贫困地区,每年有不少低收入农民返贫,其中因为疾病和灾害返贫的占比较多。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医疗保障制度有效缓解农民因病致贫问题,补齐了农村基层卫生服务短板。
2.2精准扶贫可持续发展——养老保险制度
在农村居民的传统观念中,普遍存在“养儿防老”这一观念。贫困地区农民普遍将养老重担放在儿女身上。这种传统观念一方面限制了农民自身生活生产方式,另一方面也将压力积攒在农村年轻一代身上。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老龄农民的养老问题,实现农村家庭的可持续发展。
2.3精准扶贫兜底保障——低保制度
对于农村困难群体、特困群众,包括因病、残、年老失去劳动能力等失业且无法依靠自己的能力脱贫的农民,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帮助他们稳定有效地解决了自身基本温饱问题,真正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3农村社会保障发展和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农民参保意识低。农村参保对象基本是以土地为生计的农民,他们收入普遍较低,参保意识不够强。同时由于收入水平低,农民大多会选择最低参保标准参保。即使有国家缴纳的基础养老金,总体来说补助的标准还是比较低的。再加上各种不确定因素,贫困地区农民对农保制度往往存在疑虑,积极性也不高。2)城乡待遇差距大。现今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保制度给农民提供了很大优惠,在领取养老金时也有政府补贴的资金。但是相对于城市居民缴纳的高标准养老金,对于收入有限的农村居民来说,养老金只能满足其基本需求。3)养老金保值增值难。通货膨胀的逐渐升温,加大了养老保险金的贬值风险。虽然养老金的安全性很高,但是由于股票债券市场的不稳定性,养老金的保值增值难度依旧很大。4)精神贫困根子难拔。对于农村贫困居民来说,受到居住环境的影响,他们一定程度上与外界隔离,这种隔阂会持续影响下一代,导致农村贫困居民难以摆脱贫困,甚至在部分农民中出现安于当贫困户的思想,脱贫主动性不强。5)脱贫内生动力不足。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最困难的部分在于贫困人口自身的人口结构大多是以无能力劳动者群体为主的。儿童、残障人士和老龄人口占了极大比例,这些人群劳动能力和行动能力都很缺乏,内在脱贫动力不足。6)扶贫成效难以维持。在扶贫脱贫的攻坚地区,产业扶贫长期效果不确定。为了保障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农业发展是基础。但是在农业产品供大于求的地区,由于产业形式单一和缺乏项目,已脱贫的贫困户可能会受到损失而返贫。
4农村社会保障与精准扶贫有效衔接的对策
1)加强农保宣传,提高参保积极性。利用电视、广播、农村大喇叭、下乡宣讲等渠道来加强农民群众对新时代社会保障新政策的认识,提高其参保积极性。通过一系列奖励措施和补助标准来保障农民基本生活,扩大农保覆盖面、加大农保保障力度。2)提高农村相关补助力度。为了缩小城乡差距,在缴费和待遇水平上还要进一步提高对农村的补助力度。实施以城带乡的管理模式,一方面提高管理人员自身水平,另一方面加强社会监管,优化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真正实现惠民振乡。对于经济水平不发达的地区还应该适当提高补贴,实现社会逐渐平等,努力缩小城乡差距。3)用活大数据信息技术。为了真正实现精准扶贫精准管理,通过扶贫一体化平台等大数据信息技术联通技术,实现各地扶贫相关数据资源的互联互通,助力在扶贫对象识别和宏观资源调度分配方面统筹管理农村保障制度的实施,同时提高动态管理的能力。4)完善考核标准。精准扶贫过程中,精准考核是一个重要标杆。是否能精准识别出真正需要帮扶的贫困户,是考核标准需考虑的重要要素,考核还需注重农村保障制度的兜底能力、对扶贫对象的帮扶效果、贫困群体的脱贫比例等,也需将各地区养老和低保的参保水平纳入参考范围。
5科学开发农村地区优质资源
通过挖掘农村地区当地优质资源,创建多元化的产业帮扶体系。结合新技术开发贫困地区经济自然资源,例如运用互联网技术来发展新型农业产业,真正盘活农村经济,实现农民脱贫致富、稳定脱贫、自我发展的成效。
6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目前社会保障制度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农民参保意识低、城乡待遇差距大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是精准扶贫可持续化发展的三重保障。如何实现扶贫精准,确保扶贫成果常态化保持,将精准扶贫融入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更新发展中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陈平花.中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基于马克思公共产品理论的视角[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2(5):54-57.
[2]邢成举,赵晓峰.论中国农村贫困的转型及其对精准扶贫的挑战[J].学习与实践(7期):116-123.
[3]凌文豪,刘欣.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的理念、实践及其世界意义[J].社会主义研究,2016(4):96.
作者:李彤云 单位:河北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