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论民族大学生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就业是大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主要方式,就业能力的高低必须在实践中体现出来。每一所高校都有自己的办学思想、办学特色、历史积淀,文化氛围,就读其中的大学生也会形成各自的就业优势。笔者通过调查,发现甘肃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比较集中的西北民族大学、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两所民族院校,未能有效利用校内文化资源帮助学生提高就业能力,缺乏对学生就业竞争力方面的强化训练,致使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竞争能力普遍不强。
人文素养水平不高当前,用人单位往往将本单位的文化理念、价值追求、管理模式和对大学生素质的要求相结合,不仅要求应聘者基础扎实、技能过硬,更要求人格独立、思维活跃、意志坚强、品德高尚。据调查,少数民族大学生往往重视科学文化知识的掌握和学习,轻视人文关怀、文明礼仪修养、高雅的艺术情趣、朴素的生活作风、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等人文素质的培养。
综合素质不强就业能力不仅指大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而是大学生各方面能力的综合体现。现阶段,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出现了专业与基础、理论与实践、共性与个性、人文与理工之间发展出现不均衡现象,甘肃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表现更为明显。据调查,甘肃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除身体素质较好外,在外语、计算机、语言表达、社会实践、文明礼仪修养等方面普遍落后于普通大学生。
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路与对策
处理好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关乎民族地区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乎民族地区社会的和谐稳定,制定合理可行的大学生就业政策措施势在必行。
(一)拓展就业面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应更新就业观念,拓展就业地域范围和就业行业领域,到最需要人才的边远地区、条件艰苦地区以及民族地区寻找个人发展的平台。目前,甘肃民族地区大学生就业主要依靠地方政府组织的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岗位竞聘考试等,由于岗位有限,竞争异常激烈,进而导致就业面过于狭窄,严重限制了个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少数民族大学生择业时,必须破除”铁饭碗”思想,不要死守在政府机关,打破学科专业的局限,拓展就业行业领域,实现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模式。
(二)加强就业指导和培训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离不开培训和指导,少数民族学生集中的民族院校应发挥积极地作用:第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第二,努力做好少数民族学生的就业辅导工作,培养学生务实就业意识;第三,帮助和指导少数民族大学新生科学设计职业生涯规划;第四,创造和增加就业实习、实践锻炼机会,使其在实践中积累就业经验,增长就业才干;第五,及时进行跟踪调查各专业学生的就业去向,分析往届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其原因,提出对策措施;第六,收集和研究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逐步形成人才培养与就业之间的良性循环机制。
(三)优化专业设置,增设工科专业工科人才是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的主力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都需要提高工科学生人数在教育总人数中的比重。甘肃少数民族大学生居多的西北民族大学、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应积极主动地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社会需求不强、就业率低的专业应及时调整和停办,努力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增设新的应用型专业,加快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急需的实用型人才,实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扩大毕业生就业的双赢局面。
(四)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民族院校在引导毕业生实现常规就业的同时,还要积极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增加新的就业岗位,实现创业发展、自谋出路:第一,开设创业课程,选拔培养经济学专业背景的教师讲解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成功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创业实践;第二,有计划地举办创业规划方面的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挖掘学生的创业潜能;第三,邀请成功人士来学校开设创业主题讲座,传授创业经验,鼓舞学生的创业信心;第四,少数民族学生自身也要掌握、利用国家或当地政府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的特殊照顾政策。
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民族地区的高素质人才,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支撑力量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中心的新技术、新材料不断应用和发展,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与同时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正相关性充分说明,人才是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是民族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智力资源。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各类大量实用建设人才是实现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的根本保障。其一,有利于经济的增长。大学生的就业带动了高校招生人数的扩大,高校招生人数的扩大,使得大学生学费、生活费等消费规模逐年增大,若按大学生每人每年学费、住宿费、生活费等平均年消费l万元计算,一年3000多亿元,对交通、建筑、餐饮、电力、图书、通讯等行业的发展影响巨大。其二,有利于产业的转型。大学生的就业可以迅速发挥人才优势,带动科技、信息产业的发展,为企事业单位转型创造条件。根据有关部门的研究,未来发展的公共事务、金融、艺术、传媒、教育、咨询业工程学等主导行业中,信息、技术类占了很大比例,民族地区科技和信息产业的布局和实现跨越式发展需要依靠大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其三,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实践证明,我国近10年来经济持续保持8%左右的增长率和大学生的充分就业是不可分离的。大学生正是具备了掌握和开发信息、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知识创新群体。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促进了民族地区劳动力供给结构优化、反过来促进了教育教学、医疗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二)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的主力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连续30多年保持着强劲发展速度,国民生产总值已超过日本,稳居世界第二。但与此同时,各类社会矛盾集中凸显,国民的价值观、生活观和行为方式日趋多元化,民族地区也不例外。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家庭和谐幸福,社会才能稳定和谐。随着众多大学生走出校门,就业成为家庭和社会的头等大事。民族地区由于经济社会发展落后,少数民族大学生家庭经济普遍贫困,许多学生都是靠国家助学贷款和国家奖、助学金完成学业的。因此,少数民族大学生能否实现就业,对学生家庭的脱贫致富、民族间的团结和睦、社会的稳定和谐均息息相关。高校是先进思想和先进文化的源泉,是社会文化的“象牙塔”。少数民族大学生经过大学系统培养和学习,建立了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和文化观,具备了一定的知识素养和专业技能,符合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和可靠建设者的要求。因此,民族地区要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搭建有利于少数民族大学生充分展示聪明才智的平台,将人力优势变成资源优势,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大学生是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各级政府要以大学生就业工作为抓手,推动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民族地区的宝贵财富,是民族地区建设发展的重要力量。各级政府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政治高度和战略眼光出发,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实现就业创造更多的有利环境,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文明,为民族地区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创造有利环境。
作者:赵国强单位:西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