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专业设立与社会发展适应性研究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专业设立与社会发展适应性研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专业设立与社会发展适应性研究

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

教育作为人力资本积累的主要途径,它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主要是通过人力资本的投入,来提高劳动生产率,来促进科技进步,从而来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而职业教育作为教育大类的一种类型,它在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科技进步发展中具有其他教育类型所不具备的功能。即:它可把具有普通文化素质的劳动者,培养成为掌握某一行业或企业所需技能的专门人才,从而使职业教育成为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密切、作用最直接的教育类型。更明确地说,职业教育具有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以及与产业结构相对接的专业设置,可更直接地向经济社会提供能掌握和运用先进生产技术的中高端技能型人才,从而丰富社会的物质基础,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如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在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时候,当职业教育在探究自身历史定位的时候,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如何确立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这一坐标系下的参照点,它既是职业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职业院校未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那么,职业院校如何通过专业设置优化组合确保办学主体生存有一个大的空间?如何通过专业设置改革创新确保办学主体发展有一个强的趋势呢?笔者以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的“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思路,提出职业院校专业设置要着力聚焦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8个需求。

1.职业院校专业设置要着力聚焦服务经济方式转变的需求近几年来,我国之所以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缘由是为应对外部需求持续走低、传统竞争优势逐步减弱而做出的一种必然选择。而要转变发展方式,笔者以为,关键靠人才,主要在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到2020年,国内新增劳动力中受过高中阶段及以上教育的比例要从2009年的67%提高到90%;以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2015年,全国技能型劳动者总量要达到1.25亿人,其中高级工以上的高技能人才达到3400万人。因此,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只有紧贴产业发展的需要,不断调整与优化专业结构,才能使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

2.职业院校专业设置要着力聚焦服务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从2011年6月起,国家发改委推出《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产业结构大的方向和基本要求。《目录》所列1399条,其中:鼓励类为750条、限制类为223条、淘汰类为426条。这一《目录》的实施,为职业院校提供了一个改革创新的信号,其专业设置的调整优化,能否跟上产业政策和产业发展的变化趋势,对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而言,则是一个考验。职业院校只有不断完善与设置面向国家鼓励类产业的专业,控制或减少面向国家限制类产业的专业,逐步取消或废除面向国家淘汰类产业的专业,并把现代产业理念或技术中的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技术引入职业教育的各个方面,才能不断适应我国经济发展转型、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3.职业院校专业设置要着力聚焦服务产业优化升级的需求据权威机构分析,目前我国三次产业都还存在着素质不高、发展粗放的问题。如:第一产业方面主要为农业现代化滞后、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化水平较低等;又如:第二产业方面主要为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资源能源消耗高、高端制造业发展滞后等;再如:第三产业方面主要为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偏小、新兴服务业引领作用不强,科技服务业支撑能力较弱等。从2011年起,我国先后颁布《工业转型升级规划》与《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2年1月又《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根据国家产业优化升级的目标要求,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只有正视我国三次产业存在的问题,紧贴甚至超前思考三次产业的发展需求,职业教育才能有效支撑国家产业优化升级的战略需要。

4.职业院校专业设置要着力聚焦服务发展实体经济的需求前几年国际金融危机警示我们,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是实现世界经济稳定发展的根基。我国在规划“十二五”工作时明确提出,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把发展实体经济贯穿于“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工作的始终,努力提高我国产业的素质特别是高端制造业水平。要引导更多的人力、财力、物力投向实体经济,营造更加有助于扩大就业和发展实体经济的环境,推动世界经济实现强劲、平衡、可持续发展。刚召开的十八大也提出,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根据中央的部署,职业院校只有针对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需求,突出服务实体经济,面向高科技产业和新兴产业,跟上绿色发展和创新发展的时代潮流,提升专业设置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应度,才能为我国实体经济的建设发展提供有效的人才保障。

5.职业院校专业设置要着力聚焦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区域之间因自然条件、经济基础、产业结构、技术结构以及区域在全国分工中条件的差异而形成各自的经济特征。2010年,我国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这一规划组织实施,对于加快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同时,这一规划还明确了我国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并要求各地区根据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发展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大家知道,职业教育有一个重要定位就是服务区域发展。因此,位于不同省(市)或区域的职业院校,只有认真研究所在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不断调整优化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突出区域经济的战略目标、发展重点和阶段任务,才能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培育的有力支撑。

6.职业院校专业设置要着力聚焦服务保障改善民生的需求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坚持民生优先”,并首次提出要“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和“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建设要求。职业教育是国家公共教育与就业服务体系组成部分之一,为此,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只有高度聚焦服务保障改善民生的真实需求,才能使我们所从事的职业教育能真正成为全体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过上有尊严生活的助推器,并能为我国的困难群体、弱势群体、特殊群体子女拥有平等的教育机会、就业机会、实现有效就业创造条件。

7.职业院校专业设置要着力聚焦服务解决就业矛盾的需求就业是民生之本。随着我国产业体系的不断完善,经济发展方式的不断转变,以及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社会对中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目前,尽管国际金融危机对毕业生就业影响非常之大,但我国劳动力供给总量并未因金融危机的影响而减少。相反,正因前几年院校的持续扩招,使劳动力供给总量呈现逐年放大的特征。尽管就业总量压力很大,但同时又呈现一面是“就业难”,另一面是“招工难”两者并存的结构性矛盾。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据看,技能型岗位尤其是一些高端技能型岗位求人倍率很高,突显了高技能型人才供给的不足。要改变这一现状,职业院校只有把职教体系与产业体系互相加以融合,并结合社会对中高端技能型人才需求不断增加的实际,不断调整与优化自身的专业结构、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加快培养产业急需的中高端技能型人才,才能真正为化解就业总量压力大与就业结构性矛盾做出职业院校应有的贡献。

8.职业院校专业设置要着力聚焦服务构建教育结构的需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教育要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服务。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多种多样的人才。参考国家统计局的专题分析,目前我国总体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在这一阶段的坐标系下,由于工业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了我国目前人力资源结构与人才需求数量,占主要份额或最大需求还是职业技术人才,尤其是中高端技能型人才。为此,职业院校只有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进程中,尤其是瞄准工业化中期对人才需求的特殊要求,不断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促进与各类教育的有效衔接与相互融合,才能使我国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包括人才培养模式的类型、结构、层次更加趋于合理,并为近几年提出的“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国家战略的实现做出贡献。

职业院校专业设置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建言

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的“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战略目标,以及明确的“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具体要求,聚焦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热点和难点等一系列问题,就职业院校专业设置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提出以下对策建言,以不断推进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创新。

1.进一步强化国家对职业院校专业目录的规范管理为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指导职业院校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教育部于2000年和2004年先后颁布《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和《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管理办法(试行)》,并于2010年又制定颁发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改)》,但近年来,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强化国家对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的规范管理,已成为推进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创新的一个重点,为此,政府切实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不断完善职业院校的专业目录,进一步完善职业院校专业目录的规范管理,已成为职业院校专业设置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当务之急。

2.进一步强化地方政府对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的管理为切实有效地避免职业院校盲目开设新专业,不断增强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地方政府应定期把握当地职业院校新开设的专业情况,并组织教育家及行业、企业家对职业院校新专业进行审核,或专门成立一个地方规划小组定期对职业院校新设专业进行调查,确定其合理性、科学性,以此来避免职业院校盲目开设新专业。强化行业的主导作用,形成行业、企业与院校“三位一体”的专业设置的管理体制。

3.注重地域性与开放性的互相结合,不断提升职业院校的规模效益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要充分考虑开放性,并有效的与其自身的地域性互相结合。开放性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特性,在经济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条件下,职业院校就是为其培养所需要的中高端技能型人才,这样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对于有优势资源和品牌优势的职业院校来说,可以达到其规模效益最大化,避免资源浪费。

4.职业院校专业建设要持续进行,以适应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要求教育教学改革是专业建设与改革的主要落脚点,体现在专业设置上,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专业,大力减少社会需求较少的专业点重复;体现在专业口径上,根据社会需求决定专业宽窄,以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满足各种需要;体现在专业承载量上,理工科专业拟控制在120人左右一届的规模(特殊专业除外),保证必需的教学空间和教育效益;体现在专业建设上,重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注重专业间协同效应,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只有不断地加强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与改革,才能紧紧地贴近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要求,才能使职业教育更好的为社会服务。在经济社会发展处于不同的历史阶段,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只有着力聚焦服务本历史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此阶段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才是我们力求所瞄准的发展方向。

作者:鲍贤俊单位: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