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铁道治安论文:铁道治安体系建构思索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本文作者:王缨军作者单位: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
当前,高铁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已具雏形,如旅客进站环节实现了全覆盖式安检;线路区间实施了全封闭防护,线路全线和车站站房区域内设立了视频监控系统和入侵报警系统;高铁车站和沿线设置了派出所和执勤岗亭,配备了相当数量的铁路警察和辅警人员,在运营时段对线路进行安全巡守和防护。但是,现有水平与全方位、立体化的高铁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目标仍存在一定距离。
(一)治安防控主体单一
高铁沿线人口密集,周边环境复杂,治安勤务工作量大,铁路公安机关治安防控力量较为薄弱。车站驻站民警除了承担车站治安管理和安检工作任务外,还要承担相关线路的治安巡防任务。由于铁路公安机关与地方公安机关在信息共享、警力配置、防控机制等方面协作不畅,铁路公安机关受管辖范围限制,导致高铁沿线危害高速铁路运输安全的高危人群处于半失控状态。社会治安防控资源整合不够,铁路公安机关与铁路企业保卫机构、地方基层组织、社区治安志愿者尚未形成合力。
(二)物防基础设施不足
由于对危害高铁运营的治安风险评估不足,高铁基础防护设施的设计存在缺陷,目前正在施工的高铁项目和已投入运营沿线的物防基础设施标准亟待提高。如高铁沿线的牵引变电直供分区所、分区所和AT所按照无人值班设计成为治安管控盲区,基站无围墙或围墙偏低成为易侵害对象;低路基和地面区段防护栏(墙)设计高度不够等,增加了治安防控的难度。
(三)技防系统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由于高铁沿线地理环境复杂、列车运行速度快、震动和电磁辐射强,作为高铁安全运输系统新亮点的监控系统受到较多干扰。如视频监控点位置分散、跨度较大的视频监控器工作环境恶劣、视频分析环境复杂、摄像机抖动等,致使危及高铁运输安全的沿线通讯电缆、信号设备被盗案件不能及时发现。同时,高铁监控系统主要用于铁路运输系统调度、供电等各个业务部门,满足防灾减灾、救援抢险和应急管理等多种需求,未与铁路公安机关共享,在高铁治安防控中没有发挥其作用。
高铁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思路
高铁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是:根据高铁系统治安特点和铁路公安工作的现状与基础,注重警务机制创新、科技手段应用和警务资源有效整合,有针对性地加强“三张网”建设,构建专群结合、硬防控与软防控结合、点线面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结合,集预防、控制、管理、处置、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全天候、全方位、立体化的治安防控体系。
(一)推进“三张网”建设,实现立体化治安防控
1.沿线物理防控网建设
提高物防标准,提升高速铁路运输区域的抗侵害能力。铁路公安机关应根据铁路运输区域的治安状况以及各类案件的作案手段和特点,加强对铁路物防设施检查力度,分析已有的物防设施及条件,及时发现高铁自身防御中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点,结合不同运输区域空间和环境特点,制定防护栏、通讯电缆防护、基站围墙等物防硬件设施的参数和标准,积极向铁路部门提出建议,在高速铁路设计、建设和升级过程中,尽量减少运输区域防控的空间死角,有效阻挡潜在危害的入侵,为制止犯罪争取时间。
2.技防视频防控网建设
落实科技强警战略,加强和完善高速铁路运输区域技防网络系统建设。随着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全程数字化、网络化的视频监控系统在安全防范工作中的优势愈发明显。高铁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应加大技防经费的投入,充分发挥技防视频监控系统预警、制导、辅助决策的作用。铁路公安机关应协调铁路企业,将治安防范系统中的技防子系统需求融入高铁综合设计方案中。依托勤务指挥平台,利用警用车辆定位、便携式单警定位、图像监视、视频移动报警、定格抓拍以及多种图像处理与跟踪等多种功能,在高铁沿线的车站机房、基站、信号中继站以及重要的技术设备区域建立监控和报警网络系统,加强对信号、运营调度、牵引供电等信息传输要害部位的技防投入,采用“人巡”与“机巡”一体化的警务方式,提高对高铁运输区域周边环境的控制能力和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的能力。
3.巡逻防控网建设
实行分层划区、网格管理。高铁沿线派出所应根据车站每日到发旅客量和区间运行时间,分析客流变化规律和运行时空特点,找准每日、每周的客流高峰时段和线路周边社情敌情,按照“合理调配、弹性用警、有效覆盖”的布警原则,以警情引导警务,改革值勤队勤务模式,在案件高发时段有效补强警力,以保证重点时段警力充足,避免警力资源的浪费。推行错时工作制、主配班制等,灵活运用巡逻方式,把警力最大限度地摆在面上,提高见警率和管控率,实现由被动警务向主动警务、由全时警务向实效警务的转变。
(二)完善“五个机制”,确保高铁治安防控体系高效运行
1.完善站区多警种联勤协作机制
根据高铁候车室开放式设计的空间特点以及治安、刑警、交警等警种勤务特点,完善站区多警种联勤协作机制。首先,实行安检与值勤一体化。对旅客进站、候车、乘车区域进行全方位管控,对安检的各个环节,实行定人、定岗、定责管理,确保人身、行包、重点物品检查率达到100%。同时,执勤民警利用警务通开展查缉追逃,对重点旅客进行盘查甄别,及时发现嫌疑人员,实现岗位民警一警多能。其次,实行交管与巡逻一体化。建立交警巡逻盘查机制,交警在交通疏导、纠正违章、打击“黑车”、日常巡视过程中,充分利用手持信息查询系统,对可疑车辆及人员进行信息查询,及时清理闲杂人员,有效净化站区及周边环境。第三,实行治安与刑侦一体化。派出所组建治安刑侦队,充分发挥治安刑侦队民警流动能力强、便衣形式利于打击的优势,在站台、地下出站口等客流较为集中、易发生治安和刑事案件的重点部位,适时开展有针对性的打击清理行动,维护站区良好的治安环境,降低刑事案件发案率。
2.完善横向协作联动机制
依靠各级政府,努力把影响高铁运行安全的潜在危害化解在萌芽状态。重点加强高铁“公跨铁”桥梁的管理,在桥头设置减速带、防撞墩,派专人看守,动车通过时限制车辆通行。依靠地方政府,采取限行、限重等措施,消除安全隐患,确保高铁运输安全。与地方公安机关密切协作,主动将危害铁路运输安全高危人群的管控纳入地方公安机关的人口管理工作,实现铁路运输区域与地方行政区域无缝对接,形成综合性、整体性的管控格局。
3.完善社会力量动员机制
突破现行体制、机制,由以往“铁路公安机关、铁路内部单位”构成的二元主体,向“铁路企业、铁路公安机关、地方公安机关、地方基层组织”四元主体转变,构建“四位一体”的管控模式。动员和整合社会治安防控力量,建立由铁路辖区民警、社区民警、居委会干部、治安积极分子、家长等组成的联合会,由铁路辖区民警牵头,定期召开例会,及时沟通有犯罪前科和吸毒人员的思想、表现、工作、生活、经济、社交圈等信息,加强对重点对象的教育和管理。
4.完善突发事件应急机制
引入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从人员素质、设备质量、管理制度、环境影响等方面入手,全面排查运输生产各个环节存在的安全风险;健全应急救援体系,明确各部门职责;强化应急救援实战演练,全面提升高铁应急救援能力,做到应急有备、处置高效。
5.完善信息整合共享机制
铁路公安机关应依托地方公安机关的有关数据库,建立危害铁路运输安全高危人员数据库。充分利用高铁沿线视频监控系统和网络技术,与铁路企业建设的站区视频监控系统、要害部门和要害单位报警系统联网共享,及时发现和分析警情,为动态管控、预警研判提供信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