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乡村社会治安状况的原因分析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乡村社会治安状况的原因分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乡村社会治安状况的原因分析

一、保南地区农村社会治安现状

通过此次走访调查,笔者了解到,由于受到农民经济收入增加和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等因素的影响,农村的社会治安呈现了一些新的状况。

1.传统的刑事犯罪仍然是影响农村社会治安的主要因素。一是盗抢案件,尤其是入室盗窃在农村的发案率极高。二是因宅基地、耕地、农田灌溉、邻里纠纷等问题所引发的伤害案件时有发生。三是多种手段的诈骗案件在农村也呈现高发态势,尤其是以骗婚为手段的诈骗案。近日发生于河北邯郸地区的“云南新娘集体逃离,致使众多农村男青年人财两空”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并为凤凰网、腾讯等各大网站所关注。在保南地区的部分农村也存在这样的个案。四是在利益的驱使下拐卖妇女、儿童案件也日益猖獗。五是破坏电力设备、设施的犯罪频发。地处保南地区的望都、满城、清苑、定州等县市处于华北平原的腹地,有广阔的农田,为保障农田灌溉基础水利设施的配置也相对完善。这些农田水利设施尤其是电力设备则成为不法分子实施盗窃行为的目标。每年的冬、春两季都是这类案件的高发期。据笔者走访获知,仅2013年3月至4月,隶属定州市号头庄乡的3个行政村被盗变压器就有11台之多,不仅给地方政府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还直接影响了这些地区的春季播种和灌溉。

2.婚姻家庭关系呈现复杂化的发展态势。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方面的转变,同时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也随之形成,家庭暴力、不赡养老人、不抚养子女、非法同居、轻率地对待婚姻导致农村的离婚率连年攀升、一方外出务工或者双方异地务工夫妇的出轨行为等,这些都严重地扰乱了农村正常的生活秩序,影响了农村家庭和社会的稳定。

3.农村群体性事件和涉农问题的上访案件时有发生。河北省2005年至2010年先后发生了“定州6•11土地征用”、“廊坊10•19铁路征地”、“滦县民警打伤群众”等一系列典型群体性事件,尤其是发生在2005年的定州“6•11事件”更是在全国引起了轰动。这些事件给农村的社会稳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4.农村交通事故频发,而且逃逸现象严重。在国家惠农政策的扶持下,广大农村开展了“村村通公路”工程,以改善农村的道路状况,但是交通问题也随之而来。公路质量不高,低级公路占多数。窄、陡、弯是农村公路的突出特点,这些公路均未列入交通部门的养护范畴,而且在这些路段上均未设置交通标志。在农村,许多村民出行,大多是骑摩托车,经济好转之后在农村购买机动车的村民也越来越多,但是由于观念的影响,购买价格便宜、性能低劣的“二手车”甚至是报废车的大有人在。只买车不上牌,只开车不考证的现象也很严重。于是在农村就出现了车辆、车况参差不齐的现象。再加上大多数机动车驾驶人员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对机动车的结构不熟悉,对交通法规不清楚,从而造成交通事故,产生纠纷。更有甚者,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制裁以及承担经济赔偿而逃逸。

5.假冒伪劣产品,尤其是假农药、假化肥、假种子坑农、害农事件时有发生。经过笔者在保南地区的走访和调查,发现在广大农村的小超市里充斥着各种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以及日用品,尤其是在农村集市上摆摊的小商贩所兜售的食品、儿童食品更是没有任何安全保障,假农药、假化肥、假种子等农用品成为危害农业安全生产的重大杀手。这些问题也是影响农村社会治安的重要因素。

二、保南地区农村社会治安状况原因分析

(一)自然因素

1.地理特征。从地理特征来看,保定地处北京以南,素有“北京南大门”之称。京广铁路、京深高速公路纵贯南北,神黄铁路、津保高速公路横跨东西,交通便利。随着建设“大北京经济圈”战略构想的提出,从保定市向外扩展,在150千米半径内,构成了北京、天津、石家庄、保定等城市为主,拥有四千多万人口的多层次、大容量的消费市场。保定市辖4市、3区、18县,总面积2.2万平方千米,总人口1070万。保南地区的广大农村地势平坦,以平原为主,村落聚集。住宅的建筑结构以传统的北方民居形式为主,院落宽敞、纵深。这些条件也为犯罪分子实施非法活动提供了便利。据悉,在破坏电力设备、设施的犯罪活动中,拆卸变压器的行为不超过15分钟,几个小时之内该赃物就被转移到了外地。交通的便利也为拐卖妇女、儿童案件提供了可实施的条件。保南地区的民居特点又为入户侵犯财产的犯罪或是侵犯人身的犯罪提供了一定的便利。

2.人文特征。保南地区的农村是一个典型的熟人社会。村民由于与土地的耕种关系而形成的人际交往,再加上交织的姻亲关系,就更增强了这一熟人社会的特征。这些人文因素最终导致在农村人与人之间的戒备、防范心理较差,对于家庭财物以及未成年人的监管比较松懈,致使财产犯罪、拐卖儿童的犯罪在农村极易得手。另外,在广大农村还遗留一些“俗理”,例如结婚收取一定的彩礼钱。近两年来在保南地区的彩礼也随着物价的上涨而飙升。据调查得知,农村男青年要迎娶新娘入门需要过“一二三四”四道关卡:一是结婚用的新房一间;二是赡养老人和为结婚而产生的家庭债务两项,新婚家庭概不负责;三是由男方负责买给女方“三金”,即金项链、金耳环和金戒指,作为定亲信物;四是备齐四大件家用电器,现在还有外加一辆机动车的。在领取结婚登记证的当天也要有所表示,俗称“登记不登空”。一番下来,在农村结婚要花费十几万元至二十几万元。这无形就给靠天吃饭的农民增加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致使许多家庭的青壮年不得不在农闲的时节外出务工,积累财富。同时,产生了到外省“买新娘”的行为,诈骗案件以及拐卖妇女案件的发生就不足为奇了。在广大农村封建迷信思想还比较严重,这就为一些“会道门”、邪教等非法组织进行渗透、展开破坏活动提供了一定的市场。在农村还基本保持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劳作方式以及我行我素的生活习惯,导致部分村民的自我约束力不强,尤其是在参与交通运输时随意性很大。这是导致农村交通肇事案件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思想因素

涉及农村社会治安的思想因素,主要是相关主体对农村的社会治安认识不到位。这既有被害人个人的原因,也有基层组织工作不到位的原因。

1.基层组织。农村基层组织工作薄弱,这是影响农村社会治安状况的重要原因。一方面,乡镇政府在思想上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性重视程度不够,直接导致治理措施流于形式,没有充分发挥基层安保、人民调解的作用,治安联防队伍建设工作滞后甚至是没有,群防群治的力量不足。另一方面,村委会对社会治安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也不够。在村内存在联户联防组织、治保会、调委会建立不完善的问题,甚至部分村干部不再愿意承担治保调解工作,认为吃力不讨好,导致民事纠纷调解不到位、矛盾化解不及时、矛盾升级、民事案件转化为刑事案件。在此次问卷调查中,针对“本村的社会治安有无负责人员”的问题作答,有43%的被调查者回答“不清楚”,有10%的被调查者则回答“没有”。在回答村委的分工中是否设有专门的治保主任时,“不清楚”以及“没有”的回答反映了村两委对治安问题并未重视,没有及时向村民公布负责人及安排相应的治安措施。

2.村民。在思想上村民对社会治安的重视程度不够。这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熟人社会所形成的人际关系致使村民在日常生活中对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保护意识较差;二是文化素质较低直接导致了村民的法律意识相对比较薄弱。据调查得知,在农村人们的文化水平普遍为小学及初中。市场经济给农村带来了众多的致富机会,也将一些错误的观念输入村民的思想中,读书无用论以及一切向钱看的价值观念时下比较盛行。在经济利益和错误思想的驱使下,一些村民会不自觉地步入违法犯罪的泥潭。例如,为了利益偷盗本村或是邻村的婴幼儿并进行拐卖,在村两委会的选举中贿选以及威胁选民,称霸一方,为非作恶,通过走“捷径”购买到“驾照”,未经正规培训就驾车上路,对于安全及救援常识一无所知或是知之甚少,这些均是社会治安状况的典型表现。

(三)社会因素

1.城镇化进程对农村的冲击。城镇化一方面让广大农民体验到了生活的丰富,购物、出行的便捷,另一方面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使农村中的部分劳动力迅速转移出去,改变了农村家庭收入完全依赖土地的生存状态。保南地区农村种植的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可以开展大规模的机械化作业,因此在农闲时节,大部分家庭中的青壮年就会外出务工,只有老人、妇女和儿童留守家中。留守的这部分群体安全防范的能力相对较差,这也是影响农村治安状况的一个原因。

2.社会管理配套设施十分欠缺。城镇化进程给农民带来了类似城市的繁荣,而且在惠农政策的推行下,农民的收入得到了很大改善,年收入普遍得到提高。但是金融部门设在乡镇的分支机构很少,甚至没有,村民要存钱和取钱要跑很远的路,为了方便就把大量的现金存放在家里,这就产生了不安全的因素。此外,在农村的道路上、村口、路口普遍没有安装交通信号灯以及监控装置,对于发生在村内的交通肇事、抢劫等刑事案件,就非常缺乏这些视听资料所形成的电子证据。

3.基层组织建设的经费保障严重不足。在乡镇、村按照分工,均设有专门负责基层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人员或部门。但是由于经费紧张,相应的硬件设施不足,部分综治中心甚至没有独立的办公场所,从而无法正常开展工作,也就无法正常受理治安案件,致使其作用发挥有限。乡镇的派出所、法庭、司法所同样存在经费不足的问题,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4.地方警力不够。在我国警力缺乏是一个普遍的事实,在乡镇这一问题尤为突出。在保定市所辖的定州市号头庄乡共管辖15个行政村,村民四万余人,但乡派出所仅有警员5人(包括所长在内),警力严重缺乏。城乡之间警务工作的协调机制也不通畅,甚至处于瘫痪状态,市区警力到乡镇执行工作存在一定的困难。这些因素是导致发生于农村内的纠纷不能及时解决的主要原因。由于纠纷不能及时解决,警力不足,不能及时出警,往往会导致案件升级,民事纠纷转化为刑事案件。

三、改善农村社会治安状况的对策

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改善农村社会治安状况的有效措施。这就需要运用各种手段科学整合农村现有的社会资源,把打击、防范、管理、控制、建设等多种措施有机结合起来,建设全方位动态防控的一体化工程。

(一)积极展开人防

1.提高思想认识。主要是提高基层组织以及村民对农村社会治安重要性的认识。基层组织要将农村的社会治安工作安排到实处,确定负责人员,安排民兵巡逻,加大对本村基础设施的保护,加强对本村外来人员情况的掌握。从目前的调查来看,农村的外来人员相对较少,尽管如此,村民同样要提高防范意识,做好自卫防范,尤其是防范能力较弱的家庭要与周围邻居加强联系,展开共防。在处理群体性及上访事件时,要剔除“唯权力”意识和“一味的顺民”意识,要形成村民自上而下地管理与自下而上地参与相结合的沟通模式,避免使政府成为冲突直击对象的尴尬。以谋求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为终极目标,重视广大农民的权益。构建回应型政府,注重公共利益服务共享机制与社会福利保障体系的完善,及时、有效地缓解农村的社会矛盾,避免积聚到一定程度造成大爆发。

2.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法律意识。文化素质建设和普法宣传要在农村广泛地开展下去,以彻底清除违法犯罪行为滋生的土壤。通过树立一些有示范作用的文明新村、文明农户、文明家庭来扭转人们的道德观念,推动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在此次调查中,有58%的村民认为本村的闲散人员较多,因此基层组织要及时掌握闲散人员的动向,尤其是在农闲的时节,这对于社会治安来讲是很重要的。可以通过开展一些文体活动来活跃农村的文化生活,以避免聚众赌博和寻衅滋事的行为发生。现在各村均设置了图书室,还可以组织一些文艺演出来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要大力加强对农民的法律宣传和教育,以提高农民的法律素质,学会使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3.抓好乡镇的警务建设,强化对农村社会治安的管理和控制。在广大农村,普遍存在警力不足、装备落后的问题。这就要求乡镇派出所在面对现实困难的情况下,整合周边以及所辖区域内可以利用的资源,形成警民联防。一方面,与周边乡镇加强横向联系,当有大的治安事件发生时,可以及时、迅速地取得警力支援。另一方面,结合当前农村治安状况的实际,建立以乡镇综合治理部门和派出所为主导,以农村治安员和巡防志愿者为主体的联防机制。在村内可以吸收政治素质和身体素质过硬、法治观念和工作能力较强的村干部、党员以及复员军人作为巡防志愿者,以解决警力严重不足的问题。

(二)加大物防的投入力度

1.加大对农村治安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尤其是针对重点地区和重点交通路口要投资安装视频监控系统,鼓励有条件的农村企业安装视频监控和联网报警设备,加大乡镇政府机关、农村较大的学校、农村邮政、金融网点、村内主要路口视频监控探头的安装和覆盖率,有效发挥技防设施在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的作用。

2.加大警力建设以及治安联防建设的投入力度。从经济上要加大对农村警力和治安联防的投入力度,例如增加福利、更新警用设施等物质保障。在正规警力难以补给的情况下,要运用群众的力量,多村联合组建治安联防。

(三)广泛推进技防

推进技术防范设施建设是目前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条新途径。

1.建立农村治安防范网络。要保障农村的社会治安,建立农村治安防范网是十分有必要的。利用远程监控和即时报警等手段,广泛推进网络报警系统,形成以整体防范、联网报警、互助互救为主的农村治安防范网络。还要加强对技防资源的管理,以确保技防建设质量。在农村治安防范网络建设的同时,还要培养和储备好治安信息员,在村民中挑选有一定政治素质、思想作风正派的人担任信息员,及时收集、上报村内的不稳定因素等重大信息。

2.提高工作人员的执法水平。农村的治安问题主要集中在土地承包、征地补偿款的发放以及婚姻家庭、邻里、生产经营性纠纷等问题上,这就要求相应的工作人员在解决纠纷的方式上灵活、多变,防止激化矛盾。以农村基层组织为依托,联合乡镇派出所、政府、司法和民政等部门解决农村中的矛盾纠纷,运用情理、法理进行有效的排查和化解矛盾。农村社会治安的稳定以及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关乎着国家的稳定。建立有效的农村社会治安防范体系,实现城乡之间的快速反应、整体联动、全方位动态防控的一体化工程,是一项重要的社会治理方略。

作者:刘红程雨丝单位:中央司法警官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