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贫穷乡村人力开发状况与方略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贫穷乡村人力开发状况与方略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贫穷乡村人力开发状况与方略

本文作者:张艳娥作者单位:兰州大学

S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行以及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给陕北的经济发展带来了突飞猛进的增长,世世代代以耕种为生的陕北农民也开始了新的生活方式———半农半工或完全以打工为生。近年来,特别是2000年以来,随着经济的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资源型城市中来。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加快了农村经济的增长,提高了农民的整体素质,但是由于农民受科技文化的限制,农民外出打工只能从事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工资待遇低的粗活、累活,因此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S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优势分析

第一,交通优势。S县自古以来交通便利,四通八达,是连接陕、晋、宁、蒙四省区的交通枢纽,也是呼包省区的交通枢纽,亦是呼包银榆经济带向东、向南出口的新交通枢纽。目前,S县农村公路建设已全面展开,截至2007年底,部分农村公路主村道油路(水泥路)和县乡公路改造已竣工,改建、新建农村公路48条1263公里,实现65%行政村通油路、70%行政村通砂石路、70%以上的行政村通班车的目标,使农村交通条件逐步得到改善,基本适应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便利的交通,为农民外出打工提供了方便,搬迁成本也相对降低,同时,也有利于引进人才和技术。

第二,资源优势。在盐岩资源方面,据地质资料表明,S县位于陕北石盐矿床的中心地带,氯化钠含量最高达99.8%,其他有害元素含量甚微;在天然气资源方面,通过实地勘探证明,S县境内储藏着天然气资源;在焦煤资源方面,根据府谷、吴堡石炭———二叠纪煤资源勘查成果,结合东部山西省河东煤田的地质特征和该区地震勘查解释成果,在收集并分析鄂尔多斯盆地聚煤规律的基础上,测算出S县域内和邻县一带预测资源量为21.57亿吨,可初步证明该区域有焦煤资源。因此,S县将以盐岩、天然气、焦煤开发转化为突破口,努力建设陕北的盐化工中心,形成框架牢固、技术先进、规模较大、在省内外有重要位置的新型现代化盐化工及载能工业基地。

第三,发展态势良好。近年来,S县委、县政府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及时调整工作思路,使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保持了持续健康的发展态势。具体表现在:一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继续向前发展。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322元,比上年增长了22%;二是生态体系正趋向良性循环。目前S县县域内林草覆盖率达到26%,比过去提高了9个百分点;三是城市经济建设快速发展。

2.S县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分析

第一,农村教育观念落后,职业教育发展不够。农村人才培育应包括两类:“一是技术专门人才;二是技术推广人才,也就是能在农村领导农村改造生活事业的人”[3]。目前,S县农村教育背离了农村的发展需要,它教人离开农村,教人鄙视农村,教人羡慕城里,走向城里。这样的教育环境下许多在农村培养出来的人才却大量流入了城市,导致农村人才更加缺乏。

第二,女性人力资源丰富,但开发不足。在农村,传统的男耕女织观念依然存在。近年来,虽然有不少妇女已加入到创业行列,但农村仍然存在大量闲置的女性劳动力,她们要么是受传统观念的束缚,要么是依据传统观念而留在家中,加上自身能力的限制,使得女性劳动力资源无法得以充分的利用。因此,对女性人力资源的开发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第三,生育观念、婚姻观念落后。近年来,S县的人口控制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一些偏远山区重男轻女的现象依然存在,弃婴、虐待女孩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导致部分地区的性别比例严重失衡。此外,农村的婚姻观念十分落后,农村存在大量未达到国家法定结婚年龄而结婚的现象,甚至还有我国婚姻法禁止的疾病患者结婚和近亲结婚的现象。这些情况给我国的人口控制工作无疑加大了困难,也为我国人口质量的提高出了难题。

对S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建议

针对S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搞好对S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就要大力加强教育培训工作,通过各种手段加快人才培养步伐,加强对潜在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对已发现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等。结合实际,就如何搞好S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创新农村教育制度,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地方各级领导应切实把教育放在超前发展的位置,进一步加大教育投资力度,提高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及人均占有水平,应加大自上而下的教育经费转移支付力度。此外,应继续抓好“县、镇、村、组、户”的五级管理,发挥驻村干部、包村干部的直接指导优势,搞好乡镇企业支农支教。

第二,建立和完善劳动就业培训机制,加强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各级政府应从实际出发,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加大对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的投入,以“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4]为原则,分类培训,注重实效。要装备文化技术学校,购置一些必需的教学设备和科技图书。要采取多种培训方法,提升劳动力就业竞争力。加强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也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一大举措。此外,还要对农民工进行法律知识教育。由于农民工文化程度的限制,农民工对法律更是一知半解,这就是不少农民上当受骗的原因之一。因此,政府应加大普法教育工作的力度,加强农民工的法律知识,让他们知法、懂法、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第三,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地方特色经济。2000年以来,县委、县政府结合自然条件和农民多年来的生产实践,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核心,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在原来“果、油、薯、菜、畜”五大主导产业的基础上,引导群众按照“近期抓羊草、远期抓枣桑、长期抓劳务”的战略思路,发展壮大草畜、红枣和大棚果菜产业,重点发展劳务输出、红枣、畜牧三大主导产业,在黄河沿岸的乡镇发展红枣加工企业;在丘陵沟壑区重点发展种草养畜、种桑养蚕业;把劳务输出作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一项重要产业来抓。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就必须接受新的实用技术培训,这不但提高了农民的技术水平,培养了一批乡土科技人才,而且还实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大农业内部的转移。

第四,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实施“回乡创业工程”。目前,S县农民收入主要有三条渠道:农业、乡镇企业和劳务收入。劳务经济使农民收入增加,优秀的外出务工者不但提高了自己的劳动技能,而且还把先进的技术和思想观念带回农村,为本地农民创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此外,政府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一批有资金、懂技术、会管理的外出务工者回乡投资创业,对其所创办的企业,县、乡(镇)政府要将其纳入中小企业担保基金范围,提供一系列优惠政策,走一条“劳务输出—自我成才—回乡创业—共同富裕”之路。

第五,政府做好信息服务工作。政府应抓住科技兴农的快车,建立和完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市场,建立电子政务,为农民提供农业新闻、农业技术,就业信息、技术培训等服务。鼓励农民创业,给农民创业者提供适当的政策倾斜,为其搭建广阔的创业平台。通过绩效评估挑选出产量高、效益好、市场潜力大的产业,把这些产业作为重点发展产业,利用新闻报道、报纸等把这些产业打入省内、省外市场。

总之,开发S县农村人力资源是解决农民问题、是实现经济社会的战略选择。S县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在交通区位、资源等方面占有一定的优势,但其在就业、科技等方面存在着严峻问题,其原因主要是农民自身能力差,对环境变化适应能力弱,政府的决策不到位,工作力度小,对农村的了解肤浅,缺乏深入细致的调查和分析,导致农村发展滞后。政府应抓住西部大开发这个机遇,强化农民的人力资源能力,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各级领导做好本职工作,对农村存在的问题要进行实地考察,与农民面对面交谈,了解农民的真实生活,及时解决农民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村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