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聚集性输液反应原因及控制措施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细菌学结果治疗室空气静态下达标率81.82%,动态下细菌含量大幅增加,经鉴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酵母菌、溶血巴斯德菌、卡他布兰汉菌等;护士手细菌数均未超标,且未检出致病菌,见表3;开启的大输液橡胶瓶盖表面77份,阳性结果21份,阳性检出率与开启静置时间成正比,见表4;送检剩余药液18瓶,阳性2瓶,其中1瓶培养出卡他布兰汉菌,另1瓶为霉菌;血培养10份,阳性2例,1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为大肠埃希菌;与输液反应同一批号未开封的药液、注射器、输液器送检共计26件,进行热原检测和细菌培养,结果均为阴性。
疾病谱基本相同普外一科发生12例31例次,其中肝病患者9例27例次,分别占75%和87.97%;消化科发生9例12例次,其中肝病患者8例10例次,分别占88.89%和83.33%。说明输液反应与患者的病理、生理有关。肝病患者耐受性差、免疫功能低下、药物排泄速度慢、解毒功能障碍、血浆半衰期长、血浆蛋白低、血浆中有活性的游离药物增加、药效过强,易发生不良反应[2]。
治疗室环境较差检查发现其二个科室的治疗室存在大量卫生死角,如无菌柜顶部、制度牌框、储药柜、治疗台、治疗车表面、治疗盘、空调页面及过滤网、窗帘布等处存在大量灰尘,治疗室堆放杂物,洗手池漏水,环境潮湿等。监测结果表明,其治疗室动态下空气细菌合格率低,且密度大幅增加。因为微生物常常以尘埃为载体,作为生存媒介,而且尘埃粒子会阻挡紫外线的穿透力,影响消毒效果。所以,保持治疗室环境清洁无灰尘对防止配药过程药液污染,有效预防输液反应至关重要。
配药操作存在不规范现象静脉输液过程中护士操作不当也是造成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3]。如护士在切割安瓿前后对切割点不消毒,而且习惯将批量安瓿剥开然后逐一抽吸;为了增加输液瓶内压力,将外界空气注入瓶内;护士为了防止液体接不上,常将多组药液提前配置,由于储存的环境不洁,橡胶瓶塞加药反复穿刺,这样尘埃粒子借重力作用不断滴落在安瓿内以及开启的输液橡胶瓶塞表面,如果对暴露的瓶塞表面不封盖,护士在更换点滴药液时对瓶盖消毒不到位,尘埃粒子随输液器穿刺带入瓶内,由此造成及高的污染。
为非抗菌药物输液反应的药物均为维生素类、氯化钾、中药制剂和氨基酸等非抗菌药物。笔者认为,由于上述药液不具抗菌活性,如果药液在配药过程中一旦发生污染,细菌(如肺炎克雷伯菌、肠杆菌属、铜绿假单胞菌)容易在25℃的葡萄糖、生理盐水中生长,念珠菌容易在氨基酸中生长,如遇免疫功能低下如肝脏功能不全病人,解毒排泄速度慢,易引起外源性输液反应的发生。另外,直接入血的中药制剂,含有多种成份,若配制过程操作不当,可产生沉淀,引起微粒叠加超标导致机体不良反应。含K+药物引起的输液反应除药物本身的作用外,可能与滴速过快有关[1]。
发生反应的时间相同二个科室都主要发生在11∶00~13∶30这段时间,据调查这一时段输入的药液是早班护士于早上一次性集中配制的,据调查配制后静置时间都在1.5~2h以上。液体提前配置备用,由于储存的环境不洁,放置时间过长,药液发生分解或聚合而产生杂质易引起输液反应[4]。
严格治疗室清洁消毒管理制度治疗室的清洁消毒实行定班定岗负责制,责任到人,护士长负总责。配药台、治疗车和治疗盘每班用25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储药柜、无菌柜橱顶、制度牌等物表每天用清水擦拭,地面湿式拖擦2次;空调页面及过滤网每周清洁1次;治疗室在配药过程中禁止打扫卫生,以免尘埃飞扬污染药液;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上午、下午各通风至少一次,每次30min;室内配置动态空气消毒机;拖把、抹布固定专用,每次用后消毒清洗。
加强药液配制过程的细节管理和培训进入治疗室应衣帽整洁,并戴口罩;配药前洗手;安瓿切割≤1/4周,并注意消毒,安瓿药液剥开后立即抽吸;静脉输入药液做到现配现用,如确需提前配制则必须注明配制时间,一般不能超过半小时,并将启开的输液瓶盖贴上瓶口贴;不能将外界空气注入瓶内,应尽量避免反复穿刺橡皮塞,加入药液后及时将空针拔下等。输注治疗感染预防应作为每个护士岗位培训的必须课,增强防范意识。
适当调节输液速度为肝病患者、年老体弱病人输入中药制剂,含K+药物时,应适当控制点滴速度,以防止药效过强、浓度过大而引起过度反应发生。由于静脉输液这一操作会破坏人体的防御屏障,输液反应时有发生,但对病人威胁最大的是输注相关性血流感染。笔者认为,治疗室空气、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护理人员配药过程的细节管理与无菌技术操作是预防外源性输注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关键,有条件的医院应尽快建立静脉配制中心。
作者:蔡永红周瑞芬单位: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