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调查分析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调查分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调查分析

1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对西安某高校本科生学习与发展的调查数据,调查中共发放问卷1300份,回收有效问卷1143份,回收率87.92%,其中男生占48.29%,女生占51.71%;理工科占55.03%(629人),文科占44.97%(514人);一年级占27.56%(315人),二年级占27.82%(318人),三年级占23.27%(266人),四年级占21.35%(244人)。调查问卷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基本信息,主要包括专业、性别、年级等资料;第二部分为学生学习与发展调查信息,具体包括学习目的与习惯、学业挑战性、师生互动、课外活动的丰富性、校园环境支持度和大学教育的收获六个维度;第三部分为对大学生学习发展调查的建议和意见。

2结果分析

2.1学习目的与习惯

2.1.1学习目的

从调查统计来看,66.32%的学生的学习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自身素质、找份好工作,只有18.29%的学生选择满足自己兴趣与爱好,且有1/4的学生不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从不同年级分析来看,虽然一年级到四年级选择“提高自身素质、找份好工作”的学生均是最高的,但随着年级的增长呈递减趋势,由一年级的73.65%下降到四年级的51.23%,而满足自己的兴趣与爱好则随着年级增长而呈递增趋势。

2.1.2学习习惯

从课前预习方面来看,各年级平均有高达52.49%的学生课前不预习,一年级到三年级的学生中,总能预习的学生仅占5%及以下,四年级中总能预习的学生则提高到了17.62%,表明学校应有针对性地改善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二年级不预习的学生更高达66.98%,值得特别关注。从课堂上学生听讲情况来看,总能注意听讲的是11.64%,75.15%的学生表示一般能在课堂上注意听讲,这表明大多数同学课堂学习状况正常。但有13.21%的学生上课不能专心听讲和积极思维,同时有18.46%的学生不记笔记。这表明少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还是不容乐观的。统计数据还表明,在上课记笔记方面,人文类学生比理工类学生记笔记的情况稍好,从不记笔记的人文类学生为14.25%,而理工类则达21.18%,女生课堂记笔记的情况比男生好一些,从不记笔记的女生为12.18%,而男生则达25.18%。就课外的学习投入时间来看,学生每天课外学习投入时间1~2小时的占到33.60%,投入2~3小时的占到37.53%,合计达71.13%,仅28.87%的学生课外投入学习的时间在3小时以上。从年级分布来看,随着年级的升高,课外学习投入时间有逐步延长的趋势。统计数据表明:学校的学术网络数据库使用情况不容乐观,有42.43%的学生从不使用学术网络数据库。

2.2学业挑战度

数据表明,目前学生学业挑战度普遍不是很高。首先,从课程内容上而言,80%的学生认为课程内容强调记忆性的内容较多。其次,仅有33.25%的学生认为课程作业很难,而认为课程作业不太难和不难的同学达66.75%。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不同学科间学生的学业挑战度有较大差别,41.35%的理工类学生认为课程作业很难,仅有20.71%的人文类学生认为课程作业很难。从考试难度上分析,71.13%的学生认为考试不太难和不难。最后,从毕业论文、学年论文、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等的要求上分析数据,依然是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要求一般和不高,平均仅有30%左右的学生认为要求很高。进一步从学科类型、年级、性别上详细分析比较上述指标,理工类学生认为难的比重要高于人文类,其他维度的区分度不大。从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学校学生的学习挑战度不是很高,相比较而言,理工类学生比文科类学生的学业挑战度稍高。

2.3师生互动

调查问卷中通过课堂是否积极发言、与老师讨论各类问题的频率以及与联系老师的途径等方面考察师生间的互动状况。从统计结果来看,在教师提供发言机会方面,51.53%的被调查学生认为课堂上有一些发言机会,但31.85%的学生却认为发言机会很少,认为发言机会比较多的仅占16.62%;从学生发言的积极性来看,有32.46%学生上课从不积极发言,54.50%的学生也只是有时候发言,经常发言的仅占13.04%。且大四的学生在课堂发言方面表现更为积极。可见,教师提供给学生发言的机会不够多,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也不高。与此同时,我们分析学生与老师讨论诸如课堂没听懂的内容、学科竞赛、考研准备和就业创业等问题方面的调查结果数据,总体来说师生间的交流相对较少,一半左右的学生没有与老师探讨过上述相关问题,尤其是从未参加过教师的学术沙龙或研讨活动的学生达54.85%。同时也发现,在这几项指标上大四学生的参与度显著高于其他三个年级。从调查数据来看,虽然90%的学生认为课外可以通过见面、电话和发邮件等多渠道联系到老师,然而从前述几个问题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课堂外,师生间的沟通互动相对较少。

2.4课外活动的丰富性

从课外活动的丰富性角度来分析,学生参加学术活动的类型主要集中于学术性讲座,所占比最高,为63.17%,其次为学科竞赛、辩论赛,以及征文演讲等。从年级来看,学术讲座、学科竞赛、辩论赛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这几项是随着年级升高而递增。从学生参加学术活动次数的调查数据可以发现,有1/4的学生一年里从未参加过学术讲座,而大多数学生所参加的学术讲座也仅为1~3次。调查数据还表明,课余时间兼职学生很少,参加党团和社团活动的次数也并不多。可见,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的学术活动、社团活动等仍显不足。

2.5校园环境支持度

该维度问题设计从学校给予学生的学业支持、评价与学校人员的关系及对学校的认同感3个角度入手,共涉及8个问题。从统计结果不难看出,整体而言,学生对学校无论是硬件环境如图书馆、实验室,活动中心等硬件设施,还是如校风学风、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制度等制度建设,以及遇到心理、人际关系等问题能否得到解决的支持体系等都较为满意。

2.6大学教育的收获

绝大多数学生均认为在学校的教育是有收获的。总体而言,四个年级的学生均认为大学教育对自身的提高收获颇多。一年级的学生在合作精神与能力、人文素养、沟通与交流能力以及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方面的收获比较突出,满意和较为满意率在93%以上。四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方法、自学能力、实践能力、沟通与交流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的收获很大,满意和较为满意率在93%以上,二年级和三年级的统计数据趋势较为接近,满意和较为满意率在80%和90%之间。

3对策建议

综上所述,学生对校园环境支持较为满意,对大学教育的收获比较认可,但存在师生缺乏有效互动,学生学习投入不足和学业挑战度不高等问题。针对上述分析结果,提出以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对策建议。

3.1贯彻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正如潘懋元教授所说,长期以来人们忽视了对作为教育主体的大学生及其学习的研究,忽视了从教学的本源上解决质量问题。以往大学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由此工作重心是抓教师、抓教学内容。而高校人才培养的中心任务是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教”的质量最终应体现在“学”的质量上。所以高校应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即从“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向“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创造知识”转变,从“课堂、教师、教材”“老三中心”向“学生、学习、学习过程”“新三中心”转变,真正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进一步建立基于学生学习与发展成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改变结果性评估为过程性评价。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价方式,及时有效地跟踪评价学生在学习阶段的学习效果,并及时反馈到培养体系与课程改革中。

3.2适度提高学业挑战度

从调查数据可以发现,学生学业挑战度普遍不高。具体表现在:学生课外学习投入时间明显不足;学生认为所学课程内容多为记忆性的知识,对复杂问题的分析较少;在课程难度、作业难度和考试难度等方面,大多数学生认为不太难或不难。众所周知,富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学业任务对大学生的学习和学业成就而言至关重要。长期以来,我国本科教育中主要是强调记忆性的知识,对高级认知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适度提高学业挑战度,引导学生学习过程的投入,促进学生学术参与非常必要。当然其内涵不是简单地增加知识点和作业量,而是要突出分析、应用、创新等高阶认知目标在教学活动中的体现,更要凸显跨学科知识以及知识和实践的联系。

3.3进一步增强师生互动

有效的师生互动对提高学生学习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师生互动是中国高校与国外高校有显著差异的指标,而这一指标显著影响学习成效或教育收获。长期以来,我国师生之间缺乏有效地互动,教师习惯了讲授式的知识传授,学生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缺少主动思考和积极投入。本次调查结果表明,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课堂外,学生与老师间的沟通互动相对较少,教师提供给学生发言的机会不多,同时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也不高,一半左右的学生没有与老师探讨诸如课堂没听懂的内容、学科竞赛、考研准备和就业创业等问题,尤其是从未参加过教师的学术沙龙或研讨活动的学生达54.85%。因此,教师需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积极进行课程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学术参与。同时,学生要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培养深度学习的方法,勇于质疑探讨,积极交流。

作者:苗玉凤 王得忠 初建玮 单位:西安邮电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