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调查分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开展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路径研究,为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提供实证参考。为更好地了解高等职业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实际,课题组选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设计调查问卷开展调研。本文将就问卷调查情况进行总结汇报。
关键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
一、问卷设计与调查对象
本课题组教师成员均为具有多年从事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如何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质量,一直是课题组教师成员长期思考与努力解决的问题。为了更加准确地了解和把握近些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成效,笔者一致认为应该从教师和学生两个向度了解教改实际。因而,笔者设计了两套教学问卷,其中一套问卷的调查对象是教师,另一套问卷的调查对象是学生。问卷以选择题为主,设计五个方面的调研题目,内容涵盖教材使用、课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思考与建议等方面。在调查中,共发放教师问卷50份,回收有效问卷43份;学生问卷500份,回收有效调查问卷485份。
二、问卷调查结果与数据分析
1.在教材使用上,根据各个学校的实际,40%院校主要以教材体系组织教学,50%学校以专题形式整合教材内容分别进行教学,还有10%的学校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尝试进行微课教学。从教学反馈意见看,这三种教材处理方式各有利弊:80%的教师认为,以教材体系进行教学,能够保证教学内容清晰,章节明快,学生一目了然,能够跟上教师教学进度;但是假如教学重点、难点不突出的话,容易导致“内容太多、讲不完”的结果;90%的学生则认为,假如教师仅是照着教材宣讲,重难点不突出、没有延伸拓展与发挥的话,容易造成“照本宣科”的刻板影响,失去对课程学习的兴趣。90%的教师认为,根据学生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开展专题教学,能够让教师灵活处理教材,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研究特长,丰富和深化教学内容;但是90%的学生既认同专题教学能够避免恪守教材弊端,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充实、有趣外,也容易由于教师拓展内容太多,造成“有时和教材相距甚远”的印象,会问老师“讲到哪了”“考试要考哪些内容”等问题。80%的受访者认为,根据教学内容适时选择微课教学,能够让某一个问题深入分析、释疑解惑,但是容易造成碎片化的一种效果,而且“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不能等同于一般的专业课,需要一种课堂气氛和情境的渲染和互动,才能起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如何发挥微课在教学中的作用,是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2.在选择的授课类型上,大多数受访院校都选择了“理论讲授+实践”的方式,没有学校是单一使用“理论讲授”“实践课”“网络课程”的方式组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差别主要在于不同学校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实践教学项目。90%的受访者认为,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实践项目,能够给学生展现自我、锻炼能力的平台,提高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但是,也有10%的学生反映一个问题,就是有个别同学在小组合作完成的过程中消极怠慢、不配合;甚至有个别小组作业通常就是由那两三位同学完成,其他同学就“搭顺风车”。
3.在教学方法上呈现出多样性。所有受访者表示当前都是在多媒体教室环境下进行教学,但是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效果也会呈现出差异性。特别是组织教学端和受教端的反应呈现出一种预期和现实的不对称性。在调查中,80%的教师表示,在教学PPT制作的时候,会花很多时间精心设计课程导入,综合运用新闻播报、案例、名人名言、小组讨论、视频、音频、学生活动等多种手段组织课堂教学。但是,就实际教学效果来看,仅50%的学生觉得“满意”“比较满意”,认为“不太满意”“不满意”的学生当中,40%的学生选填了“枯燥、索然无味”,35%的学生认为有个别老师是“照屏宣科”,25%的学生认为“教学手段比较单一”。
4.在教学评价这一模块,80%的受访院校采用动态评价方式,也即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实践及期末考试/考核”三部分组成,只是各部分在课程成绩构成中的比例会有差别,有的院校采取“20%、30%、50%”的比例,有的院校采用“25%、25%、50%”的比例,还有一些院校采用其他的比例。80%的受访学生比较认同课程成绩采用动态、按比例构成的方式,但是也有10%的同学提出,对于实践这部分成绩,小组成员中因为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有差别,特别是个别学生会“搭顺风车”,所以,应该更加细化考核。5.在“思考与建议”这一栏,填的意见比较多样化,分两类陈述。教师层面,主要的建议有:加强同行经验交流,丰富教学案例,搜集与课程相关的经典和最新视频,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学生层面,主要的建议是:突出重点难点,丰富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增加课堂互动。
三、评价与对策
1.评价以上调查数据,我们认为,基本上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当前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改革的实际。首先,值得肯定的是,为了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质量,一线教师们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与努力,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例如,能够立足于高职学生的理论认知水平基础上,进行教学内容的有效整合;在课堂类型上能够突破单纯的理论灌输的教学模式,寻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微课教学、甚至网络教学等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以此增进教学实效;在教学方法上,能够综合运用图文并茂的PPT、声音、视频、讨论等多种手段进行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眼看、耳听、动脑思考、开口表达的积极性;在教学评价上,采用成绩按比例构成、动态评价的方式,能够比较客观地记录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
第二,对于教学安排,大多数同学能够积极给予配合;对于老师的付出和努力,能够给予肯定。第三,更加值得肯定的是,无论受访的是教师还是学生,绝大多数受访者都能够秉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填写调查问卷,并能够围绕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质量的目的,反映问题、献言献策。实事求是,是我们开展调研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有了调查之后,还必须对调查资料科学整理和分析,才能最大化地发挥它的科研价值。我们认为,在肯定取得的成绩的同时,也要直面存在的问题。只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才能进一步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质量,这是本课题研究的最主要目的。
经过认真的讨论与研究,我们认为,当前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在教材内容处理上,存在着一些随意性。这种做法是达不到中央的精神和要求的,有违严肃性和科学性。因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在课程性质上,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以马列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逻辑主线,依据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和提高法律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因而,在实际教学中,假如以专题教学之名,掩盖学而不严之实,讲课的时候懂得就讲、不懂的就不讲,感兴趣的就讲、不感兴趣的就不讲,信马由缰、任意而为,这些做法,既有违教师职业道德,又不利于教师能力水平的提高,更是对学生的极大的不负责任。如何有效地将教材体系转化成为教学体系,应该是每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一线教师应该认真思考和严肃对待的事情。
(2)在授课方式上,实践教学部分的组织和评价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正如调查中学生反馈意见中提到,小组合作完成作业的实践方式既有利又有弊。假如小组成员学习态度认真、能够努力沟通与协调、能够群策群力合作完成实践项目,既能够深化对课程相关理论的理解和认识,又能够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如期达到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实践项目设计的目的。假如相反,若学生小组团队中有个别学生学习态度不认真、不合作、不配合,消极怠慢,不但对他自己个人学习提高不利,还会挫伤小组其他成员完成实践项目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甚至影响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达不到预期教学目的。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应该想办法扬长避短,采取有效措施规范实践教学项目的完成、规避消极怠慢“搭顺风车”的行为。
(3)教学方法的选择缺乏针对性。在调查中让我们始料不及的是,在教学方法准备上教师的预期和实际教学反馈之间的差距有点远。教师的努力和实际效果之间反差如此大,我们经过认真分析和讨论后认为,问题的关键可能还是在于备课还不够充分,特别是对教学内容呈现方式以及学情了解不够充分,对认知规律了解和运用还缺乏经验。
(4)教学评价体系不够完善。主要意见集中在实践教学项目完成过程中教师跟踪指导不足,对于消极怠慢现象和行为没能及时纠正,缺乏实践作业过程性监督评价体系。
2.对策
(1)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要上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确实不容易。因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内容十分丰富,涵盖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等方面,涉及政治学、哲学、伦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承担的教学任务是贯彻落实“以德治国”“依法治国”的重要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帮助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确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继承和弘扬爱国主义传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人生价值观。要在有限的课时内,将如此丰富的内容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需要有很高的理论水平和很强的课堂驾驭能力。因而,正所谓“艺高人胆大”,作为一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才是“正道”。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站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讲台上的老师们,在进行教材内容整合之前,必须认真学习领会党的精神和要求,必须先吃透教材,才能在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上既忠于教材又有所创新。
(2)提高教师师德修养。1957年,同志访问苏联时,对数千名中国留苏学子讲了一句话:“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认真不单只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方法。假如每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任课教师,能够在教学中真正落实认真的态度、贯彻执行认真的工作方法,就会真正潜心研究教材、研究学情、研究教学规律、研究教学方法,在教学工作中就会一丝不苟、追求精益求精的境界。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工作中,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作风,应该是教师的一种师德修养。身教胜于言传,无声胜有声,只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自觉提高师德水平、提高心性修养、提高理论素养,具有人格魅力才能增强理论的说服力、感染力,提高教学质量。
(3)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加强校际交流、新老教师交流,加快教学资源库建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中国所有高校一年级都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也是所有中国大学生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自从“05”方案实施以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已经开设超过十年。这些年以来,不同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开设、建设和教学改革过程中,肯定遇到过一些问题,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加强兄弟院校之间的交流和新老教师之间的交流,能够为研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规律、探索更加有效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方法、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质量,提供生动的教学研究范本和有益的经验参考;对于年轻老师来讲,也有助于年轻教师的成长。作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应该将共享发展的理念贯彻和落实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当中去。加快“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资源库的建设,是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的最好的一种方式。当然,这是一件工程浩大的工作,需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同仁共同努力。
(4)加强学生管理,完善考核制度。基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课程性质的特殊性,它和其他一般的专业课和文化课有所不同,所以,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组织教学上,课堂讲授依然应该是最主要的授课方式,网络学习、微课主要还是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另外,理论联系实际是一种重要的方法论,所以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安排恰当的实践项目,让学生在做中学,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既能减少教师“满堂灌”的压力,又能增进教学效果。为了增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应该让每位同学都真正参与实践中去,并且需要制定严格的考核体系,包括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测评,在学生互评环节,应该是小组成员匿名评价的方式。
参考文献:
[1]徐雪松.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路径[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2]储争流.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特点及教育对策探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
[3]张福堂.高职院校教师专业能力标准调查问卷分析[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作者:聂燕丽 单位: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杨姗,张晴 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禹城市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