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与分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为了解疫情下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本文对H学院2020届人力资源管理专业436名毕业生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通过使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存在就业难度大、求职压力过大、就业期望与现实情况差距大、过分重视短期利益、对就业促进及帮扶政策缺乏了解、高校开设课程和就业指导工作实用性不强等问题。对此,本文提出了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疫情;毕业生;就业;调查
1问题的提出
就业乃民生之本,“就业”一词近几年频繁出现在各大新闻媒体报道中。近年来毕业生人数呈现逐年上升态势,2020年的应届毕业生人数相比2019年增加了40万,达到874万。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毕业生的就业计划,就业形势变得更加严峻。本次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疫情下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探究疫情下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及影响因素,并给出相关建议。
2调查对象与方法
2.1对象。本次调查采用整体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法,以H学院2020届436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共问卷114份,回收109份,其中101份为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2.66%。从样本的性别和是否就业两方面来看,反映了整体的共同概况和总体特征,有较为显著的代表性。
2.2方法。本调查问卷共设计28个问题,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基本信息,包括被调查者的专业、性别、是否就业;第二部分包含就业压力和影响、就业意愿、就业认知、求职渠道、就业准备、促进就业措施、就业评价七个维度,是问卷的主体部分。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就业压力和影响。疫情对就业造成的影响:26.98%的毕业生认为疫情造成了企业阶段性经营困难、招聘岗位减少,从而导致了他们在求职过程中竞争压力增加,23.80%的毕业生认为疫情造成了经济社会停滞,复工复产延迟,岗位招聘延期,23.41%的毕业生认为疫情使他们产生焦虑、恐慌等不良情绪,11.51%的毕业生认为疫情造成交通管制、出行不便,14.30%的毕业生认为疫情对其就业造成了其他影响,如收入减少等。在就业压力方面,59.41%的毕业生表示自己的求职压力比较大,26.73%的毕业生认为自己的求职压力极大,仅有13.86%的毕业生表明自己的求职压力一般。就业压力对毕业生身体和精神上造成严重影响,身体方面,29.31%的毕业生因为求职压力出现失眠的症状,13.22%的毕业生因为求职压力出现头痛的症状,35.63%的毕业生因为求职压力出现脱发、头晕、厌食、易生病、浑身疼痛或者其他症状,只有21.84%的同学没有出现任何症状。精神方面,26.43%的毕业生出现迷茫的状态,25.99%的毕业生出现焦虑的状态,19.82%的毕业生出现紧张的状态,另外有27.76%的毕业生出现压抑、暴躁、害怕、愤怒等其他状态。
3.2就业意愿。面对疫情的影响,62.38%的毕业生选择到非公共部门就业,20.79%选择去考公务员,5.94%选择暂不就业,10.89%作了其他就业规划。毕业生对就业单位性质期望方面,35.64%打算到国有企业就业,19.80%打算到民营企业就业,17.82%打算到政府机关就业,打算到其他性质单位就业的占26.74%。在已就业的毕业生中,高达68.97%的毕业生在民营企业就业,12.08%的毕业生在国有企业就业,在其他性质单位就业的占18.95%。对就业地区选择上,88.12%的毕业生计划在珠三角地区就业,4.95%的毕业生计划在除珠三角以外的其他沿海发达地区就业,计划在上述地方以外地区就业的占比6.93%。在已就业的毕业生中,有89.66%的毕业生在珠三角地区就业,在长三角、京津冀地区工作的毕业生占比3.44%,在内陆地区就业的占比5.17%,在除珠三角以外的其他沿海发达地区就业的占比1.73%。在理想的就业行业调查中,39.60%的毕业生希望在计算机、互联网等IT行业就业,希望在教育、培训等专业服务行业和政府等非营利组织就业的毕业生占比均为15.84%,希望在广告媒体行业及贸易、制造领域就业的毕业生分别占比7.92%和6.93%,希望在金融、医药、房产等行业就业的毕业生比重很少,共计占比13.87%。已就业的毕业生中,在教育、培训等专业服务行业及计算机、互联网等IT行业就业的人数较多,分别占比20.69%和18.97%,在贸易、制造行业就业的毕业生占比13.79%,在房地产、建筑业及服务业就业的毕业生分别占比10.34%和8.62%,在能源行业、医药行业、广告媒体行业和政府等非营利组织就业的毕业生所占比例相同,均为5.17%,在物流、金融等行业就业的毕业生占比较小,共计占6.91%。在对薪酬期望方面,47.52%的毕业生期望月薪为3000~5000元,44.55%的毕业生期望月薪为5001~8000元,6.93%的毕业生期望月薪为8000元以上,只有1.00%的毕业生期望月薪为3000元以下。在已就业的毕业生中,75.86%的毕业生的月薪为3000~5000元,15.52%的毕业生的月薪为5001~8000元,8.62%的毕业生的月薪为3000元以下。
3.3就业认知。在求职优先考虑条件方面,把薪酬和福利待遇作为优先考虑因素的毕业生最多,占比高达25.76%,其次是看重行业的发展前景的毕业生数量较多,占比21.36%,17.97%的毕业生会优先考虑个人兴趣,16.61%的毕业生优先考虑的是专业对口程度,18.30%的毕业生优先考虑离家距离远近、工作稳定性等其他因素。在求职影响因素方面,社会实习和工作经历占比最高,达到32.25%,其次是专业证书和技能证书,占比17.03%。学校的知名度和所学专业、学历层次的占比并不高,分别为13.77%、11.96%和8.6%,其他如社会关系、求职成本等共计占比16.39%。在学校所学知识能否满足就业需求相关问题的调查中,认为能较好满足就业需要的毕业生比例是11.88%;认为能基本满足就业需要比例最大,为81.19%;认为与就业需要严重脱节的占5.94%;而认为完全可以满足就业需要的仅占0.99%。对国家就业促进、帮扶政策的了解程度方面,69.31%的毕业生表示对这些政策只是了解;对政策基本了解的占比18.81%;完全不了解政策的占8.91%;比较了解政策的占比1.98%;而完全了解政策的仅占0.99%。
3.4求职渠道。毕业生求职渠道选择方面,有35.74%的毕业生选择浏览人才网站,26.10%的毕业生选择参加校园招聘会和社会招聘会,17.67%的毕业生选择亲戚朋友关系介绍,10.44%的毕业生选择学校推荐、报纸、电视广告等渠道占比共计10.04%。
3.5就业准备。(1)求职准备方面,22.10%的毕业生去过相关的单位实习;20.97%的毕业生考取了相关职业技能证书及职业资格证书;17.98%的毕业生主动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14.98%的毕业生平时会搜集求职信息;13.11%的毕业生积极参加社团活动锻炼自己;10.86%的毕业生在校期间做了其他求职准备,如阅览有关求职书籍。(2)有关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作用方面,43.56%的毕业生认为学校开设的就业创业课程有些作用,35.64%的毕业生认为有点作用,但作用不大,13.86%的毕业生认为基本没作用,只有6.93%的毕业生认为非常有用,受益匪浅。
3.6促进就业措施。(1)对于学校应该采取的就业促进措施方面,29.08%的毕业生认为,学校应该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实习或实践机会;21.63%的毕业生认为,学校应该为毕业生提供准确有效的就业信息;12.41%的毕业生认为,学校应该组织校园招聘,增加招聘会的数量;期望学校提供就业指导和进行就业技巧培训的毕业生各占9.57%;7.09%的毕业生认为学校应该加强就业心理辅导,10.65%的毕业生认为,学校应该采取其他措施,如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规划、提供就业政策、法律指导和创业指导。(2)有关政府应该采取就业促进措施方面,31.52%的毕业生认为政府应该鼓励企业聘用应届毕业生,对聘用应届生达到一定比例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补贴;27.24%的毕业生认为政府应该联动各地高校,展开就业创业精准指导计划;17.51%的毕业生认为政府应采取积极的措施,比如提供较好的福利,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去工作;11.67%的毕业生认为政府应该推出公益岗位,为就业困难的毕业生提供岗位补贴;6.23%的毕业生认为政府应该完善入伍激励政策,并提高应届毕业生征集比例;5.83%的毕业生认为政府应该采取其他措施,例如为创业的大学生提供小额担保和创业奖励。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4.1.1疫情增加了毕业生就业难度。从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得出,26.98%的毕业生认为疫情使企业的生产经营陷入困境,招聘需求下降。与此同时,23.80%的毕业生认为大部分企业在疫情期间生产经营活动停止,岗位招聘时间延后,毕业生在短时间内无法就业。虽然企业的就业机会减少,但是62.38%的毕业生不改初衷,坚持就业,86.14%的毕业生面临严重的就业压力。因此,疫情下毕业生的就业更加艰难。4.1.2大部分毕业生觉得求职压力大,严重者出现不适症状。86.14%的毕业生求职压力较大。由于求职压力大,86.78%的毕业生会出现身体上的不适症状,最常出现的症状分别是失眠、头痛和脱发;84.16%的毕业生会出现精神上的不适症状,最常出现的症状分别是迷茫、焦虑和紧张。毕业生的求职压力过大,身体状态和心理状态都比较差,毕业生的心理问题和心理调适应该受到政府和学校的关注。4.1.3毕业生的就业期望与现实情况存在较大差距调查表明,许多毕业生的就业期望与现实存在差距。毕业生薪酬调查中,期望月薪在5000元以上的毕业生占51.48%,而在已就业的毕业生中,实际月薪在3000~5000元的毕业生占75.86%,仅有15.52%的毕业生月薪超过5000元;关于就业单位性质,35.64%的毕业生期望在国有企业任职,期望在政府机关任职和到事业单位任职的毕业生占比分别为17.82%和13.86%,已就业的毕业生中,68.97%的毕业生集中在民营企业任职,在国有企业任职的毕业生仅占12.07%,到政府和事业单位任职的毕业生占比不到7%。4.1.4大部分毕业生对就业促进、帮扶政策不了解为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就业帮扶政策,其中包括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西部计划、参军入伍、特岗教师等。在此次调查研究中我们发现,69.31%的毕业生对这些政策不了解,只有0.99%的毕业生完全了解国家的就业促进、帮扶政策。4.1.5高校开设课程及就业指导工作实用性不强。学生在真正进入社会之前,需要在学校接受4~5年的学习。显而易见,学生在学校内学到的知识直接影响他们就业的质量。调查发现,只有18.88%的毕业生认为学校所学知识能较好满足就业的需要,而认为知识完全可以满足就业需要的毕业生,仅占0.99%,这反映出学校开设的课程实用性较低。另外,只有32.76%的毕业生目前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完全对口,对口程度偏低,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教学内容的应用性不强。对于就业指导工作,只有6.93%的毕业生认为就业指导课程非常有用,而认为作用不大或没什么作用的共计占比49.50%。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学校开设的课程以及就业指导工作实用性不强,并不能满足毕业生的实际需要。
4.2建议。4.2.1对聘用毕业生的企业进行补贴。中小企业是吸纳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力量,但当前中小企业受疫情影响非常大,中小企业出现了裁员、用工减少、停止招聘等状况,吸纳能力降低。政府应当鼓励中小企业吸纳应届毕业生就业,对招收应届毕业生数量达到一定比例的企业,给予相关的补贴。4.2.2加大就业促进、帮扶政策宣传力度。为将针对毕业生的一系列就业促进、帮扶政策落实到位,政府及高校应该加大就业促进、帮扶政策的宣传力度。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开展宣传:在网上开展专栏,进行政策解读和答疑;投放公益性广告,加大群众对政策的熟知度;开展校园宣讲会,进行现场宣传。4.2.3丰富课程内容,加强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目前高校授课以课堂讲授为主,授课的内容较多停留在理论层面,学生缺乏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的机会。高校教学工作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还要重视应用能力的培养。在设置课程的过程中,高校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及咨询专业人士的方式收集用人单位的意见,针对用人单位实际的用人需求,调整课程内容,以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达到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在完成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后,学校应提供相应的实习、实践场所,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模拟实操,以提高课程的实用性、有效性。实习基地、实验室等场所是学生转化知识为能力,提高职业素养,累积实践经验的地方。高校应该加大投入建设实验室,并与条件良好、发展稳定且具有合作意向的企业强强联手,共同打造实习基地。高校还可以聘请企业人员到高校做兼职教师,将企业工作经验、工作方法带入课堂,进一步拉近教学与社会实际需要之间的差距。4.2.4加强就业指导工作。摆脱“就业难,难就业”的困扰,就业指导工作尤为重要。高校应该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具体包括:(1)工作认知,即各岗位需求情况、工作职责、任职资格、薪酬待遇、职业发展。(2)自我评估,目的是帮助毕业生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合理自我评估,建立合理的就业期望。(3)择业观,帮助毕业生树立科学择业观念和理性的金钱观。(4)求职技巧,帮助毕业生获得求职技巧,增加求职成功机会。(5)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增强就业自信,克服盲目自大、过分自卑、急功近利、患得患失、过分依赖等不良心理,为应对就业挫折、身心不适做好准备。4.2.5加强和完善毕业生就业评估工作。高校应该定期对毕业生就业情况展开跟踪调查,了解学生对就业指导、帮扶工作的满意度,找准就业工作存在的弊端,及时改进,使学校的就业指导、帮扶工作能够真正地帮助毕业生尽早就业,精准择业。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也应该定期检查评估高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以充分发挥其监督指导职能。
参考文献
[1]刘梦琳.肺炎疫情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及对策[J].人力资源,2020(10).
[2]甄惠,张辉,陈首仁.肺炎疫情下基于经济影响的毕业生就业策略分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5).
[3]张承东,杨丽,曹玉山,等.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促进专科生就业——专科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与研究[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27(04).
[4]朱玉龙,宋清椿,宋正河.涉农工科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以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2016届毕业生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7(39).
作者:杨剑 梁锦鸿 徐雨晴 梁芷瑜 单位: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