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社务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文作者:王力平许晓芸作者单位:内蒙古科技大学文法学院
“政校合作模式”下社会工作实习的实践类型
社会工作实习是指学校有计划、有督导地组织学生到机构或社区中接受社会工作实务技能训练和价值观培养的过程。[2]社会工作是一个实务性、价值观极强的专业,要求有充足的实习时间来保证。以笔者所在的社会工作专业为例,包括基础实践、专业实践(习)、社会实践三个部分的教学实践环节中,基础实践和专业实践安排共22周时间,其中基础实践安排包括公益劳动在第二学期共2周,认识实习在第三学期共2周,社会调查实践在第五学期共5周,专业实践(习)安排包括社区实习在第六学期共5周,社会工作实习在第七学期共5周,毕业实习在第八学期共3周,粗略统计一下,总的实习时间也保持在800小时以上。从实习时间来看,学生都有较充分的时间来完成实习任务,但是如此繁多的实习类型是否保证了实习的效果,是否达到了社会工作专业的实习要求却有待于考证。从实习内容来看,不同类型的实习是否保证了专业性、实务性也有待思考。“政校合作模式”下的社会工作实习的实践类型可以归纳为“良性互动型”“、政府安排型”“、机构摆布型”“、学生自主型”。
(一)“良性互动型”
从学生实习的单位或场所来看,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实习一般分布在官方机构和半官方机构,如市区两级民政部门、司法部门、工会、妇联、共青团、福利院、劳教所、残联、社区服务中心等这些机构。应该说今天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尤其是在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背景下,恰恰是依托于这些机构在逐步逐层的开展,这也正好为社会工作实习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和机会,这也是“政校合作模式”形成的优质土壤。学生进入这些机构实习,既能触摸到中国社会工作开展的现实一线问题,又能服务于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或案主,在实习单位和学校有效协调的具体安排下,学生既能运用专业的方法“助人”,又能通过实习加强自身的专业训练实现“自助”。但凡是在社工专业理念的指导下,在实习机构的有限督导运行下,较为理想地开展的社会工作实习,笔者视其为“良性互动型”。
(二)“政府安排型”
本文作者:张琴梁淑平作者单位:广州市白云区岭南社会服务发展社
新兴民办社工机构管理不够成熟
(一)管理理念匮乏
根据笔者的观察,目前,大部分社会工作机构缺乏有效的机构管理经验。在机构管理方面,Y机构开始是通过全机构工作人员开会讨论,根据广泛民主意见进行管理,支持机构的运作。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试行,最终逐渐演变成由管理者的个人意志来操控。由于管理者比较注重服务效率,因此,机构对服务理念、机构建设意义、服务指标等关注比较多,而对机构管理建设方面则显得的很慢热,一直都没有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案出炉。例如,关于机构如何安排员工如何安排每周的休息时间这一决定,在刚开始的一个半月内进行了四次调整,导致这样的结果就是因为缺乏丰富管理经验的人员,在没有经过思考的情况下又充分发挥民主权而产生的结果。如果没有成熟的管理理念来支持机构管理,那Y机构将会继续这样重复无效率的工作。
(二)机构管理人员的能力不足
无论是哪一个行业,作为管理者不仅仅要求其有很好的管理能力,与此同时还要求具备很强的专业能力,社工领域也是如此,在决断上要有能力果敢的给出正确的判断。Y机构现在面临的一个难题在于管理层面经验不足,冗长复杂的会议、再三反复的决断,循环往复。作为一名统筹者,在要求高效率的同时,自身却做着与目标相悖之事,并且在众多社会角色当中难以做好角色之间的转换,经常混为一谈。作为管理者,应跳脱出宏观操作,深入到每个子领域中,走在计划的前线。而且Y机构的深入仅仅建立于表面,没有真的如一线的社工那样身临其境,评估服务对象的需求,只是仰仗自身所谓的“经验之谈”。要求员工与时俱进,时刻关注服务对象的需求,自己却停滞不前,用历史来督导当下,在现实与想象的矛盾中,服务停滞不前。在社会工作机构中,最高领导人多有几重社会角色加诸一身的情况,如何平衡角色之间的关系,划分清楚每个角色的责任是管理好机构的决定性因素。
本文作者:李龙军作者单位:安徽大学
在我国虽然有学校社会工作之实,但学校社会工作仍然为多数人所不知。特别是作为学校的掌权者———校长们所不知。在学校的发展规划、政策规章制定中,对于学校社会工作的定位模糊,致使学校社会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被学校轻视甚至是忽视。同时,学校社会工作本身也是一个内涵广泛的概念。其试行之初,原本是作为“德育工作的补充”。众所周知,在中国学校中,肩负德育工作的组织有很多,比如党团工作、心理辅导工作等等。其实这些工作都在不同程度上有着交叉。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单独发展学校社会工作,就有可能与现有的肩负德育工作的工作部门相雷同,造成机构重复设置和资源浪费等。正是这杂乱如麻的关系,要使学校社会工作在学校的构架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变得极为困难。
就我国大陆地区情况而言,学校社会工作极难被纳入到学校岗位体系。因为我们虽然没有明确学校社会工作的提法和做法,但实际上有很多专业性的岗位在充当着学校社会工作的角色。比如现有高校基本都配备了心理咨询岗位,很难说心理咨询岗就不能做原本应由学校社会工作岗做的工作。而现实的情况也存在着学校社会工作和心理咨询工作相混淆的情形。在我国教育界,很多人都认为学校社会工作其实就是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简单重复,既然已经有心理辅导岗的存在,而且运行得也还不错,那么就没有必要设置学校社会工作岗。这种观点乍看是有道理的,但是其混淆了学校社会工作和心理辅导工作的角色定位。从社会工作和心理学的理论渊源来讲,心理学对早期的学校社会工作有着重大影响,其为学校社会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指导,社会工作的许多治疗方法都是从心理学的发展而来。从公共方式上看,社会工作主要有三种方式: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而心理辅导的方式也有三种,与社会工作方式极为相似,分别是:个案辅导、小组活动和团体活动。尽管二者极为相似,但是二者还有重要的差别:心理辅导工作注重“人的本题”,而学校社会工作则注重“人在情境中”,这是二者的根本差异。学校社会工作者缺乏专业性其实我国现有的高校社会工作者组成是一个大杂烩,绝大多数人没有社工专业背景。因为对学校社会工作的不重视,社会上普遍认为学校社会工作者的进入门槛很低甚至没有门槛。这样就有很多非“科班出身”的进入到社会工作者的队伍中去。还有重要的一点原因就是,学校社会工作者的待遇很低,专业的人士又不想进去。最终的结果就是,专业的优质人才不想去做社工;外行的劣质人才不得已去做社工。在这种情况下,想使学校社会工作有一个很大的进步或者提升,基本是不可能的。
(一)在校内增设专职高校社会工作者
既然学校社会工作者有其角色的特殊性,高校必须重视学校社会工作。让学校社会工作者的配备也具有一定素质,而不是任何人都可替代的,也不是可有可无的“摆设”。一项工作要想得以顺利的开展,就必须有一支专业的团队。根据我国目前高校社会工作试点实践的情况来看,打造一支专业化的高校社会工作者队伍是我们的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
(二)重视运用心理咨询技术
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向规模化、区域化方向发展,加速中心村的形成,优化农村资源配置,减轻农民负担,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根据浙江省民政厅、农业厅、建设厅《关于村规模调整工作的指导意见》,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在全市组织开展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国务院关于行政区划管理的规定》和《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为依据,以确保农村社会稳定为前提,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目的,紧紧围绕规模并大、实力并强、班子并优、布局合理的总体目标,坚持尊重民意、依法规范、有利发展的原则,积极、稳妥、有序地开展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基本原则
在行政村规模调整中,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坚持有利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原则。对行政村规模进行调整,必须统盘考虑促进生产要素的集聚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及开发利用,考虑农民负担的减轻,管理成本的降低,村级基层政权建设的加强等因素,以大带小,以强扶弱,优势互补,协调发展。通过调整,加速形成一批规模较大、经济实力较强的中心村,发挥其在发展农村经济社会中的示范带头作用,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现代化建设。
*市城市信用社股份有限公司是20*年8月10日经中国银监会批准,在原*市四家城市信用社基础上合并重组的单一法人机构,是我省继*、齐齐哈尔、牡丹江、大庆之后成立的第五家地方金融机构。现有职工398人,按我市所辖三区一县的区域设立了4家管辖分社、1个营业部、15个经营分社。截止20*年5月末,我社各项存款余额为41.32亿元,占全市金融机构存款总额的19.22%,存款规模位于全市第三位;各项贷款余额为28.97亿元,占全市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的27.82%,贷款规模位居全市第一位;前5个月实现利税4416万元。曾先后荣获全省“实施三大工程优胜企业”、全省“企业民主管理建设”
先进单位、
全省“职业道德建设先进班组”、全省“安康杯竞赛优秀班组”等几十项荣誉。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大力推行社务公开,把社务公开作为规范经营行为,强化民主管理,构建和谐银行,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充分调动和发挥了广大职工参社政、议社事、促社兴的积极性,促进了企业的和谐发展。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提高认识,建立“四项机制”
实行社务公开,是新形势下进一步依靠职工办好企业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加强企业民主管理的有力措施,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只有深化社务公开,才能深化企业内部改革,改革的目的才能达到;只有深化社务公开,让职工积极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才能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企业才能发展;只有深化社务公开,才能检验领导干部是否秉公办事、廉洁勤政,以消除职工疑虑;只有深化社务公开,才能建立起严格的规章制度,才能为企业创建一个良好有序、持续发展的平台。
多年来,城市信用社党委高度重视社务公开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实行社务公开工作的有关精神和工作要求,在全面启动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认识,不断加以规范,逐步形成并完善了社务公开的“四项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