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社会工作方式在人口管理的运用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本文作者:曹洋作者单位: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
要想流动人口能够在北京市稳定下来,就需要将“流动人口管理”的理念向“流动人口服务”的理念转变,利用社会工作方法了解流动人口面临的问题、整合相应的资源、提供专业的辅导服务。
(一)深入了解流动人口面临的问题与需求
运用社会工作调查方法,深入了解流动人口面临的迫切问题,根据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进行的1000名流动人口的问题调查发现,“您目前面临的最迫切的问题?”,流动人口面临的问题排在前四位的突出问题是:收入、医疗卫生、居住、子女教育,其他问题还包括文娱活动、计生服务、义务服务、健康知识宣传教育,法律知识讲座、自我增值培训。(见下图)所以,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深入了解流动人口面临的迫切问题与需求,从而提出解决流动面临问题的方案,并以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和科学方法解决问题,以将负面影响控制在最小程度,提升流动人口的生活质量(马贵侠、许小玲、周军,2011)。
(二)整合社区内外资源为流动人口提供服务
1.落实与完善政策资源为流动人口提供服务
社会工作者应积极倡导落实流动人口在教育、社保、医疗、就业、维权等方面享有的相应待遇,探索考虑根据流动人口的工作年限、信用、社保记录等指标,享受逐步提升的公共服务,如参与社区选举、子女入学、廉租住房政策、社会保障等,增强他们的城市认同感、归属感。同时,完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政策法规体系促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
2.争取经济资源为流动人口提供服务
社会工作者可以争取相应的经济资源为流动人口提供服务,如联系职业培训学校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教育和培训。争取政府财政支出用于流动人口培训、法律教育、组织劳务输出等,有效增强流动人口的综合素质,引导流动人口良性求职。
3.利用社区资源为流动人口提供服务
社区的主要资源有警务室、计生服务、流动人口救助、信息服务。所以,社会工作可以利用社区警务室及时化解流动人口之间、流动人口与本地居民之间的矛盾纠纷。同时,可以配合计生部门做好流动人口的计生服务。第三,可以利用社区的信息资源为流动人口的生活、居住等提供信息服务。
(三)运用社会工作方法解决流动人口社区融合问题
社区融合可以很好地解决流动人口各方面的利益诉求问题,服务不只是帮助他们被动地适应城市生活,更需要协助其更好地参与社区公共生活,融入社区。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当年的青年务工者逐渐成家生子,与此同时,“夫妻同行式”这种家庭式迁移呈上升趋势。在他们身上,城乡差异所造成的制度矛盾已不再局限于就业、劳动保障层面,而是涉及到公共卫生、劳动权益、社区关系、居住权、子女教育等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从公共服务的角度来看,改变局限于就业型的“谁用工谁管理”的管理理念,接纳并加强流动人口对所在城市居住社区的公共生活的参与,不仅需要政府、市场的努力,还需要有来自民间的社区公益组织以社区为本、以社会工作专业的服务来提升流动人口与城市居民共同参与社区建设的自愿自觉意识。一方面,需要提高流动人口对城市生活的适应能力,可以通过组织“适应城市生活能力建设”等社会工作小组活动,传授他们城市生活和邻里相处的实用知识,同时通过实用知识的分享提升流动人口自我服务的参与意识、参与能力。另一方面,还需要提升城市社区的接纳意识,使本地人口接纳外来人口,并帮助外来人口养成城市居住的习惯(李真,2007)。
运用社会工作方法进行流动人口救助,预防流动人口犯罪
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社会结构存在着两种独立体系,即“二元的社会结构”2,因而造成不具有“本市常住户口”的流动人口不仅在工作选择、子女教育方面,而且在养老、医疗、住房等保障方面都享受不到城镇职工应有的福利待遇。所以,流动人口违法犯罪问题的出现是流动人口自身面对经济、生活压力或者诱惑的被动行为。如果在流动人口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社会工作者能够调动或者引导政府、群体、企业或者流动人口自治组织合理的解决问题,能够有效地降低流动人口的违法犯罪。
(一)为流动人口救助对象寻求社会资源、建立支持网络
针对流动人口遇到的突出问题,采用社会工作方法对流动人口进行救助,建立流动人口的支持网络来解决流动人口的住房问题、提高经济收入。这两个问题以及其他问题的解决要需要社会工作者协调社会各方资源的支持:个人、企业、群体、政府机构。政府要落实对流动人口的各项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企业要自觉履行其社会责任,保护流动人口工作权益;流动人口群体内的成员互相帮助和安慰、劝解流动人口的过激行为;流动人口个人学会缓解压力,增强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而联系这些元素,指导、监督这些元素的职能的发挥,需要依靠把流动人口连接起来的组织“老乡会”等流动人口组织的协助。因此,政府有必要培养和壮大“老乡会”等群众性组织,将民间的“地下”组织转变为政府管理下的社会组织。同时,建立流动人口自治组织,推进“自治化”管理,建立流动人口的“熟人网络”。一是因势利导加强流动人口组织化管理,在流动人口聚居的社区和企业,推动其加入党组织、工青妇组织、协会等。二是选择在流动人口集聚地,建立在村委会或居委会领导下的外来人员自主和自治协会,实行外来人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并聘请当地公安民警,协助开展外来人员管理工作(李真,2007)。
(二)针对流动人口面临的迫切问题提供专业辅导服务
北京市流动人口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一个涉及公共服务的综合性问题,解决起来具有复杂性和长期性的特点,需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给予流动人口专业的辅导服务,使其耐心等待问题的解决而不至于采取过激的行动。在流动人口的辅导服务工作中,社会工作能使流动人口避免心灵创伤,减少流动人口对问题解决的烦躁和不安,在流动人口的个案工作中表现的尤为明显。个案工作可以很好地解决北京市流动人口面临的诸多问题,如权益维护及就业、工作压力、情感问题、婚姻问题、子女教育问题、个人发展困惑等(马贵侠、许小玲、周军,2011)。
运用社会工作方法解决流动人口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利益诉求
随着流动人口在京居住年限的延长,流动人口越来越关注子女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成为诉求关注的焦点,因此,运用社会工作方法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卫生面临的问题尤为必要。
(一)争取资源满足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利益诉求
北京市流动人口在住房费用较高的压力下,大部分居住条件简陋,流动性强,职业和收入无固定性,所以导致子女因家庭的流动,生活和学习受到一定影响,在情绪方面一般表现为自卑和自强相结合,抑郁、烦躁、孤独等,与父母的交流也很少,由于上不了公办学校,导致与当地儿童的交流也存在一些困难。所以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是一个综合性问题,需要社会工作者采用个案、小组、社区的相关社会工作理论来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首先,社会工作者应该争取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政策倾斜,引导政府从整个社会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的角度,鼓励和支持流动人口子女进城上学,并为他们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其次是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办学,争取社会力量对流动人口子女经济、心理以及社会融合的重视。
(二)抓住流动人口医疗卫生需求的特点解决流动人口的医疗需求
流动人口由于其年轻化特征,通常在医疗卫生的利益诉求上表现为忽视对日常“小病”的医治,所以,社会工作者可以在政策资源上对流动人口加入医保广泛宣传,从而改变由于外来流动人口收入低而采用自我医疗或能拖就拖的方式。同时,可以通过医疗小组、医药卫生知识增强流动人口的自我医疗能力,改善流动人口自我医疗能力较差的现状。同时,社会工作者应密切关注那些因为错过疾病的最佳治疗时期,小病拖成大病,因病致贫的流动人口,避免其走向极端。
结论
北京市流动人口由于在京生活、居住和工作时间比较长,已经从流入初期的“流动”人口逐渐成为“准居住”人口,所以北京市流动人口的社会管理应该从“管理”转向“服务”。所以,运用社会工作方法为流动人口关注的迫切性问题提供服务,实现流动人口的社区融合;整合各种资源为处在困境的流动人口提供救助,预防流动人口在困境中违法犯罪;满足流动人口对享受平等的公共服务的利益诉求,为北京市流动人口的社会管理提供更为专业和科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