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社会实践沂蒙红色之旅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社会实践沂蒙红色之旅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社会实践沂蒙红色之旅

沂蒙山区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是著名的战场,影响着一个民族的命运。1947年,我军在孟良崮战役中全歼国民党整编74师,一举扭转华东战局。红嫂乳汁救伤员、沂蒙六姐妹英勇支前的故事感人至深。在漫长的革命斗争和建设时期,这块热土上逐渐形成了“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激励一代代沂蒙人勇于创新,不断进取。我们此次的实践活动就在沂蒙山区参观革命遗址,拜访支前英雄,并做了有关调查等,寻觅着沂蒙精神的足迹。

“68年前,八路军115师从延安挥师挺进山东,创建了沂蒙山革命根据地,从此,八百里沂蒙红旗漫卷,红星闪耀,成为全国著名的革命根据地.刘少奇、、、、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过。解放战争时期,沂蒙山根据地420万人中,有120多万群众参军支前,10万革命先烈的热血洒在这片土地上。车轮滚滚的支前队伍在这里走过,送子送郎参军的场面感动过千万人,红嫂挤乳汁救伤员的故事流传到今天……”

为了加强当代大学生对革命精神的了解,使革命精神得以更好的宣传与弘扬。我和我的几位高中同学于8月4日、5日在自己的家乡沂蒙山区进行了主题为“沂蒙红色之旅”的社会实践。为期两天的实践活动中,我们瞻仰了孟良崮战役纪念碑和烈士陵园,并访问了革命战争年代中的支援前线模范“沂蒙六姐妹”。

8月4日早晨8点,我们从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出发前往“沂蒙六姐妹”的家乡蒙阴县野店镇烟庄村。到达目的地时,六姐妹中82岁的伊廷珍老奶奶从家中主动跑出来迎接我们。虽已82岁高龄,但老奶奶身体依然健康硬朗,活泼爱笑。握着老奶奶那饱经沧桑的双手,我们仿佛触摸到了她们当年奋战中的土地与硝烟。随后我们见到了另外两位健在的老奶奶,83岁的张玉梅和79岁的伊淑英。其他几位老奶奶已经先后离开人世。

“1947年,反攻在眼前,抬着子弹箱,一起到前线,做鞋做袜送到战场上,爬过大山顶,就是大平原,鸡鱼肉蛋慰问咱伤号员”,老奶奶们在与我们的交谈中亲口给我们唱了当年在孟良崮战役中的支前歌曲。她们告诉我们,现在想想那个战争年月,真的是相当艰苦,起早贪黑地为军队烙煎饼、做鞋做袜、缝衣服。然后挑着担子没日没夜地运输到前线上。中途饿了就捋一把榆钱,拔几个红薯充饥。说着老奶奶便翻开自己的衣服,让我们看里面的大衣兜,她说当时就把红薯等吃的东西放在这样的衣兜里,挑着担子就奔前线去了。当年吃的东西十分紧缺,战士们甚至连杨树叶都拿来吃;医疗条件也极其简陋,伤员出血时连用来包扎的纱布都找不到,只好找一些牛羊的粪便堵着伤口,充当纱布。老奶奶们现在仍然吃着当年的粗粮饭、小米粥。别人做的放了鸡鱼肉蛋的饭菜她们吃不习惯,饭都是自己亲自做着吃,她们说还是以前的东西最好吃。

老奶奶们还给我们讲述了当时日军来到这里的时候,她们接到指令迅速转移,逃往河北避难。白天隐藏起来,到了夜里才敢行进,她们拼命的奔跑,迅速地渡过黄河,日军到了黄河岸边遭到埋伏在那里的我军狙击,局势才得以缓解。在河北待了半年后返回家乡,才得知她们刚撤离不久,家乡就遭到日军的狂轰滥炸和扫荡。

不知不觉几个小时就在老奶奶们精彩的故事中流过,我们和老奶奶们合影后告别,临别时82岁的伊廷珍老奶奶说了这样的话:“当时我们支援前线的时候,指导员就和我们说,你们现在好好干,多做事,以后中国解放了,党和人民忘不了你们,会有很多人来看望你们的!”说着用手捂着嘴呵呵地笑,“你看现在你们这些大学生,个个身体好,文化好,都来看我们,我们真是太高兴了!”其实真正高兴的是我们啊,没有老奶奶们这些人在那个岁月的战场上挥洒着她们的青春,哪来我们现在的青春绚烂,我们现在所做到的只是来看望一下革命前辈,献上自己那一份微薄的心意,却怎能报得她们做出的无私奉献?

5日晨8点,我们出发前往位于蒙阴县垛庄镇的孟良崮战役遗址。

1947年5月,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在山东省蒙阴东南地区,对国民党军队发动了一次山地进攻战役――孟良崮战役。华东野战军在、栗裕的指挥下,以“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英雄气概,经浴血奋战,3日内一举歼灭号称“五大主力之首”的国民党“王牌军”整编第七十四师,击毙敌中将师长,少将副师长蔡仁杰,毙伤、俘敌三万二千余人,缴获大量武器装备,一举粉碎了对山东省重点进攻的战略计划,扭转了华东战局,在解放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由此,“英雄孟良崮”成为沂蒙山的象征而名扬海内外。

孟良崮战役纪念碑坐落在孟良崮山的主峰顶,标志鲜明,车还在前往垛庄镇的公路上行驶,我们在车里就已经能够看到纪念碑巍然屹立于群山之上,肃穆庄严。我们顺着盘山公路开始向孟良崮主峰进发,相传宋朝杨家军将领孟良曾屯兵于此,孟良崮因此得名。时值仲夏,山路两旁葱葱郁郁,鸟语花香,使得路上游人和我们车中的所有人心情舒爽。纪念碑的身影在峰回路转间逐渐向我们拉进,一种威严的气势也越来越强烈的向我们袭来。快到山顶的时候,车子驶进旅游区,我们下车步行,至山顶的这段路上乱石林立,树木繁盛,气候怡人。在快到纪念碑处的石阶旁,有一块大石,石上刻有“击毙之地”字样。相传在战役中,石下有一指挥部山洞,国民党整编第七十四师师长在此督战,被攻上山顶的我军击毙在洞内,现在洞口早已被岁月掩埋。

但有些书籍刊物上对的死因还有另有两种说法,一是其并未被当场击毙,而是投降被俘,被押到山下后,被一名姓司的排长用美制汤姆机枪给打死,原因是率部进攻华中,山东解放区,疯狂烧杀,抢掠,奸淫,罪恶滔天;这次战役中又率部拼命抵抗,增加了解放军伤亡,此排长为报血海深仇,竟违反俘虏政策把其打死。二是在洞内“集体自杀”时身亡或自杀。目前许多文献较支持被俘后击毙一说,究其真相还有待考证。

走上石阶,终于来到孟良崮战役纪念碑脚下,纪念碑建筑面积100平方米,于1984年为纪念“孟良崮战役”而建。纪念碑碑高30米,由三块状如刺刀的灰色花岗石筑成,象征着野战军、地方军和民兵的武装力量体制。底座为边长20米、高1.6米的正三棱体,组成一个枪托,象征着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枪托的周围是红色围墙,象征着高山下的花环。纪念碑的上下部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象征着军民团结必胜,人民战争必胜。

碑中部正面镌刻着同志亲笔题写的“孟良崮战役纪念碑”八个镏金大字,碑东面镌刻着元帅《蒋军必败》诗词和粟裕将军的题词,碑西面镌刻着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题词。

站在山顶往山的西侧看去,山势险陡,悬崖峭壁。联想一下当时我军冒着枪林弹雨去攻克如此的险峻高地,靠的是何等的豪情壮胆。相传孟良崮一役中跌落谷底的将士尸体累积有七层之高!“英雄孟良崮”不辱其名。

下山后我们便前往孟良崮战役烈士陵园,烈士陵园始建十1952年,总占地面积6万余平方米,是第二批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也是响誉省内外的革命传统、爱国主义、国防教育基地。

烈士陵园位于孟良崮山脚,与主战场遗址战役纪念碑相距7.8公里,座北朝南,气势宏伟。园中央建有、粟裕汉白玉大型雕像。雕像两侧建有碑廊,镌刻着国家、省党政军领导及知名书法家为孟良崮战役题字、题词77幅。战役纪念馆位于雕像后方,走入馆中映入眼帘的是门厅正面中央三代领导人、邓小平、的题词和孟良崮战役大型沙盘,然后是战役厅、支前厅、英烈厅和双拥厅。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展出了战役地图、军事电报,人民军队在战役用使用的炮弹、步枪、大刀、背包,还有老区人民支前的小推车、浸透着老区人民对子弟兵一片深情的一双双布鞋……把大家带回了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向大家展示了一幅幅革命先烈英勇战斗的历史画面,讲述了老区人民和人民军队的鱼水深情。眼前一副副图片文字看尽,一件件英雄遗物晃过,胸中被一种庄严与敬畏充斥着。走出纪念馆,绕到馆后,是烈士墓地,庄严肃穆的气氛又添了三分,墓地正中撒放着粟裕将军的骨灰,其后是烈士英名塔,塔身镌刻着在孟良崮战役中牺牲的2800多名烈士的姓名,墓区内掩埋着2800多名烈士的忠骨。他们用那不朽的精魂守护着世间的幸福与和平。

“人人都说沂蒙山好,沂蒙山上好风光。青山绿水多好看,风吹草低见牛羊。高梁红来稻花香,万担谷子堆满仓……”车在回家的路上行驶,车内飘荡着《沂蒙山小调》婉转悠扬的旋律,仿佛从遥远的山间传来,又好似从遥远的岁月中传来,歌声飘荡着沂蒙山的精神,轻抚着沂蒙山的土地,感化着沂蒙山的人民。

调查报告:

在此次实践活动中,我们做了一次有关于革命精神方面的调查,具体内容及结果如下:

沂蒙红色之旅调查问卷

(1)请问您的年龄:A18岁以下B19—25周岁C26—35周岁D36—50周岁E51岁以上

(2)您从事的职业是:

A教育/被教育B农业C工业E商业F行政G其他

(3)您的学历为:

A小学以下B初中C高中D大学以上

(4)您了解沂蒙精神吗:

A非常清楚B一般了解C略知一二D没听说过

(5)您喜欢看革命战争片吗:

A非常喜欢B偶尔看C不喜欢

(6)您是否听过长辈讲革命故事或您讲革命故事给晚辈听:

A经常B偶尔C没有

(7)您有没有去过革命圣地旅游:

A去过很多B偶尔去过C从没去过

如果没去过是不是打算去或认为没有必要:

A有机会就去B无所谓

(8)您对红嫂的故事了解多少:

A非常清楚B一般了解C略知一二D没听说过

(9)你认为现在讲革命精神还有必要吗:

A很有必要B可有可无C没有必要

(10对于弘扬沂蒙精神您有没有好的看法或建议:

————————————————————————————————————

————————————————————————————————————

本次调查面向大众群体共发出问卷52份,各年龄段人数比例见图表1,各职业人数比例见图表2。

被调查人群中小学及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占5.8%,初高中文化程度占65.4%,大学及大学以上文化程度占29.8%。

被调查人群中对沂蒙精神的了解情况见图表3,听过长辈讲革命故事或讲革命故事给晚辈听的调查情况见图表4,去过革命圣地旅游的人群比例见图表5。

调查总结:本次调查采取分发调查问卷的形式,针对大众群体随机取样,对被调查人群的年龄段、职业、学历等方面取样比较全面合理,所得数据具有一定的实际参考意义。调查人群中对沂蒙精神有所了解的人数占有很大比例,符合现代社会公民素质的要求;在革命故事的传颂及革命圣地旅游情况的调查中,听过讲过革命故事,去过革命圣地旅游的人数也占多数,这对革命精神的传播与发扬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调查人群中认为今后仍有必要讲革命精神的占90%以上,可见公民的精神面貌良好,民族意识充分,为社会的稳定团结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实践总结:此次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顺利完成,达到了我们预期的效果,也让我们参与的每个人都有很大的收获。沂蒙精神的概念在我们心中得到进一步的充实,使得我们更加热爱我们的家乡和人民。“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正是我们这些当代大学生所要发扬与继承的,就如在调查问卷里对于弘扬沂蒙精神您有没有好的看法或建议一问中,有人写道“让沂蒙精神走向世界”一样,我们要把这一优良传统带给更多的人,让他们了解沂蒙,了解沂蒙人淳朴的性格与思想。

参考文献:《山东抗日战争纪实》崔维志唐秀娥新华出版社

《山东解放战争纪实》崔维志唐秀娥

《沂蒙精神润新城》北京旅游网

《学习英雄事迹弘扬沂蒙精神》山青先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