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民营资本投资建设管理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民营资本投资新农村建设,不仅能够有效地解决新农村建设中的资本投入不足问题,自身也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壮大,从而实现良性互动、互惠双赢。通过系统分析我国农村建设投资现状和民营资本投资新农村建设现状以及存在问题,剖析了阻碍民营资本投资新农村建设的因素,最后提出了促进民营资本投资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民营资本;新农村建设;投资
1我国农村建设投资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国家在组织农村投入、促进农村发展方面,进行了不懈努力,但仍满足不了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现实需求,农村建设投资问题逐步显现,农业和农村投资增加,但仍存在严重不足,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投入总量与占比明显偏低。总体而言,目前农业和农村投资总量不足,比重偏低。①财政支农支出总量及其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偏低。②农村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长缓慢,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例偏低。三是农业贷款占全部银行贷款的比重下降,增长缓慢。
(2)农村投资与城镇差距突出。近年来农村投资增长虽渐加快,但与已得到明显控制的城镇投资增长差距明显,特别是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中比重趋降。
(3)投资主体相对分散、资金效益不佳。目前农业投入渠道多,相关部门职能划分不明确。一方面,造成资金使用分散,点多面广,难以形成规模优势,达不到规模效应;另一方面,使得应该投入的资金不能及时足额到位,投入后的监管较为松散,投而不入、投而不管、重复和乱投入的现象较为普遍,农业投资达到预期效果的只占50%。
(4)农业投资风险系数大。农业是一种弱质产业,要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在生产、储存、流通等环节承担着各种自然风险,同时也存在着市场竞争力弱、比较效益低等特点,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农产品价格易波动,投资预期下降,市场风险加大,各层面对农业的投资行为异常谨慎。
2我国民营资本投资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主要原因
资本的投资效率取决于投资管理水平和投资环境两个方面。尽管目前民营资本投资农村初显端倪,但从目前情况看,民营资本投资新农村建设的效应未完全显现,还面临着不少有形无形的障碍,这些障碍可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两部分。
(1)外源性障碍。
首先是政策障碍。一是行业准入的限制。二是不合理的税费负担。一些地方税务部门难以向分散的农户收缴农林特产税,便向农产品收购企业收缴,进一步增加了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税赋。据调查,投资农业的民营企业反映最强烈的是农产品加工企业税收重,如产品经加工后仍属农产品的增值税率为13%,加工后改变农产品形状或包装的增值税率为17%,这比一般产品加工的实际增值税率要高3%-4%。三是政策待遇不公平。民营资本难以享受与国有资本甚至是与外资同等的地位和待遇。
其次是融资障碍。民营资本融资渠道不畅,无论是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对民营资本开放程度都很低。据国家计委宏观研究院的研究,中国资本市场目前已形成股票类、贷款类、债券类、基金类、项目融资类和财政支持类融资方式,但是,对民营资本仅仅开放了短期信贷和大企业股票融资的渠道,其他渠道对民营资本开放度都很低。
(2)内源性障碍。
第一,企业家素质有待提高。一方面,民营企业家总是视企业为自身身家性命,没有将企业当成独立的经济实体,而是更多地看成是自己私有财产的一部分,看成是自己荣誉和身份的象征,致使企业难以实现产权社会化。另一方面,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思想观念影响,民营企业家有的心存顾虑,担心改革开放和民营企业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不敢大规模进行资本运营;有的错误认为并购就是垄断,会引起不公平竞争,认为自己企业目前经营状况良好,没有兼并联合的必要,担心自己的私有财产会流失到他人口袋,失去既得的眼前利益。
第二,体制障碍。一是产权单一落后。不论企业大小,大多选择个体业主制、合伙制或股份合作制等形式,投资者通常要对经营负无限责任,投资风险大,而且投资主体较少,必然导致决策权个人化,阻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企业很难上档次上规模。二是制度不配套。多数民营企业尚未建立起社会养老、医疗保险、职工失业保险制度,与国有企业相比,保障基金积累过少,保险水平过低。三是管理落后。家庭式管理的封闭性和狭隘性,严重制约民营企业的发展。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制度不规范、不科学、不健全,缺乏专门的管理人员,主观意识很强、随意性大。
第三,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大多数民营企业仍在走着依靠进口设备、扩大规模等外延扩大再生产的老路,没有真正把加强自主研发、技术创新等作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许多民营企业对产品自主开发和技术创新没有正确的认识和明确的目标及计划,企业和科研机构之间缺乏在创新上的有效合作。而有的企业对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认识不足,对侵权行为的防范和打击乏力,一直受恶意抢注商标、商标冒用、假冒伪劣等行为侵扰,面对市场风险和技术流失风险,缺乏追求技术自主创新的压力和动力。
3促进民营资本投资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建议
3.1拓宽民营资本投资新农村建设的领域
(1)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现阶段,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矛盾在于农业小生产与社会大市场的矛盾。这一矛盾造成农户缺乏足够的市场信息,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单个农户可利用的资源和资本有限,没有能力去运用组培、工厂化育苗等先进的生产技术,也无法使用大型农业机械(生产工具),在种子改良、肥料和农药品质的改善等方面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农业产业化是与大市场相对应的,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企业化生产为龙头,带动中介组织、专业大户、农户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和专业化的组织形式和生产经营方式。
(2)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2006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国家将重点加强农民最急需的生活基础设施建设,温总理也在政府报告中把基础设施作为建设新农村的切入点。农村基础设施方面的改造投入大,对关联产业的带动也大。有专家推算,如果把农村水、电、路等都做一次改造,估计需要投资4万亿,按经济学上的“投资乘数”原理计算,至少将给相关企业带来近10万亿元的投资机会。这为民营资本提供极佳的投资机会。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民营企业要发挥自身优势,争取政府的支持,采取与政府部门、国有建设单位和乡村农民之间的各种不同合作方式,积极参与农村道路建设、新村镇建设和新农居建设。
(3)积极开拓农村商品市场。
据《中国统计年鉴》统计,占全国人口70%的8亿农民,其消费只占全社会的35%。加快农村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水平,必须重建农村商业流通体系,这对民营资本来说也是一块很大的蛋糕。民营企业要积极参与国家有关部门、机构推行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连锁化“农家店”、农村邮政物流等计划,采取自营或联营方式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推动发展农产品市场、农产品出口基地和订单农业,培育和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搞活农村流通,繁荣农村市场。
3.2找准民营资本投资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1)做大做强民营农业龙头企业。一是制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规划,采取重点抓,抓重点的方法,集中力量发展一批规模大、起点高、带动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二是加强资源整合。按照打破地域界限、优化资源配置、相对集中发展、形成规模经济的原则,对现有的规模以下龙头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联合等方式,实行强强联合,扩大规模、增强实力,扶持龙头企业向规模化、集团化发展。三是广泛开展分层次、多形式的招商引资活动,引进资金、技术和项目,在坚持互利互惠原则的基础上,扩大合作领域,谋求共同发展。四是坚持多层次、多成份、多形式发展龙头企业,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发展基地型、农产品加工型、市场流通型或中介合作经济组织型的农业龙头企业。
(2)夯实民营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基础。农业龙头企业建设离不开基地,建好原料基地是培育龙头企业的前提和必备条件。在基地建设中,要把握四个关键环节:一是良种化。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良品种和新技术,提高原料基地生产的科技含量,在提高产量的同时,着重改善和提高农产品的品质。二是规模化。积极引导农民发展有比较效益,适于龙头企业加工销售的农副产品的生产,扩大基地的生产规模。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根据“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允许农户合理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提高基地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
(3)加大对民营农业龙头企业扶持力度。一是资金上的支持。政府要在加强资金管理与监督,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基础上,继续增加对龙头企业的财政投入;同时采取投资补助、财政贴息、以奖代补、配套投入等方式支持龙头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农产品基地建设。二是税收方面的支持。可以通过对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民营企业税种、税率调整,吸引民营资本到农村投资。三是流通环节的支持。尽快建立全国范围内的“绿色通道”,以减少农产品的运输成本,提高农产品的流通速度。
3.3消除政策障碍,加速民营资本投资新农村
(1)出台有效的税费改革措施。要规范对民营企业的税费征收,税收部门应当对民营企业有关的收费科目进行清理和规范,调整不公平的收费政策(如适当调低农产品加工产品的增值税率,或进一步提高进项税额扣除率),坚决禁止对民营企业的不合理收费。除了让民营企业在税费减免上享受公平待遇外,还可以在公共财政支出的统一框架下,加大财政贴息对民营企业投资新农村建设项目的力度。
(2)改变不平等的政策待遇。要改变民营企业经营中的不平等待遇,在企业资质评定、人员职称评定、出国审批、土地使用、子女就学、投资企业门槛等方面一视同仁,不因企业投资者身份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规定和措施。要加大中央关于促进新农村建设各项政策的落实力度。当前,最重要的是各地应根据中央精神将“国务院36条”的原则性意见进行细化,出台符合本地新农村建设实际、具有可操作性强的措施,真正把中央政策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彭熠,和王禅,李勇.浙江民营资本介入农业产业化问题分析及对策[J].中国软科学,2006,(1).
[2]陆文聪主编.民营经济与农业产业化发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