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农村居民内部收入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农村居民内部收入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对于我国这样的农业大国来说,农民收入是衡量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标志。然而伴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却是越来越大了。农村居民收入的结构性矛盾不仅与经济结构的二元转换有关,还与国家的政策制度安排密切相关。因此,缩小农村居民间的收入差距的关键就在于改革农村现有的各项制度,以实现充分就业的宏观经济目标。

关键词: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政策建议

1农村居民收入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业经济和非农业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133.6元增长到了2003年的2622.2元,剔除物价因素后净增450.7%。但若仔细分析便可发现,农村居民纯收入的增长并非呈直线上升态势,而且收入差距还有扩大的迹象。从我国1978-2002年农村居民收入基尼系数(表1)可以看出,农村居民纯收入基尼系数值已由1978年的0.2124上升到了2002年的0.3646。25年间农民收入分配的不均等程度上升了70%以上,而依据全国农村定点观察办公室2000年的抽样调查,这一数值甚至已经超过0.4的国际警戒线,达到0.4396。由此可见,收入差距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社会问题。

从我国2003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分布状况(表2)也可以看出,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分配极不平均,有约60%的居民收入处于平均线以下,甚至还有10%左右的农民未能摆脱贫穷的困扰。据统计,至2002年,我国农村尚居住着2803.2万年人均纯收入低于627元的绝对贫困人口,另外还有5825万年人均收入低于869元温饱线的低收入人口。更为令人震惊的是2003年我国的贫困人口绝对数不降反升,增加80多万,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未曾有过的。返贫现象的出现进一步说明了改革成果收益分配的不公问题。

2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产生并扩大的原因分析

2.1体制政策性因素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土地资源市场化的短期约束。首先,市场经济下农业现代化要求的是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而在家庭联产承包制下73.03%的家庭土地经营规模不超过0.13公顷。从全国看,除中部某些省份外,收入最高的都是那些人均拥有耕地不足0.067公顷或超过0.33公顷的农户,原因是他们或者由于土地稀少而迫于生存压力跳出了第一产业或者因土地较集中实现了较高的劳动生产效率。

其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限制了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的转变,而这一转变正是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分割了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极大的限制了土地的流转,进而出现了资源报酬率低和资产效益化低的“双低”现象。此外,受户籍制度、小农意识、保障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农民普遍被束缚在了小块的土地上,这就限制了劳动力资源的充分流动。这不仅是对劳动力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还导致了隐性失业并进而加大了农村居民收入差距。

(2)农村税收制度不合理,农村居民税费负担不公平拉大了农村居民收入差距。虽然我国已经宣布于2006年1月1日开始取消农业税的征收,但国家也只是补贴600亿农业税中的2/3,为了弥补其余200亿的缺口,一些间接性隐蔽性的税费可能又将开始出现,如建房收费、农户各种证照标准收费,农村公共事业建设收费等等。

(3)贫困农民受教育机会的不公平导致了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对于任何一个取消了绝对平均主义政策的社会来说,人口素质的差异将直接导致效率的差异,进而导致收入的差异。因此农村居民收入与其家庭人力资本储备、受教育程度是成显著正相关关系的。对于农村不同收入的家庭而言,相同的教育费用却是截然不同的负担。此外每年还有大量贫困农户家庭孩子因为家庭无力承担本应免除的教育费用而辍学。教育机会的不均等不仅造成现实中经济分配的不平等,更预示着将来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的不公平。

2.2二元经济结构转换拉大了农村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

(1)由于我国非农部门劳动生产率要高于农业部门,因此其收入水平也将普遍高于传统农业部门。因此,在二元转换的早期,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脱离农业部门到非农业部门就业并获取收入,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必将出现差别。而且由于非农行业、技术的多样化,必将对劳动力提出了多样化的要求,相应的收入亦表现出多样化的特征。所以非农部门的壮大意味着收入差别较大的部门人口比重将变大,从而对整体收入差距的扩大产生影响,特别是在非农业收入已经成为农村居民收入主要来源之一的情况下,这一变化的影响更加明显。

(2)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农户变为生产与经营的主体,其所拥有的农业与非农业生产性固定资产对拉开农村居民收入也起了推动作用。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生产经营者的生产条件是不断变化的,而在这变化之中影响农业和非农业生产资料变动的主要因素都是资金的积累。据国家统计局的抽样调查,至1998年末,20%的高收入户拥有银行存款占全部样本总额的55%,而14.6%年均纯收入低于1000元的农户拥有存款额却不足样本总额的3%。由此可见,农村居民收入已不仅仅依赖于劳动力素质的提高,而且强烈依赖于家庭资产(包括流动的和固定的)的再增殖。

2.3社会因素

(1)农民阶层的分化。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村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农民由原先单一的劳动者身份逐步变成了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于是农民作为一个阶级整体,开始分化为若干个利益不同、愿望要求不同的阶层。而农民的分化,反过来又使得农民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分配更加不公,形成了“锁定效应”——贫者愈贫,富者愈富。依据农业部农研中心所做的农村收入差异的抽样调查结果(2000年),职业不同对收入差异的影响是显著的,特别表现在干群差异上。调查表明,收入越高的农户组中,国家干部、职工户和村干部户比重较高,分别为7.9%和11.4%,而在低收入组中所占比重则较低,分别只有2.3%和3.5%。

(2)低收入者陷入了生育陷阱。农村人口增长过快不仅限制了人均收入的提高,限制了农业的积累和规模经营的实现,还造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困难的局面。而且在农村保障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农村低收入者“多子多福”、“养儿防老”的传统生育观念并未发生很大变化。于是,很多的低收入者陷入了“越生越穷,越穷越生”的人口陷阱之中。相反,那些人口少、劳动力抚养指数低的家庭却获得了较高的人均收入。

3缩小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对策

3.1实现贫困农民充分就业,加快制度改革

在当前形势下,要缩小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就必须从土地上解放农民,加快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建立公平有序的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努力实现贫困农民的充分就业。这就不仅要求对现有的土地制度、户籍制度进行改革,而且还要大力创造新的就业空间。而乡镇企业作为20世纪90年代农民剩余劳力转移的主要渠道,已陷入低迷增长,因此如何改革其产权制度、改变其产业结构、调整其布局,以实现积聚效应和关联效应,并使之与小城镇建设结合以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就成了今后工作的重点。

3.2逐步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长期以来,广大农村居民在承担较重税费负担的同时,却享受不到应有的养老、医疗、最低生活保障、房改优惠等社会福利。笔者认为,在农村减少或取消其他税费的同时,可开征社会保障税,在农村逐步建立养老、医疗、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保障制度,解除贫困农民的后顾之忧,为缩小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基础。

3.3完善农村教育体制

就农村而言,农村教育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农村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也是农民收入水平提高的基础。没有教育机会的均等,就谈不上社会公平。谁能享受良好的义务教育,谁就能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否则就难于融入现代社会。“今天的辍学生,就是明天的贫困户”,这是农民群众从现实生活中得出的结论。因此,国家应该加大对农村的教育投入,确实减轻贫困农民的经济负担,使贫困农民的子女享有同富裕农民子女一样的教育机会均等的权益。

3.4继续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使低收入农民逐渐摆脱生育陷阱

近些年农村计划生育政策取得一些成效,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贫困农户家庭得到切身好处,人口少,人均劳动力负担轻的家庭收入自然就高。今后,应继续推行计划生育政策,这是增加农村贫困居民收入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缩小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有效措施。

3.5进一步发展农村非农产业

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也是缩小农村居民收人差距的有效手段。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一方面可以使更多的农业户向非农业户转化,逐步缩小与原先非农业户之问的收人差距。另一方面,由于更多的劳动力向非农业产业转移,就能把有限的土地空出来,留给专业的农民,农业的产业化、机械化、现代化才有可能实现。造些专业的农民通过现代工业手段种田就有可能获得与非农业农民相同甚至更高的收人,这已在一些发展国家得到证明。

参考文献

[1]刘鸿渊.农民收入现状:制度与思路[J].农民经济导刊,2004,(2):112-118.

[2]周云波.我国农村二元经济转换及其对居民收入差别的影响[J].经济学家,2004,(1):52-57.

[3]秦兴洪,廖树芳,武岩.近50年来中国农民收入变动的五大特征考察[J].农民经济导刊,2004,(4):106-111.

[4]吕亚荣.关注农村改革中的几个不公平问题[J].农民经济导刊,2004,(2):42-46.

[5]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办公室.农村居民收入差异继续扩大[J].中国农村研究,2001,(11):53-59.

[6]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办公室.农民收入与劳动力转移[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7]白菊红.农村人力资本积累与农民收入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8]李颖,王尤贵.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变动分析[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4,(7):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