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思想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思想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思想

[摘要]关于中国的农村问题和农村建设,等党的第一代领导人有很多真知灼见:走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城乡统筹;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教育农民,提高农民素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的基本条件和服务。的农村建设思想对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思想;现实启示

尽管本人没有明确提出建设新农村的概念,但从他的有关论述、文稿及在他指导下形成的一系列文件、指示中,可大体勾勒出他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构想。这些可贵的思想,值得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中认真借鉴。

一、农村建设的制度创新:走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的完成,个体经济成为农村主要的经济成分。这种分散的、落后的小农经济不利于发展多种经营和兴办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同时,个体农民生产力落后,资金也很缺乏,维持生产尚且不易,扩大生产更加困难。这就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工业化对粮食和工业原料日益增长的需要。这个矛盾如何解决?认为解决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唯一途径,就是把农民组织起来,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他指出:“个体农民,增产有限,必须发展互助合作。”“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百分之九十的分散的个体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是可能和必须谨慎地、逐步地而又积极地引导它们向着现代化和集体化方向发展的,任其自流的观点是错误的。”正是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引导农民逐步地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组织各种形式的劳动互助和生产合作,走上了集体化道路。这种联合和合作经济克服了分散小农经济的弊端,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开创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局面。

二、农村建设的途径和方法:城乡统筹

城乡协调发展是的一贯思想。在全国解放前夕,他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城乡必须兼顾,必须使城市工作和乡村工作,使工人和农民,使工业和农业,紧密地联系起来。决不可以丢掉乡村,仅顾城市。”

首先,工业生产为农业服务,工业支援农业。认为中国的工业化道路问题,主要是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问题,他提出“发展工业必须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支援农业是工业的分内之事,搞好农业是工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应有的题中之义。“要说服工业部门面向农村,支援农业。要搞好工业化,就应当这样做。”1966年1月13日国家计委拟定《1966年工业交通企业支援农业的10条措施》。其基本精神包括:为支援农业办好事;积极支持地方“五小”企业的建设;地方工业的生产应把为农业服务放在第一位;继续执行亦工亦农的劳动制度和厂社结合、厂社挂钩的办法,实行工农结合;大力协助地方工厂进行技术改造,增强地方工业支农能力;组织“三结合”的技术服务队下乡开展技术服务;有独立能力的,要把多余的水、电,支援当地的农业生产;等等。

其次,以城带乡,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好工业,搞好城市建设,可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吸引和容纳更多农村劳动力。指出:“将来还要有几千万农民进入城市,进人工厂……有一个变农村人口为城市人口的长过程。”

三、农村建设的根本原则: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实现农民的共同富裕

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多次强调要坚持自愿原则,不能强迫命令,要采取“领导和群众自愿相结合”的办法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他提出领导干部应该严格对农民负责,上面派去的干部要引导扶持农民,而不是去包办代替一切。农村的管理应当以乡村中当地的干部为主要力量,鼓励和责成他们去做,切实为农民办事。

维护农民利益,千方百计实现农民的共同富裕。很关心农民的经济利益,认为这不仅关系到几亿农民社会主义积极性的发挥,而且关系到工农联盟的巩固和发展。解决这个问题,他认为关键是处理好国家积累、农民集体积累和农民个人收入的关系。首先,国家要积累,要向农村集体征购、派购一部分农副产品,但不能过多。如果过多,“只为工业积累,农业本身积累得太少或者没有积累,竭泽而渔,对于工业的发展反而不利”。批评苏联把农民挖得太苦的做法,他指出:我们要兼顾国家和农民的利益。丰收年积累可多一点,但也不能太多,“灾荒年或者半灾荒年就不积累或者少积累一点”。总之,要“使农民能够在正常年景下,从增加生产中逐年增加个人收入”。其次,同农民打交道,要实行等价交换原则,不能搞无偿调拨,也不能因为价格不合理而损害农民利益。对于现实中存在的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问题,强调要尽可能缩小它,要实行商品的等价交换或近乎等价交换的政策,以使在处理工农关系、国家与农民关系上,尽可能不使农民吃亏。最后,农民的富裕应该是共同富裕。如果只“看见了较小量的富裕农民,忘记了最大量的贫农和非富裕农民”,这是一种错误思想。要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争取百分之九十的社员每年的收入比前一年有所增加”,我们的目标是“使全体农村人民共同富裕起来。我们认为只有这样,工人和农民的联盟才能获得巩固”。

四、农村建设的关键:教育农民,提高农民素质

如何教育农民?这是一直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首先,在思想文化上,用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农民。“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提倡以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的原则为一切言论行动的标准的社会主义精神,是使分散的小农经济逐步地过渡到大规模合作化经济的思想的和政治的保证。”强调,要向农民群众不断地灌输社会主义思想,进行社会主义教育,以社会主义思想占领农村的思想阵地,使广大农民真正懂得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农民唯一正确的选择。

其次,普及文化教育,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看到中国广大农村文盲多、农民文化素质低,而这种状况如果得不到根本改变,要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不可能的。因此,他把占全国总人口80%左右的农民作为文化运动的主要对象,积极开展扫盲运动,普及科学知识,努力培养和造就有觉悟、有文化、懂技术的新型农民。

最后,开展科技教育,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历来重视农村的科技工作,特别是农业科技的作用,强调在农民中进行普及科技教育,重要的是进行农业科技教育。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针对农民科学文化水平落后的实际,提出了边学边干、在实践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科学种田的方针。五、农村建设的保障: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的基本条件和服务

由亲自主持起草的《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以下简称《纲要》)是20世纪50~60年代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群众性纲领。《纲要》总共有40条,从第25条起,围绕改善农村居住、道路、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加强农村文化、卫生、教育等社会事业发展提出了具体任务。它包括:改善居住条件;培养医务人员,建立县、区卫生医疗机构和农村医疗站,除四害,基本上消灭危害人民最严重的疾病;在乡一级设立业余文化学校,普及小学义务教育,基本扫除文盲;建立电影放映队、俱乐部、文化站、图书室和业余剧团等文化组织;建设乡和大型合作社的电话网,普及农村邮政网;建成全国地方道路网;等等。

《纲要》制定了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开展农村文化、教育、卫生等各方面建设的规划,向全国农民和全国人民指出了改变我国农村面貌的伟大目标,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极大地促进了农业合作化的进程,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思想的现实启示

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

启示一:改变生产经营模式,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所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在我国已运行了20多年,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也逐渐地暴露出一些问题,如组织形式松散、资源配置分散、科技信息渠道不畅、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要从体制上有所创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所有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实现规模生产,创造规模效益,从而推动农村生产力的更大发展,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启示二: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力度扶持“三农”的能力和条件。应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变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重点在“多予”上下功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国家财政支出、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要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

启示三: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要广泛宣传、教育广大农民进一步认清形势,充分认识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了解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措施,明白新农村建设与自身利益的关系,增强主体意识和主动参与意识,自觉克服“等、靠、要”的思想,不断激发自身活力和潜能,增强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

启示四: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农村落后、农民贫困的深层原因是教育薄弱、农民素质低下,人才匮乏。因此,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措施。首先,要教育和引导农民树立新观念、接受新思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引导农民逐步树立市场观念、消费观念、诚信观念,逐步强化广大农民的商品意识、竞争意识、科学兴业意识、合作共赢意识、信贷创业意识,使广大农民在提高思想觉悟与理性认识的基础上,积极投入新农村建设。其次,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要加大培训力度,整合教育资源,按照劳动力市场的客观需求,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地对农村劳动力实施技能培训工作。一方面帮助农民学政策、学技术、学知识,掌握技能,提高自身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另一方面,引导农民牢固树立“要富口袋先富脑袋,想闯市场先进课堂”的科学致富的新的思想理念。通过知识与技能的培训,让新一代农民逐步具备适应时代要求的新的思想理论、新的技能知识。

启示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我国应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这是因为农村道路、能源、水利、通信、饮水等基础设施问题,是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是农民群众最关心的利益问题,又是最容易见到成效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既可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消费环境,激发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又可以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还可以消化当前部分行业的过剩生产能力,拉动国内需求和消费,促进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