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三农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农民问题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当前,随着新旧体制的转换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的"三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虽然农民在思想观念、生产和生活方式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部分农民也迅速转变成为民营企业家,但多数农民仍肩负着如何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小康目标的重任。这充分说明,不管社会如何发展变化,"三农"的基础地位始终不会变,农民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也会愈加明显。因此,认真研究新时期的农民问题,加强和改善党在农村的工作,对于保持农村稳定,推进农村改革,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引领农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
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农民问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民问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农民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的农民问题,具有新的内容、新的特点和新的复杂性,因此,需要广大农村工作者积极探索和建立适应农村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领导体制、管理机制和工作方式,一切从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出发,营建良好的党群干群关系,切实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一、把握好新时期农民问题的切入点
农民问题错综复杂,解决的切入点就是搞好权利和经济利益:在政治上,充分尊重民主权利;在经济上,充分尊重市场规律。为此,在工作中应着重把握和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农业政策问题。一是土地政策。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基,土地问题是"三农"的核心,事关农民的根本利益。侵害农民土地权益,将直接损害农民的切身利益,直接影响农民的就业和生产生活保障,直接影响农村的稳定和农业的发展。因此,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之规定,依法保障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决策权,切实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解决失地农民的生存问题。二是集体财务管理政策。农村财务问题既是农民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引起农民集体上访的主要导火索。搞好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对于密切干群关系,保持农村稳定,促进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将产生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三是扶农政策。农民是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是农村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中央出台了I号文件,农民对此欢欣鼓舞,一致认为"1号文件"贴近"三农",政策性强,增收的措施比往年更积极、实在。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好文件精神,执行好相关政策,保证各种扶农政策和措施真正、直接落实到农民手中。
(二)农民负担问题。要提高农民的物质利益,就要促进农民增收、减轻农民负担,要加大扶持力度,调整投入结构,建立对农业产业的支持和保护体系,即是在政策上保护,物质上投入,生产上服务。清理和规范涉农事业性收费,取消不应由农民负担的税费项目;要继续加大配套改革力度,切实精简机构,进一步减少财政供养人员,把有限的财力用在刀刃上。
(三)农民自主权问题。对农民来说,自主权是最大、最切实的民主权利。从我国农村改革的成功实践来看,最基本的经验就是充分尊重了农民的自主权,放活了农民的生产经营权。我们要始终坚信,农民有能力办好自己的事情,应让农民自主决策。政府的责任是为农民提供政策指导、市场信息和技术服务,政府的引导和服务要尊重农民意愿、尊重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
(四)农民民主权利问题。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必须坚持和完善"村民自治",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在管理社会事务、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等方面的作用,依靠农民的力量形成良好的农村社会风气和社会秩序。同时,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尊重农民的创造精神.中国的许多成功经验都是尊重农民创造精神的结果,比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镇企业等.我们要允许和鼓励农民,大胆试验和探索新形势下的农业经营机制和农村管理办法,各级干部帮助加工、总结,逐步提高和规范。
二、解决好新时期农民问题的着力点
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站在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跳出"三农"抓"三农",同时要立足"三农"抓"三农",其根本路径就是农业产业化、乡村城镇化和工业园区化。
第一,要把农业产业化、乡村城镇化和工业园区化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个有机整体置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予以通盘考虑、协同推进。
第二,要把改革、完善农村土地制度作为推进"三化"、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举措。
深入研究"三农"问题,便不能不触及农村土地制度这一根本性问题。当前,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存在的突出问题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土地产权关系界限模糊。二是土地作为一种基本的生产要素没能发挥其应有的经济功能。三是土地有偿流转受到诸多限制。
总的来说,现有土地制度无论从产权界定还是从流转经营上都存在不容回避的问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只是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却不能为农民增收提供更大的空间,解决不好农民进一步致富问题,从而制约了整个"三农"问题的解决,如何对现有土地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明确土地集体所有权的产权实现形式,赋予农民作为产权主体的应有权利。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的基本制度是与我国人多地少,农村人口比重大的基本国情相适应的一种现实可行的制度安排,实行土地私有化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但可以探讨集体所有权的产权实现形式,农民作为集体成员如何实现其相应的权益。近年来有些地方探讨实行的"土地股份制"不失为一种在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的形式下实现农民土地权益分享的有益尝试。
其次,进一步放宽农民承包土地的经营流转权,促进土地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承认土地承包权带来的土地占有权、使用权、支配权和收益权,是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的基础。因此,应完善有关法规和政策,确定承包期限内允许各种形式的土地流转,通过转包、转让、出租、抵押作价入股等方式,促进土地经营权的合理流动。特别鼓励农民把土地租给企业主,由企业主租赁土地实行规模化经营、产业化运作,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农民也由此变为"地主",既可以继续留在土地上给企业主打工,成为企业员工,也可以进入城镇从事新的工作,变农民为城镇居民,实现收入来源多元化。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创新,对加快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合理的土地使用价格,将改变乡镇企业低成本甚至无成本使用农村土地的状况,促进乡镇企业向城镇合理聚集。出让土地经营权获得综合收益如果大于农民的耕作收益,也将对农民出让承包地产生压力和动力,从而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集中和土地规模经营的形成。
最后,要把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建立农民生活保障机制结合起来。对我国广大农村而言,土地仍然是最大的生存保障。如果相应的生活保障机制没有建立起来,农村土地流转便很难得以顺利推进。因此,在推进土地制度改革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征地制度改革方面,应把农民的生活保障考虑进来,探索一种土地使用权流转与农民社会保障有机结合的机制,以消除农民后顾之忧,促进土地流转。
第三,要把政策创新和机制创新作为推进"三化"、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措施。
"三农"问题是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长期束缚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深层次问题在新阶段的集中反映。解决"三农"问题要靠"三化",而推进"三化"进程需要国家在政策上给予扶持,需要在发展实践中逐步探索一条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运作机制。当前重点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1、进一步完善政府支农政策体系。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后,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旨在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措施,如粮食直补、减免农业税等,收到了明显效果。应该说政府建立粮食直补制度是非常积极的举措,也符合加入WTO以后的国际惯例。但中国毕竟是一个拥有9亿农民的农业大国,单纯的粮食直补不仅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增收问题,对国家财政也是一个极大的负担。国家对农业的政策补贴除了直接面对种粮农民个体外,更应探索建立一种能够促进形成农业和农村内在发展机制的政策体系,使之不但具有补贴功能,更具有引导生产要素向涉农领域集中的资源配置功能,发挥政策"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我认为:首先,政策的基本取向应立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目标,支持方向从对农民的直接补贴进一步延伸到"三化"领域,其次,要在优化区域布局调整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水利、道路、信息化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逐步改善农村落后的经济基础条件,为"三化"的顺利推进创造外部条件。再次,加大对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农村相对脆弱的生态现状,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2、创新投入机制,让更多的资金投向"三化"。首先要创新农村金融支持体系。金融系统对农业农村的支持功能弱化是当前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发挥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作用,试行产业化龙头企业专项贷款制度,放宽和规范龙头企业贷款条件,扩大借贷规模,采取专项放贷,封闭运行的办法,在保证龙头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的同时,也可通过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契约关系支持农民调整结构。同时,继续发挥农户小额信贷或多户联保等优势,多方面解决农业发展的融资问题。其次,积极引导民间资金投向"三化"。民间资本具有存量大、市场活跃、投资欲强烈等诸多特点。事实上,近年来民间投资已呈现出向农产品加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各类服务业等多领域、多层次进军的趋势。
3、统筹城乡就业环境,促进农村劳动力战略转移。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化聚集,农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是推进农业产业化,乡村城镇化和工业园区化的必要条件,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由之路。一是发展壮大城镇经济,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要以发展园区工业和服务业为重点,增强城镇的经济集聚功能,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要以县城和中心镇为载体,推进农村人口城镇化,让农民真正成为城镇建设的投资者,城镇发展的创业者和城镇化的受益者。二是要进一步加快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取消农民进城就业的各种不合理限制。要用住地登记制度和身份管理制度逐步取代户籍管理制度;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对劳动力市场的管理,清理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不合理限制政策和乱收费,为农民进城务工提供多方面服务。三是要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和整体素质。四是要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解除农民离开土地的后顾之忧。如广东佛山地区通过建立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成相衔接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以个人帐户为主,通过个人缴费,村组集体给予补贴,政府扶助等途径筹集资金,有效地解决了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
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也是对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经验。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五统筹"的科学发展,扎扎实实推进"三化",切切实实抓好"三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农业产业化、乡村城镇化和工业园区化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统一于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首先,农业产业化是乡村城镇化和工业园区化的直接动力。其次,乡村城镇化是农业产业化和工业园区化的空间载体和依托,并促进产业化和工业化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再次,工业园区化作为农业加工企业和城镇工业发展的载体,有利地提升了产业化发展水平,增强城镇经济的集聚辐射功能。这在增强城镇经济发展能力的同时也使城镇功能布局趋于合理。
三、解决好新时期农民问题的五个突破点把握了关节点,就基本掌握了解决新时期农民问题的主要内容;抓住了着力点,就基本掌握了解决新时期农民问题的主要方法.但千言万语,贵在求真;千头万绪,重在落实。因此,抓落实是解决新时期农民问题的要害和关键,是必须牢牢把握突破点."发展是硬道理,落实更是硬道理",要解决好当前的农民问题,必须咬定发展不放松,求真务实抓落实,从五个方面在"落实"二字上狠下功夫、寻求突破。一要从思想认识上抓落实、求突破.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思路决定出路。解决新时期农民问题,只有在思想认识上率先到位,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充分认识农民问题在"三农"问题中的核心地位和在整体工作中的基础地位,才能有清晰的工作思路,才能树立强烈的紧迫感和责任心,迅速启动好各项工作,实现突破。二要从职责履行上抓落实、求突破.要有效解决新时期农民问题,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创造条件、搞好服务.只有政府搭好了台,农民才能唱好戏。因此,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和广大农村工作者,必须时时刻刻把正确履行好自己的岗位职责作为工作的重点,作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为农民精心搭台、细心服务、费心引导,促其发展,实现突破。三要从为民谋利上抓落实,求突破."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宗旨,解决农民问题必额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深入农村,服务农业,关心农民,积极为农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尤其是要妥善、及时、深入解决好农民群众所关心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排解他们遇到的各种矛盾,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营造聚精会神抓建设,同心协力谋发展的格局,促进农业农村工作的全面突破和快速发展。四要从工作方法上抓落实、求突破.工作方法对路,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不同的工作,其方法不尽相同。调查研究、综合分析、归纳总结等,是工作中通用的方法。解决新时期的农民问题,必须把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引入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始终要把工作方法落实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三个贴近"上,以提高工作实效,促进工作突破.五要从开拓创新上抓落实。求突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源泉,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农村各项工作都要在改革中向前推进。在此过程中,必特遇到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必然要求我们以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措施去认真对待和加以解决。因此,搞好新形势下的农民工作,只有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在体制上、机制上、制度上创新,才能突破新局面,创造新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