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职教育作用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职教育作用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高职教育作用

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高等职业教育的技术和智力支持,培育新型农民;新农村建设对高等职业教育又是一个发展机遇,高等职业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应该也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宏伟的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战略决策,是当前最紧要而紧迫的任务,新农村建设需要教育的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高职高专能够也必须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职教育;新农村建设;作用

根据社会发展对人才需要的变化进行有针对性的变革,积极寻求发展,充分发挥应有作用是各类大学的责任,也是面对市场与竞争的必然选择。尤其高职高专在本科扩招带来的生源危机和就业压力下,必须准确定位寻求突破,作者认为当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其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

一、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宏伟的工程

(一)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国家“十一五”规划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强调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以科技进步为手段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增殖力,是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现代农业,靠的是高科技投入,包括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耕作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等,将使农业的增长方式由单纯地依靠资源,转到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方向上来。而目前农业科技水平、产业化水平低,经营粗放是制约农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加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力度,因此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增强科技对农业的支撑力是迫切的任务。《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明确要求“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要充分推进农科教结合的重要作用。通过建立定点联系县,参与组建科研生产联合体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转让科技成果等方式,积极开发和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和科研成果,支持乡镇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产品更新换代。”在这方面高职院校能够发挥其独特的作用,高职高专与普通院校相比,在人才培养上更加强调职业技能的培养与实践性教学,强调紧密联系生产实践第一线,把实践性教学贯穿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把教学活动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能推广及技术开发紧密结合,新农村建设的技术需求是广泛的,除了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外,农村的诸如水利设施、生态工程、信息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和服务体系建设等都可以大有作为,只要我们面向农村寻求切合点必能实现共赢。

(二)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根据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我们要从根本上转变农民传统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提高文化水平,对农民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国目前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及以下文化水平者占38.2%,初中文化程度占49.3%,受过专业技能培训者仅为9%,劳动力文化素质不高,从事非农产业的职业技能缺乏,严重制约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技推广与农产品的深加工,尤其中国加入WTO后,在经济全球化的竞争局面下,得到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的机遇,对技术工人的需求日渐迫切,另一方面农村还有上亿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层次高低不仅影响国家竞争力,也直接决定了农民的收入状况,因此做好农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使广大农民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制定了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具体措施,《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也要求“以农民培训为重点开展农村成人教育,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普遍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使他们初步掌握在城镇和非农产业就业必需的技能,并获得响应的职业资格或培训证书。”中央政府已决定在2005—2010年安排100亿元资金,实施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作为精神产品和科技知识的孵化器、传播源,对此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而高职高专更加突出强调以就业为导向,立足当地经济建设,自身具有职业培训的基础和能力,必须以服务新农村建设为己任。

(三)培养农民技术骨干和新农村致富带头人。建设新农村,使农村获得持续发展的能力,急需一批农民技术骨干和建设新农村的带头人,他们文化素质高市场意识强,起着外接市场内联千家万户的桥梁作用,在新农村建设中有榜样和示范效应。通过高校向农村输送这类高层次的人才是一个重要渠道。就目前社会的就业情况看,一方面有相当一些高校毕业生在城市难以就业或发挥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农村高层次的人才又非常短缺,面向农村培养输送,既能够适应农村建设的需要,又可以使这批人发挥聪明才智实现自身价值。

二、面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高校的需求和期待,高职院校该如何积极参与发挥应有的作用呢

(一)提高责任与服务意识。为农业现代化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社会的事业,需要动员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各行各业都要关心支持新农村建设,为新农村建设作出贡献。——加大城市人才、智力资源对农村的支持,加大城市科技、教育、医疗等方面对农民的服务。”贯彻落实中央的要求必须首先提高责任意识,从大局出发着眼社会效益,自主自觉的参与新农村建设,特别是发挥自身优势,搞好科技下乡与支教工作,要做到有计划、有制度,形成激励与制约机制。

(二)必须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找准自己的发展空间。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是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归宿地,人才资源开发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对此总书记提出了三个适应:一是促进人才总量同国家发展目标相适应;二是人才结构同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需求相适应;三是人才素质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相适应。面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是高校的基本社会责任,也是自身发展的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的战略目标,而新农村建设迫切需要实用技术和留得住的人才,这也正是高职院校的优势,因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际上给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高校必须转变传统的单纯面向城市和热门专业的做法,积极主动的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结合自身条件调整专业设置,培养急需人才,这也是地方高校融入当地经济,实现和谐发展的基本途径。要培养和供应建设新农村所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必须拓宽教育内容。当前的农业已经不是简单的种植、养殖经济,而是一、二、三产业并举的大农业,因而教学内容必须考虑现代农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要。

(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早在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就要求: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要为促进就业与再就业服务,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要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市场需要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结构合理灵活开放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因此高职院校应该按照对自己定位的区域经济范围内的现有经济社会状态,包括主要产业结构、发展规划和方向、发展动态、各类人才的需求情况,在专业设置上主动灵活适应社会需求,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设置和调整专业。在培养方式上,要实行多样、灵活、开放的办学模式,把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结合起来,加强实践教学和就业能力的培养;实施“订单式”培养,与村镇、企业建立稳定的协作关系,不仅专业设置与当前经济发展需要紧密结合,而且要让用人单位参与培养过程,确保与社会需求同步;在开展学历教育的同时,结合自身的专业优势,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以适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

(四)积极推动校企合作办学。当前一方面学生就业压力日益加大,一方面民营企业特别是乡镇民营企业的急需人才进不来、留不住;一方面高校由于资金短缺自建实训基地难以满足教学要求,一方面企业缺乏技术支持。因此以实训基地为纽带,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革新、技术开发及推广、设备支持、学生就业等各领域开展合作,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互惠互利,是高职院校与企业双赢的合作模式。

(五)加强对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随着家庭对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投资日渐加大,对子女的期望值也相应提高,但在中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的今天,大学毕业生必须有务实的就业定位,把自己的理想与国家、社会的需要统一起来,把个人的就业选择同现实的条件结合起来,职业发展才有现实的基点。而农村和涉农产业已经成为孕育无限生机和希望的沃土。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相基层就业的意见》中特别提出要实施高校毕业生到农村服务计划,大力推广高校毕业生进村、进社区工作。高职院校更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条件做好职业规划,明确职业目标,增强学生到农村的就业和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Z].国发(2003)19号.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Z].2005-12-31.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N].光明日报,2006-03-17.

[4]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5-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