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农村党员先进性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于党的领导,关键看党员。农村党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当前农村党员状况还存在诸多问题,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为完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新时期的新使命,必须通过加强理论学习、发展农民党员壮大农村党员队伍、加强对农村党员入党后的教育和管理等途径,从农村实际出发,提高农村党员服务群众的能力,永葆农村党员先进性,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农村党员;先进性;社会主义新农村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十一五”期间的重要战略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于党的领导,关键看党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要重视和发挥农村党员的重要作用。如何正确认识农村党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永葆农村党员自身的先进性,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农村党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农村党员是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的骨干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新的历史任务,同样要有农村党员的参与、领导和支持。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只有农民积极参与、投入其中,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才能尽快实现。由此,中央提出“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的要求,而要提高农民素质,首先应提高农村党员素质,使农村党员带动农民前进。
同志曾经指出:“中国农村几百万基层干部,是党的整个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完成各项任务,带领广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骨干力量,是党联系农民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于党的领导,关键在党员,“一个党员一面旗”,“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永葆先进性的农村党员,才能发挥引导、示范和带动作用,带动农民理解党的方针政策,认清形势、把握机遇,掌握先进的手艺和技术,积极参与农村发展规划,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能工巧匠。实践证明,凡是农村经济势力强的、发展快、农民收入较高的地方,农村党员都发挥了领导核心作用,成为产业发展、农民致富的带头人和引路人。可以说,没有农村党员的参与、领导和带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因此,必须要重视并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的重要作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正如所指出的:“只有把全国农村八十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建设好,充分发挥他们和乡村其他组织的作用,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广大农民党员紧紧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才能形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强大合力。”
二、农村党员队伍的现状与不足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新的历史任务对农村共产党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大农村党员需要不断提高素质,增强党性,带领农民群众谋求发展、共同致富,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然而,为数众多的农村党员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新要求还不相适应,还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来讲:
农村党员整体年龄偏大,文化水平有待提高,整体素质不尽理想,加之近年来农村党员外出人员多,流动性大,农村党支部对农村党员的教育管理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使农村党员在许多方面的进步不明显,部分党员缺乏竞争意识和带动群众致富的本领,不懂技术、不擅经营,面对市场经济大潮,缺乏开拓进取精神,小富即安或不富也安,生活水平和经济收入在村里不靠前,在群众中缺乏影响力和号召力。更有部分农村党员,政治素质不高,党性不强,距离共产党员先进性标准有很大的距离。他们理想信念不坚定,党员意识淡化,宗旨观念不强,奉献精神退化,甚至为了一己私利,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群众利益等抛诸脑后,把自己等同于普通群众甚至还落后于普通群众,形成“党员不党员,就差几角钱”的尴尬现象,这些农村党员对农村的公益事业、对农民群众的困难不闻不问,忘记了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使命,只想享受权利,不想履行义务,引起农民群众的强烈不满。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这个任务的完成,需要广大农村党员以自身的先进性带领农民不断前进。广大农村党员干部是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事业的领导核心和中间力量,没有农村党员的先进性,就不会有社会主义新农村。采取各种措施改变农村党员现状,永葆农村党员的先进性,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和骨干核心作用,带领亿万群众共同奋斗,形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合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要求。
三、保持农村党员先进性的对策分析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主题,是每个共产党员的终生任务和毕生追求,是党的长期任务和永恒课题。保持农村党员先进性亦不是在短时间内通过一两个卓有成效的措施能解决得了的,必须充分认识其艰巨性和长期性。当前,应结合农村党员的实际情况,通过以下几种途径,保持农村党员的先进性。
1.从农村实际出发搞好农村先进性教育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提高共产党员理论水平、思想觉悟、政治素质、增强党性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保持农村党员先进性教育,是占领农村党员思想阵地,提高农村党员队伍素质,增强农村党员党性的迫切要求和根本保障。曾对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这样指示:“要结合农村实际,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正面教育,解决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务求取得实效。”
对农村党员开展先进性教育,一定要充分利用好各地的农闲时节,从农村和农村党员实际出发,创新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学习内容上,不要刻板教条,切忌大而全,防止既浪费了时间又达不到应有的效果甚至适得其反;在具体形式上,在坚持必要的理论学习的前提下,要争取采取灵活多样、喜闻乐见的形式,寓教于乐,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尤其要重视用模范典型的先进事迹激励广大农村党员,在党员队伍中形成争优创先的氛围,促进农村党员提高素质和能力。
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还要正确把握教育活动的目的,不能片面追求理论灌输和党员理论水平的提高,还要更加注意教育的实践效果,通过教育不仅要切实解决农村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还要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不断增强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使广大农村党员不断自我提高,永葆自身先进性。
2.不断提高农村党员服务群众的能力
服务群众的能力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需要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服务群众的能力是体现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关键,服务群众能力的高低就是农村党员先进性的衡量标准。
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群众最盼、领导最急、难度最大的就是农民的增收问题,最需党员发挥作用的就是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当好引路人,促进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带领群众快速致富。农村党员要积极提高自身的发展能力,靠自身技能先富起来,带领群众共同富裕。同时,广大农村党员要深刻强化群众意识,心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为农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做群众利益的维护者,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3.积极发展农民党员壮大农村党员队伍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规模适度的农村党员队伍。从整个农村党员队伍的情况来看,农村党员在农村人口中比例偏低,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必须从各方面入手,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除了加强教育,提高农村党员素质外,当务之急还必须积极发展农民党员,壮大农村党员队伍规模,使之足以能够胜任新农村建设的新使命。
近年来,农村青年劳动力大量外出等原因,农村发展党员工作不尽如人意。拥有较高文化水平的青年党员比例不高,农村党员知识结构、年龄结构都需要改善。当前,应在“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指导下,积极在青年农民、外出务工人员、致富能手和技术能手中发展党员,让更多有知识、有能力、作风好、威信高的农村青年加入党组织。只有按照严格标准积极发展农民入党,才能不断壮大农村党员队伍,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的结构,增强党员代表性,提升党在农村的凝聚力和号召力,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4.建立长效机制,加强对农村党员的管理
保持农村党员先进性是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保持农村党员先进性,仅靠开展短时间的重点教育活动远远不够,还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建立健全一整套保持农村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把重点教育和长期管理相结合,常抓不懈,使农村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
要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中心任务,建立健全农村党员自我教育机制和监督约束机制,把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作为新的起点和契机,毫不放松地加强对农村党员世界观的改造和日常行为的规范管理,使农村党员牢固树立起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利观、地位观、利益观。对农村党员中背离党员先进性标准、屡教不改者,要采取有力措施予以清除出党。针对农村党员外出人数多、流动性大的特点,要特别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建立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坚持以流入地管理为主,流入地与流出地相结合进行管理,确保流动党员不游离于党组织之外,从而确保农村党员队伍整体的先进性。
参考文献:
[1]贺国强.大力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组织保证[J].求是,2006,(7).
[2]曾庆红.进一步取得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实践成果、制度成果、理论成果[J].求是,2006,(7).
[3]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