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艾滋病预防管理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艾滋病不仅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而且还是社会问题,它的广泛流行对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如人口结构转化与期望寿命的降低,对社会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自杀率的升高,影响社会的稳定,对法律提出了新的挑战等。对艾滋病流行的成因进行了分析,认为不仅有生物原因,还有其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并对我国艾滋病防治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艾滋病;社会问题;社会经济;防治
1艾滋病引起的社会问题及成因
(1)人口结构转化与期望寿命的降低。
艾滋病的流行趋势直接关系到人口的数量、素质、结构,关系到健康、福利和安全等众多的人口问题,也将直接关系到人口发展战略的政策取向。
(2)社会经济和医疗卫生支出不断上升。
联合国发展计划署驻乌干达的代表托马斯·巴巴塔德说,乌干达已经由于艾滋病的流行而丧失了5年的经济发展,其他艾滋病流行严重的国家则平均丧失了1.3年。有关南非的一个最新估计认为,由于约1/4的劳动力将被艾滋病感染,南非的经济增长将由此放慢1%。其主要破坏性影响作用主要有:
(3)自杀比率的不断升高。
自杀是比较常见的社会现象,导致自杀的原因相当复杂,其中因疾病而绝望是自杀的一个重要原因。据对美国纽约地区所作的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人口中,年自杀率是18.75/10万人,而20——59岁的男性艾滋病患者的年自杀率是680.56/10万人,相当同年龄组自杀率的36.3倍;10岁以上被诊断患有艾滋病的人口中的年自杀率是614.5/10万人,是同年龄组自杀率的66.15倍。
(4)影响社会的稳定。
艾滋病患者受歧视是普遍的社会现象。一方面是社会成员对艾滋病的认知度不高,认为“艾滋病人不是人,是鬼”,另一方面是社会和某些社会机构拒绝为艾滋病人提供治疗、读书、就业。据报道,越南劳动部规定艾滋病感染者不能从事7种职业,如理发、儿童保育员等。因此,艾滋病人群中酝酿着不安定的最大原因.既被社会抛弃的感觉,从而萌生仇视、报复社会的念头,尤其是面对社会和家人把自己抛弃时,他们能够做的往往是对社会深入骨髓的仇恨,或者万般无奈的自杀,或者设法爆发压抑于内心的仇恨去报复社会,这必然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影响社会的稳定。
(5)对法律提出了新的挑战。
艾滋病引起的法律问题在许多国家已受到公众高度重视。很多人认为,有必要建立给予医学诉讼案豁免权及保护个人隐私权的卫生法。
2促进艾滋病流行的原因分析
(1)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发表一年一度的《艾滋病调查报告》中指出,到2004年底全世界约有3940万艾滋病感染者,其中有64.5%即2540万感染者是住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和地区,亚太地区(不包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接近640万人;工业发达国家的爱滋病感染率最近几年相对稳定。
而亚洲尤其是我国和印度可能成为艾滋病蔓延严重的国家。在我国艾滋病感染人数排前几位的省、市、自治区分别是河南、云南、广西、新疆、广东和四川。除了广东和河南省外,其余的四个省和自治区都是在我国西南或西部地区。在这些西南或西部省和自治区里,受侵害最严重的往往又是它们的偏远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包括城市里的农村流动人口和城市贫困居民)。如云南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临沧、思茅、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四川的凉山彝族自治州;广西的百色地区;新疆的伊宁市等。虽然我国近20年来经济快速发展,为消除贫困起到了显著的作用。但是,我们仍然看到,在一个像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中,贫困人口依然占有相当的比例,消除贫困的任务依然艰巨。另外,我国地区间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沿海与内地、城市与农村之间存在明显的差距。内地和广大农村的人口大量流入到沿海发达地区和城市,每年的流动人口达1.2亿。这些流动人口大部分处于性活跃年龄阶段,离开原生活居住地,由于生理需求的压力、谋求生存的压力,加之受教育程度低,对HIV/AIDS相关知识知晓率低,陌生环境下缺少道德约束,众多因素促使他们更容易从事地下性服务、卖血(浆)和吸毒贩毒等违法行为和不安全性行为。而贫困的经济状况、疾病预防知识的缺乏,使他们很容易感染性病、艾滋病。
(2)社会政治文化的变迁。
传染病流行的消长起伏与文化变迁有着密切关系,真正的文化变革往往伴随传染病的流行,艾滋病也不例外。
与地跨泰、缅、老金三角毗邻的我国云南省,艾滋病的传播与泰国和缅甸山区艾滋病传播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当然,其中也与我国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开始的改革开放、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相关联。边贸的开放,经济的迅速发展,使毒贩们一方面将我国当成了他们的市场,另一方面又作为他们转运到其他各国或地区的又一通道。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艾滋病在的传播过程中逐渐蔓延,而沿线处于社会边缘或弱势地位的群体往往就成为了主要的受害者。
在我国一些地方,性服务行业的兴起也成为了艾滋病传播的一个重要背景。据调查,云南一些边境村落均有跨境婚姻和性交往(包括异性和男男同性)的经历。而其来自境外的配偶或性伴侣,有的曾有到过泰国从事性服务的经历。
艾滋病是在当今全球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及其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不平等社会关系背景下,伴随人、物、资本和信息在时空上高速且不平衡流动中蔓延的。在某种意义上,艾滋病在中国的传播也和在世界其他地方的传播一样,是与某种社会政治经济不平等和文化制度密切相关的。
(3)男女比例不平衡和文化程度差距的因素。
在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中显示,在一些国家中,20至39岁的男性比女性多得多的城市中,艾滋病流行率相当高,因为在一个男人占多数的城市中,男女性关系的商业化行为将会更为普遍。
成人男性和女性识字人数所占比例之间的差异对艾滋病流行率也有影响。如果女性的识字人数大大少于男性,她们就不太可能有效的同男性讨价还价,因此在两性交往中经常处于比较易于受损害的境地。况且,文盲妇女找工作很难,为了生存往往更多的依赖于两性关系,因而更削弱了讨价还价的力量。对于一般发展中国家而言,为年轻妇女增加就业机会以使城市地区的男女不平衡比例降下来,比如从1.3降到0.9,将能使艾滋病流行率下降约4个百分点。在一些国家,如果把男女识字率之间的差距减少20个百分点,或者说把女童的识字率提高20个百分点,就有希望使城市的艾滋病流行率下降大约4个百分点。
3对我国艾滋病防治的若干建议
艾滋病归根结底是一种社会病,对它的预防绝对不仅仅是一个医学的问题,它强调了通过解决社会病达到一个社会的预防。近几年随着全球艾滋病形势的严峻,我国AIDS感染状况也不容乐观。因此我们要提高认识,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控制艾滋病的进一步流行。
(1)加强对艾滋病的宣传,加深人们对艾滋病的理解。
艾滋病至今不仅是一道无解的医学难题,实际更是一个社会学问题.然而艾滋病虽然不能治愈,但却可以预防。一个有效的武器就是宣传教育,用社会学的方法解决社会的问题。开展不同人群有针对性地宣教,对大众一般人群进行全社会范围的知识教育和态度行为的改善,大力倡导安全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对高危行为的人群(吸毒共用注射器人群、不安全性行为发生者及有偿献血人群)加大宣传的力度和深度,提倡宣传品制作的针对性和人文关怀性,结束他们对艾滋病的无知状态;对已经感染者的宣教除了要提高感染者自身对自我价值的认识和坚强其心理承受能力,也要大力宣传安全套在预防艾滋病传播中的重要作用,强化他们对自己和他人负责的意识,避免不幸的继续扩大。
(2)强化政府在艾滋病防治中的职能。
艾滋病不仅是医学问题,同时也涉及社会、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应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要把对艾滋病防治作为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来抓。各级政府要加强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强化政府职能,综合治理,完善HIV/AIDS防治的立法工作,通过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认真落实各项措施。此外,要加强对艾滋病的防控组织和监测系统的建立。还要合理增加对艾滋病的投入,制定综合性筹资策略和政策,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加大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
(3)提高妇女的地位和减少贫困。
在社会发展和公共事物中,不能忽视妇女地位和教育、就业问题,保证妇女的合法权益,注重性别平衡问题,注重消除贫困和减少地区发展差距,以及贫富差距,以逐渐从根本上消除促进艾滋病流行的根源。
(4)在个人行为不违反公共法律的范围内,加强对艾滋病患者的接受性和宽容性,增加社会的包容性。以使处于艾滋病感染危险的人群可以更容易的获得公共卫生的服务和社会的关怀帮助。
(5)将青少年的性健康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一项系统工程。
结合目前我国对青少年性教育的情况,对他们的性教育应把重点放在“生活技能教育”“同伴教育”和“守门员教育”。而且应以早期教育为主,具体内容包括教育年轻人谨慎选择朋友、不要发生高危行为(吸烟、吸毒、随意性行为等)、如何采取安全措施、预防意外怀孕、艾滋病与性的关系等。应发动社会、学校、家庭和青少年本人共同开展此项活动,还应尽可能寻求法律的支持。
参考文献
[1]王维真.关于对艾滋病防治行为干预宏观政策制定的思考[J].中国健康教育,2003,19(10):768-770.
[2]杜新忠.我国HIV/AIDS流行现与防治对策[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04,13(2):93-95.
[3]程玉萍,华川.我国HIV/AIDS流行现状及危险因素[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4,4(5):696-697.
[4]张敏,张开宁.中国流动人口HIV/AIDS感染现状及防治对策[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4,18(5):24-25.
[5]武俊青.失乐园的呐喊:中国艾滋病感染者与病人的需求状况调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