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校长道德评价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校长道德评价是校长道德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校长道德失范问题存在的原因之一就是人们对校长道德评价问题认识不清或不够重视。致使校长道德评价未能深入有效地开展。为此,通过对校长道德评价的含义及其作用、校长道德评价的主体、校长道德评价的形式以及校长道德评价的原则的阐述。使有关校长道德评价的问题得以明确,以促进校长道德评价全面深入地展开,促进校长队伍整体道德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校长校长道德道德评价
校长道德是包含较高社会期望的群体道德。校长道德水平的高低对受教育者、教师、学校乃至整个教育的发展方向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校长道德水平的高低是人们依据一定的道德标准进行道德评价的结果。通过对校长的教育管理行为的善恶判断,奖善罚恶,促使校长增强道德责任感,做出正确的道德行为选择,从而有效地克服道德失范现象和道德虚无主义,净化社会风气。
一、校长道德评价的含义及其作用
道德评价,是人们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依据一定的道德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和个人心理活动等形式,对道德行为进行的善恶评价。
校长道德评价,是在校长自主办学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依据教育管理道德标准和校长职业道德规范,通过社会舆论和个人心理活动等形式,对校长自己和他人的教育管理行为所做的善恶褒贬判断。校长道德评价是现代教育管理道德活动的重要形式,校长的教育管理行为和校长道德品质是校长道德评价的对象。校长道德评价的基本任务是对校长自身和他人的教育管理行为进行善恶判断。
校长道德评价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精神力量,没有道德评价就没有校长道德的实现和道德水平的提高。校长道德只有通过道德评价才能发挥其调节作用。校长道德评价具有以下作用:
第一,校长道德评价有助于引导和规范校长的教育管理行为,增强其道德责任感。校长在自主办学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道德评价可以认清自己的教育管理行为哪些是道德的行为,哪些是不道德的行为。通过对不道德的现象进行抨击,能够形成强有力的社会舆论,使正义得到伸张;通过对道德行为的褒扬、赞誉,使之发扬光大,从而促使校长做出正确的道德行为选择。开展校长道德评价能够使符合时代和社会要求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逐步内化为校长的道德信念,不断增强其道德责任感。
第二,校长道德评价有助于提高校长道德品质和道德判断能力,促进校长队伍整体道德素质的提高。道德品质是校长必备的基本素质,校长道德品质是由道德行为构成的,校长道德行为是其道德品质的表现。通过肯定道德行为,纠正和克服缺乏道德感或不道德的教育管理行为,使校长道德认识不断深化,道德判断能力不断增强,从而有效地克服校长道德失范现象,形成良好的办教育、管教育的社会风尚。
第三,校长道德评价有助于协调与学校有关的各种社会关系,提高办学效益。现代社会校长处于各种关系之中,既要和政府部门打交道,又要和社会各界打交道;既要和教育组织系统内部公众打交道,又要和这些内部公众的家庭、亲友打交道。在处理各种关系时,校长面临着善与恶、美与丑、公正与不义的选择。通过社会舆论和校长个人内心信念方式进行的校长道德评价可以约束和控制校长的行为,平衡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协调好各种人际关系。为学校发展创造一个和谐良好的内外部环境,以保证学校正常有序运行,提高办学效益。
第四,校长道德评价有助于新的校长道德规范体系的形成。校长道德评价是依据一定的道德评价标准进行的。在目前校长道德规范体系不健全的条件下,深入开展校长道德评价有助于把社会对校长的道德要求形成强烈的社会舆论,树立道德榜样,使校长形成正确的道德信念,并落实到行动上,促使新的校长道德规范的形成,完善校长道德规范体系,使其体现出时代和社会对校长的新的道德要求,发挥“道德法庭”应有的作用。
二、校长道德评价主体
校长道德评价主体是指对校长道德行为进行善恶判断的组织、群体或个人。校长道德评价主体的任务就是对校长的教育管理行为进行善恶评价,做出实事求是的价值判断,形成正确的社会舆论,促使校长做出符合社会期望的道德行为选择。按其主体构成校长道德评价可以分为教育系统外部评价、教育系统内部评价和校长自我评价。教育系统外部评价主体主要是指参与校长道德评价的非教育系统的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大众传媒等机构以及相关的组织和个人。教育系统内部评价主体包括教育行政部门、校长、教职工、学生及家长等与学校密切相关的组织和个人。校长作为道德评价的主体具有特殊性,既是道德评价的主体又是道德评价的客体。校长要对自己的管理行为进行自我评价,校长自身的道德责任感和道德判断能力决定了其能否对自己的教育管理行为做出准确判断。
开展校长道德评价必须有校长道德评价主体的广泛参与,才能形成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长期以来校长道德评价没能深入开展的原因之一就是校长道德评价主体对自己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充分。另外校长评价的形式和内容也阻碍了校长道德评价主体作用的发挥。当前对校长的评价主要以业绩考评为主,校长道德评价的部分或者被一笔带过或忽略不提,只要业绩突出就可以起到“一俊遮百丑”的效果,忽视了教育本身就是道德的传承,忽视了校长道德影响的深远性。对于校长教育管理活动中不符合道德标准的言行,大多数教职工及社会公众选择了漠视的态度(除非与自己的利益相关)。这种消极的态度是对校长道德评价主体地位的放弃,也是对关乎每个人利益的教育事业发展的不负责任。所以,作为校长道德评价主体的公众应该重新认识自己的道德评价主体地位,积极参与校长道德评价,促使校长的教育管理行为朝着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道德标准靠近,形成良好的教育管理风尚。
三、校长道德评价的形式
根据校长道德评价主体的不同,校长道德评价的形式主要有社会舆论、内心信念等形式。社会舆论是校长道德评价的重要形式,是指与学校利益相关的个人、群体或组织对校长道德状况的评价和态度。这种评价和态度是在现代社会道德观念支配下,利用各种传播媒介,通过赞扬、鼓励或者谴责、批判校长的教育管理行为或品行,造成一种精神压力,以制约和规范其行为。虽然舆论不一定都正确,但却是强有力的,尤其是在信息社会,舆论的作用就更不容小觑。对校长而言,教育组织系统内部公众舆论是最强有力的教育管理道德力量,因为教育系统内部公众对校长的教育管理行为表现最为了解,其评价更客观也更具权威性,因而要充分发挥教育组织系统内部校长道德评价主体的作用。内心信念是校长道德评价的又一重要形式。内心信念是校长对自己的教育管理行为进行自我诊断的一种内在精神力量,它通过“良心”来发挥作用。“良心”是校长在教育管理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教育管理道德责任感和自我道德评价能力。“良心”是一种道德上的自我监督,它促使校长做出正确的道德行为选择。校长的教育管理行为如果是合乎道德的,“良心”就予以肯定、赞赏,从而得到心理上的愉悦与自我满足,并鼓励自己继续选择道德的行为;反之,就会进行心理上的自我谴责。内心信念是来自自身的能力,而社会舆论是来自外界的力量;内心信念体现着个人的力量,而社会舆论体现着群体的力量。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更好的道德评价作用。
四、校长道德评价的原则
校长道德评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只有在正确的原则指导下才能对校长自身和他人的教育管理行为做出公正、合理的判断。校长道德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
1.客观性与全面性相统一的原则
客观性是指从校长教育管理活动的实际出发,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以事实为依据对校长的教育管理行为进行价值判断。按照教育管理道德和校长职业道德要求指定客观的、科学的校长道德评价标准。
全面性是指对校长的行为表现要有全方位的认识和掌握。在时间上,要有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不仅要看过去、现在,还要着眼于校长未来的发展,不能只根据校长一时的言行而做出片面的判断。在空间上,不能局限在学校范围内,因为校长是社会的人,要与社会各个方面发生联系,因此要从多角度、多领域考察校长的言行。校长道德评价的全面性也指校长道德评价主体的全面参与,使对校长的道德评价更具权威性。
客观性与全面性相统一,有助于防止校长道德评价中以偏概全和主观噫断现象的发生。
2.方向性与动态性相统一的原则
方向性原则是指在校长道德评价过程中使其朝着有利于提高校长自身道德发展水平和道德判断能力的方向发展和前进。为保证评价方向明确,对社会舆论必须加以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有利于促进校长道德转型。对于偏离方向的舆论,教育行政部门要善于扭转不正确的舆论导向。
动态性原则是指校长道德评价必须处在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中。因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不断发生变化,尤其是在实行新课改的条件下,对学生、教师、学校的管理工作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校长的教育管理行为也必然要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因此,对校长的道德评价也要随之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化。
要在学校教育管理的动态变化中把握校长道德评价的正确方向,坚持方向性和动态性的统一。
3.动机和效果相统一的原则
动机是产生行为的主观愿望,是推动校长从事某种教育管理行为的念头或意图。效果是行为所产生的客观后果,是校长的教育管理行为所带来的实际后果。
有学者认为,动机和效果的关系有四种情形:
第一种,动机善,效果好的行为。是典型的道德行为。
第二种,动机恶,效果坏的行为,是典型的不道德行为。
第三种,动机善,效果坏的行为。
第四种,动机恶,效果好的行为。
在一般情况下,校长在教育管理实践活动中其行为动机和效果是一致的,好的动机带来好的效果;坏的动机带来坏的效果。但由于现代社会关系的复杂性以及教育管理发展的多变性,好的动机有时也会引出坏的效果(好心办坏事),坏的动机也许会引出好的效果(坏心办好事)。这种效果和动机不一致的情形,在进行校长道德评价时不能片面强调某一个方面,而要把动机和效果结合起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全面考察和客观分析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判断。
4.经常性与阶段性相统一的原则
校长道德评价要经常性地进行,及时发现校长教育管理实践中存在的不道德的行为,通过反馈进行纠正,使校长的教育管理行为得以不断规范和改进。同时对校长道德评价应该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和反思,使校长道德评价更系统、科学。
以上是对校长道德评价问题的简要阐述,实际上有关校长道德评价的理论和实践还有待发展和总结,有很多问题还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例如,校长道德评价的方式的多元化以及校长道德评价标准的科学化、统一化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