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国内银行风险管理问题及预防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风险管理是银行系统中的首要要务,良好的风险管理水平和成效直接关系到商业银行的良性可持续发展。面临经济全球化和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环境,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日益增多,这对其在风险管理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首先从宏观层面简要阐述了商业银行实行风险管理的重大意义,接着分析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就如何有效防范和降低风险提出了一些举措和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防范路径
0引言
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一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银行业则是金融业的中流砥柱,它的安全问题事关一国的经济盛衰,事关一国的生死存亡。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业务的内容也不断扩充和丰富,而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管理风险问题也随之而来,且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征。因此,如何及时发现商业银行运作过程中的风险问题,构建一个健康、稳固的银行业体系对其长远发展来说尤为重要。同时,在这样一个发展背景下,如何有效规避风险,提出解决方法,做好内部的管理工作也是每一个商业银行共同面临的一大难题。
1商业银行实行风险管理的重大意义
随着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金融业界的风险管理日益显得复杂和困难。在现代世界各国的金融体系中,银行业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银行业是一个古老的行业,同时也是一个高风险行业。如果银行业出现危机,不仅会直接影响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转,而且会严重损害国民经济的发展。正因为如此,加强银行业风险的管理便成为防范金融风险的重点。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银行竞争、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金融管制的放松,银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风险管理于是逐步成为商业银行管理的核心内容,也是银行界人士日益关注的话题。良好的风险管理对商业银行业的经营来说既是必要条件,也是必备条件。2007年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其持续时间之长,波及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已再次充分说明,对商业银行实行良好风险监管的必要性和对经济的重要性。所有的银行业机构都应当努力改善其风险管理机制体制,加强管理过程运作研究,而作为主要借贷机构的商业银行,其风险管理的质量和水平显得更加突出。因此,深入研究并有效规避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对于增强金融系统安全性,确保国民经济稳定发展,深化银行内部改革,建立和健全风险管理文化,加强自身应对决策等方面具有重大深远意义。
2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方面还有很多薄弱环节,银行的风险管理所面临的环境是极其复杂而充满变化的,银行系统性的风险暴露隐患不容忽视,很多存在于银行管理之外的如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等因素都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产生了巨大影响。此外,商业银行在内部控制制度上的建设依然没有依据经营环境的变化对其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管控缺乏灵活性、系统性、程序性。总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缺乏有效的社会信用体制机制。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大风险,也是其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所以,社会信用水准是衡量银行业整体风险的决定性因素。当前,我国针对企业和个人的诚信中介服务还没有全面普及,缺乏独立的风险和信用评级机构,银行有效社会信用体系的匮乏进一步加剧了商业银行的风险。
2.2存在风险管理制度性的障碍。我国虽已建立了全面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但商业银行还未真正确立现代商业银行制度,产权不清晰,责权不明确,尤其在风险量化方面还处于较低水平,缺少一套相对完善、合理、健全的针对银行业监管的制度规范,体制建设滞后于银行实际发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基础作用的市场对银行的外部约束作用薄弱。
2.3资本金配置明显不足。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在资本金配置方面涉及很少,至2008年年初,我国的金融机构的平均资本充足率仅为百分之七点一。此外,银行对于资产负债管理的考核偏向于存款增量、贷款规模和银行效益等方面,而忽视了对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的考核,这就容易导致银行轻内部资产的集约化配置,忽视内控机制的健全,弱化对资产负债比例的管理。
2.4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人才的缺失。目前,现有的银行管理人才数量尚不能较好满足当前风险管理和控制的需求,很多银行管理高层风险意识淡薄,缺乏对银行潜在风险的预见性和前瞻性,特别是风险管理自身特有的复杂性、技术性和专业性,体现在对风险管理人才的整体要求较高,从事风险管理的人才必须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同时还需具有战略性、前瞻性眼光和敏锐的洞察能力,因此,这类人才往往在短期内难于培养,引发了银行风险管理人才数量的短缺。
2.5缺乏科学先进的银行风险评价体系。由于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系统性和全局性认识不够,没有建立和健全一套科学先进的银行风险评价体系,突发性金融风险一旦发生,不仅严重危害银行自身体系安全,而且将严重危害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甚至加剧国家政权动荡不安。
3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防范路径
在金融危机条件下,商业银行必须拓宽信贷风险管理的关注范围,通过分析引起商业银行不确定性的内、外部变量,持续地关注其变化趋势,力求在商业银行的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间找平衡,促进商业银行持续健康地发展。
3.1打破信息垄断,建立和健全社会信用体制机制。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的战略任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特别作为金融机构的商业银行,尤其注重要建立和健全社会信用体制机制,必须有立法基础。目前社会信用体系无法可依的状况必须改变。必须用行政手段以及商业手段,把现在分散在税务机关、银行、工商机构的企业、个人等各种信息收集起来,形成一个综合性数据库。
3.2建立敏锐的风险预警机制。一是要借鉴国际先进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的经验,加快建立和完善预警通报、确定高风险范围的风险预警机制;二是加快风险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利用现有客户资源和历史数据,构建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为风险管理提供技术支撑,真正发挥风险监测的预警功能,全面提升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三是针对目前市场信用环境差、企业存在贷款欺诈等不良行为问题,针对性地开发具有反欺诈功能的风险监测系统。
3.3进一步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强化监督制约机制。众所周知,一个没有免疫系统、或免疫力偏低的生命体是不可能健康成长的,而内部控制就是企业“生命体”的免疫系统。因此,欲使商业银行这一特殊企业不断成长壮大,就必须在大力拓展各项业务的同时,更加有效地推进其自身免疫系统──内部控制建设,强化监督制约机制,以保证商业银行的稳健发展。此外,应不断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专业性、权威性和有效性,确保各项经营活动的有序发展,进一步完善内控体系与监督防范体系,提升监督效能。
3.4构建动态的银行金融风险评估模型。鉴于商业银行风险的不确定性和危害性,加之中国加入WTO后与世界联系的紧密性,我国商业银行必须深入研究其管理风险的诱发和传导因素,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金融风险评价标准和科学的内部评级体系,对金融活动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以实时反映和控制银行的金融风险,真正实现评级的制度化、规范化,消除主观因素的影响,确保国内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
3.5重视能力养成,提升银行内部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银行管理高层应加深认识,不断提高风险意识,加快建立并完善高效的资产负债管理体系,扩充招收风险管理人才的数量,多渠道、全方位、广层次地吸纳来自国内外的各类高级风险管理人才。同时,应重视和加强对银行内部高级风险管理人才的挖掘和培养,强化专业性培训,确保充足精锐的后备风险管理人才储备。
4结束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银行业虽已取得了一些瞩目成就,但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银行业的发展与金融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较低水平,特别在风险管理层面显得尤为突出。因此,我国银行业稳健发展至关重要,除了强化认识,不断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外,还应从战略的高度综合考虑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环境变化,并采取科学有效措施,显著提升银行业的安全性、稳健度和竞争力,降低金融危机的概率,构建符合新时期金融形势与未来发展需要相结合的银行风险管理监管体系,增强抵御外部风险的抗击力,更好地促进金融改革的深化和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