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管窥新民主主义社会实践的结束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1、没有准确界定过渡时期的性质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是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对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地位、长期性、任务、性质及前途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认识。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后,在巩固政权和新中国建设的实践中,以为代表的中央领导集体却一直没有准确和稳定的把握过渡时期社会的性质。认为新民主主义是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是名副其实的中华民国,这也是我们要造成的新中国。后来在一次讲话中又认为我们建立的新民主主义社会,性质是资本主义的,同时也是人民大众的,不是社会主义,也不是老资本主义,而是新资本主义也即新民主主义,也就是说新民主主义的社会性质是新资本主义的,1945年在党的七大确认了这点,然而后来他却又否定了这个说法,“我看‘新资本主义,这个名词是不妥当的,我们的社会经济的名字还是叫‘新民主主义经济’好”。所以,没有准确和稳定的把握过渡时期社会的性质是和我党终结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实践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2、过多效仿苏联模式,忽略中国国情
苏联工业化的伟大实践和成就,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推广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短等原因,使得我们将苏联模式当成是社会主义模式的唯一,并以苏联模式和标准作为我们进行建设社会主义的标准。没有看到中国落后的国情,教条的理解和实践了社会主义,片面追求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等,对社会主义的误解以及急于求成、盲目求纯的“左”的做法对社会主义的建设造成消极影响。
3、重视生产关系,忽略生产力
正如后来承认自己注意得较多的是制度方面的问题,生产关系方面的问题,对于生产力方面,他的认识不很够。正是由于和我党对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认识不清,过多的强调了生产关系的作用,导致了我党长期注重生产关系的改造,忽略了生产力的发展,未能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过程中去变革生产关系,从而使得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实践的终结。
二、实践中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调整
建国初期,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影响了和中央领导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认识,这个变化和影响表现为:
1、建国后巩固政权和恢复经济建设的一系列措施
为我国加速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创造了条件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人民政权,党领导人民进行了镇压反革命、、抗美援朝三大运动以及社会的民主改革,还提出“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总口号和总任务,将工作重心向经济方面转移。从1949年到1952年,经过全国人民的艰苦奋斗,首先,完成了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其次,集中力量恢复了国民经济。设想需要“三年五年恢复”,结果经过三年的努力提前实现并超过了预计的目标,使得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初步发展。比如“1952年,工农业总产值810亿元,比1949年增长77.5%,三年中平均年递增率为21.1%”。社会主义国营工业产值在全国工业的总产值中占到56%,国营批发业占全国商业营业的60%,社会主义经济已经占主导地位,为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物质基础。后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走互助合作道路,国家在利用和限制资本主义民族工商业中形成的经验也向为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条件。
2、我国阶级结构和社会矛盾的变化
客观促使了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终结建国后我国的阶级构成发生了变化,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以及民族资产阶级成为中国的基本阶级力量。在农村,社会主义完成后,由于生产力落后和劳动力不足,又形成了贫富分化现象,农民迫切要求走互助合作道路,这迫使党考虑中国个体经济的发展方向问题。同时,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和国营经济与私营经济之间的斗争时起时伏,这都对国家经济生活等方面产生了很大影响。为了实现工业化的努力却引起了这些矛盾加剧,使得党总结对资本主义改造利用的经验,积极加快城市限制资本的措施,将资本主义企业和人员引向社会主义。但由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及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经济和国家建设的负面影响,使得和中央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农民个体所有制、城乡资产阶级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的积极作用认识不足,从而过早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所以,建国后的一系列变化客观加速了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实践的终结。总之,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实践终结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是多种因素综合交织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在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今天,我们重新分析研究和党中央在20世纪50年代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向的原因,总结他们会迷惑本心,让人看不清楚前进的方向,从而停滞不前。和反思我国社会主义早期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对于我们今天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及其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谭群英单位:西安思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