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学生社会实践论文4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第一篇
一、做好生活指导,让学生学会自理
中学生到社会实践基地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为5天,就是说,学生要在这期间离开父母、离开家庭,与学生、教师吃住在一起,完成综合实践课程。这对于13岁上下的初一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首先,我们要为学生上好入校第一课,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参加这次活动,我们的预设目标是什么?有没有做好离开父母的准备?认识生活区及设施,安全上该注意什么?就餐时要注意什么?怎么叠被子,怎样整理内务,内务整理的标准是什么?怎样安全使用热水?上下铺应该注意什么?怎样与人和谐相处?在集体中个体该承担哪些责任……通过耐心细致的生活指导,使学生的生活上学会自理,能够自己的事情自己完成,不依赖他人;能与同伴和谐相处,相互关心,主动承担应该而且能够承担的责任;学会适应新环境,特别是适应艰苦的生活环境。活动结束后,我们开展了多项评比活动,如评选、表彰内务标兵、纪律标兵、优秀宿舍、优秀学员、优秀指挥员、劳动之星、自立之星、成长之星等,从多方面给予学生以充分肯定。
二、让学生挑战“人为断乳期”,学会独立
五天的实践过程实施的是全封闭管理,学生需与父母切断一切联系,学生不能打手机,家长不能探望,带队教师会把每天的生活片段发到班级公共平台上,以便家长能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这些我们称之为“人为断乳”。这样做,无论是对于学生还是家长都是一个很大的考验。“人为断乳”的难点主要在学生一方。他们在家时生活上依赖父母,衣食住行由父母包办;心理上,父母更是他们的精神支柱,他们习惯了父母的呵护,习惯了衣食无忧,习惯了向父母提要求,习惯了在父母身旁撒娇,习惯了向父母倾诉,特别是受到委屈时,他们会像“藤”一样,缠绕在父母这棵大树的铜枝铁干间。我们不禁要问二五天的全封闭式综合实践,学生心理上能战胜自己吗?五天里学生经历了五个阶段,即:第一天,初到新环境,内心充满了新鲜感和好奇感,我们称之为“兴奋期”;第二天,新鲜感消失,一定强度的体能训练和农户调查活动,让这些平时缺乏锻炼的学生进入到了疲劳状态,我们称之为“疲劳期”;第三天,他们在体能上有了一定的消耗后,会想到向父母诉苦,想得到父母的安抚,我们称之为“想家期”;第四天,因为与教官和学生的朝夕相处,一起克服困难,共同努力,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所以出现了“情感转移期”;第五天,离开了实践基地,与教官难舍难分的情感与归心似箭的情感产生了矛盾,所以称之为“矛盾期”。历经了这五个阶段,学生度过了艰难的情感“断奶期”,学生在精神上对父母的依赖感减弱,克服了离开父母而产生的焦虑,克服了遇到困难向父母索求答案的惯性思维,强化了学生的独立意识。
三、让学生融入团队,学会担当
责任感是独立性的前提和基础,一个人如果没有责任意识和担当的能力,就永远难于独立,永远依附于他人。因此,我们要让学生融入团队,学会担当。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我们会打破原有的班级界限,效仿部队模式,重新编排、编班,民主选出排长、宿舍长。在团队中,每个人担当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相应的责任。比如,宿舍会组织一些卫生评比活动,评选优秀舍长或优秀舍员;组织劳动技能竞赛,选出劳动能手;组织军训成果展示,评出最佳队列排及队列标兵;组织拔河比赛、篮球比赛等体育活动。活动是载体,通过活动可让学生体验到团队的齐心协力,能让他们融入集体,学会担当,达到自立的思想教育目的。
四、搭建实践平台,提升学生的自主行动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坚持“实践育人”的理念,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能,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在活动的主动参与中,在动脑与动手的结合中,会独立或合作地完成各项活动以提升自身的自主行动能力。为了强化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个体感受、感知和感悟,我们要对他们实施体验教育、情景教育等,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责任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此,我们要为学生搭建广阔的锻炼平台,如:军事训练营、农户调查队、种植园、内画工艺室、艺术编织室、茶艺坊,瑜伽体验馆等。这些活动,要贴近自然、贴近生活、贴近民间艺术,让学生饶有兴趣,能让他们在自主实践的行动中,体验到劳动和创造的乐趣,培养专注认真、吃苦耐劳、不怕困难、勤于动手和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从而为其独立生存能力的养成奠定基础。
五、结语
综合实践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它延伸了学校教育,促进了中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学生会意识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不能总是生活在家长的臂膀下,要有自己思考问题的方法和独立做事的能力,要自信、自立、自强,要善于合作、勇于创新,懂得温室里的花朵永远没有傲雪绽放的梅花灿烂,笼中之鸟永远不能和展翅翱翔的雄鹰相提并论。
作者:李静杰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第二篇
一、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的重要性
(一)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高校开展党建工作时,党中央国务院对此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目标。对于高等学校来说,作为培养祖国栋梁之才的地方,在开展党建工作时,一定要充分发挥对学生的引导作用,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发扬艰苦奋斗,不怕吃苦的革命精神,将学生党员培养为有文化、有理想、有纪律和有道德的一代新人。同时,高校在开展党建工作时,一定要将党的基本理论和方针政策始终贯穿其中,对学生党员进行全面教育,时刻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积极性,并且要让学生党员正确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坚定信念,树立远大的理想,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一般来说,高校是将“育人为本”作为开展党建工作的根本目标,所以在开展党建工作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党员具备较高的思想觉悟,对党进行更深层次的认识,促进大学生的全面成材,还应该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党课以及政治理论教育,在时刻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积极性和前提下,还应该回归到课本,不断学习新知识,增长见识,增强自身的知识储备,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全面发展,真正成长为新时期社会需要的人才。
(二)充分发挥学生党建工作的效能
对于大学生党员来说,将社会实践与党建工作紧密联合在一起,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还能确保大学生党员真正成长为党的伟大事业的可靠接班人。所以,大学生党员一定要充分认识到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社会实践中提高创新能力和操作能力。同时,学生党员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可以充分发挥党的领导作用,在学生集体中间形成一股核心的力量,带动广大青年学生,积极投身于祖国的发展建设中来。因此,对于高校来说,将学生的党建工作与党员的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党建工作的核心效能。
(三)展示学生党员风范
从当前我国高校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现状来看,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比如缺乏工作热情、不能承受挫折以及人际交往能力较差等诸多问题。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逐渐增多,人才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对于高校而言,怎样才能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综合型人才已经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高校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时,与学生的党建工作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党的方针政策的指导下,让学生党员成为高校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创造者和实施者,带动高校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来,磨练自己的意志,增长见识。同时,对于大学生党员来说,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还可以不断地扩展工作面和群众面,一方面可以加强与群众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贯彻落实党的为人民服务的方针政策,另一方面还能时刻保持党的积极性和先进性,发挥带头作用。除此之外,高校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时,让广大青年学生积极融入社会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党员对自己的角色进行准确的定位,在实践活动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端正学习和工作态度,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不懈努力奋斗。
二、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的有效途径
(一)在校园内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对于大学生党员来说,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在校园内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在新时期背景下,高校的学生党建工作也呈现出紧迫性、艰巨性以及重要性的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党建工作中的学生党员带来了新的挑战。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对高校学生的党建工作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所以,对于高校而言,在日常的校园管理中,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发展学生党员工作的重要性,要严格按照党的方针政策的基本要求,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做好优秀大学生的入党工作,不断壮大党的队伍。一般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对于活跃在校园中的入党积极分子,高校一定要做好早期的培养工作,建立一套完善的规章管理制度,对这些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全面的考察,并且在进行理论知识教育的同时,还应该加强实践锻炼,为党员队伍的质量提供有效地保障;(2)高校在管理学生党员时,一定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建设,让他们增强党员意识,不管是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都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骨干带头作用;(3)一般来说,高校在开展党建工作时,一定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学习以及行为特点,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基本依据,将每一个班级作为集体,建立党支部,这样一来,学生在入党方面遇到任何问题时,就可以随时得到解决。同时,从当前我国高校党建工作的开展现状来看,任务量大、任务繁琐在一定程度上严重阻碍了专职党务工作者工作的正常有序进行。所以,在开展党建工作时,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重要性,让学生党员在做好本职内工作的同时,担负起发展党员的任务,通过学生党员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以及自我教育来加强党建工作,一方面可以有效解决当前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的难题,另一方面还能在社会实践中,提高党员的工作能力;(4)对于高校的基层党组织而言,在开展党建工作时,可以在满足学生实际需求的前提下,将实践锻炼与学生党员的理论培训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党建工作中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主体地位,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来调动学生党员的创造性、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确保党建工作的顺利有序进行。对于大学生党员来说,在校内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时,可以在了解学生的行为、心理以及学习特点的前提下,以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实现社会实践活动内容的丰富化和形式的多样化。比如,在开展党建工作时,高年级的学生党员可以通过专题活动的形式,将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变得趣味化,充分调动低年级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方面可以学习到党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又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在设计校内社会实践活动时,一定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规章管理制度,并且形成长期的规划目标,有针对性的去组织和开展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校园社会实践活动的系统性、合理性以及科学性。
(二)校外社会实践活动
一般来说,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与党员校外社会实践活动是紧密联合在一起的,所以,高校在开展校外社会实践活动时,学生党员应该充分发挥党的带头领导作用,成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主心骨,尤其是对于一些学生党员而言,更应该成为大学生校外社会实践的实施者和组织者。通常在高校开展党建工作时,学生可以将党建工作的各方面要求作为主要依据,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对专项的社会实践进行全面调查,在选择好合适的社会实践地点之后,制定一套完善的社会实践方案。这样一来,高校在组织大学生参与校外社会实践活动时,就不会因为缺乏目标而呈现出管理涣散的现象,可以让大学生端正工作态度,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在积累工作经验的同时,也可以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对于大学生党员而言,通过组织这种校外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增强大学生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他们的模范、学习以及先进性意识,另一方面还可以让学生党员在社会实践工作中发挥党的领导作用,挖掘他们的潜能,提高大学生党员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总而言之,学生党员社会实践与学生党建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此,对于高校而言,在开展党建工作时,一定要充分发挥对党员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党员时刻保持党的先进性,并且成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主心骨,在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又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应用型人才。
作者:金国峰宋磊单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第三篇
一、社会实践活动对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2.社会实践有利于高职学生发扬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作风,培养坚强意志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们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难题,有些人会因为碰壁而想要放弃,但在这样的集体活动中,他们会在指导老师的帮助和其他同学的鼓励下克服困难,最终完成各种任务,从而培养其坚强的意志和毅力。
3.社会实践有助于高职学生培养自我教育的能力。社会实践是高职学生自我教育不可或缺的环节。首先,可以让学生通过实践对书本知识加深理解,得到检验。其次,通过实践能使学生开阔视野和思路,了解国情、民情,使他们的思想更接近实际和符合实际。同时学生们能够在社会实践中,在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此外,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个人与社会的接触,学生与群众的接触,以及丰富多彩的集体生活,为自我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来促进个人的思索、比较和提高。因此,社会实践是自我教育的良好途径。4.社会实践有助于高职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当代大学生,大多是在书本知识的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对国情、民情知之甚少,而社会的复杂程度,远不是读几本书,听几次讲座,看几条新闻就能了解的。社会实践活动则为学生们打开了一扇窗口,它将大学生置身于社会之中,将他们对改革创新的热情和自身现实结合起来,学生们通过亲眼目睹社会实际、亲耳聆听改革成果、现实感受自身缺点,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感受自身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
二、探索高职院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途径和方法,充分发挥其在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1.充分认识社会实践活动对高职学生成长成才的教育作用。社会实践活动是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牵涉面很广,需要上下同心,统一认识。高职院校各级党团组织要充分认识社会实践活动对培养高职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作用,要广泛宣传,献计献策,不断总结,达成共识。特别是要通过宣传、引导、动员,让高职学生充分认识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教育意义并积极参与,从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这是高职院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落脚点和目的。
2.积极探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途径和方法。为增强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提升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九江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开展寒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和“领航服务”青年志愿者活动。经过多年长期不懈探索,逐步形成了一套颇具学校自身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体系———“一项评比、二大主题实践、三级单位”。“三级单位”———以“校级、院级、班级”三级为单位,齐抓共管,研究、规划、落实和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从组织上确保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落到实处,收到实效。“二大主题实践”———紧密结合学生实际,积极拓展社会实践活动。
(1)“暑期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自我锻炼”社会实践活动“三下乡”活动作为一个传统活动,以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为主要内容,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载体,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开展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在活动中,学校充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并结合学校实际,从专业优势和师资力量等各方面出发,开展了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2)“‘领航服务’青年志愿者活动———无私奉献”社会实践活动2010年学校“领航服务”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正式成立。至今,各班均成立了“领航服务”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分队,青年志愿者们以广大师生和人民群众需求为导向,立足校园、面向社会,围绕帮困助残、社会服务、文化教育、美化环境等内容,精心组织策划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通过青年志愿者服务将思想政治、社会工作等理论课教学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于志愿服务之中,找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结合点,为学生成长成才开辟了广泛的第二课堂。“一项评比”———紧扣社会实践主题活动特点,建立有效机制,开展最佳社会实践活动评比。
(1)建立“社会实践主题活动”相关机制建立鼓励机制,鼓励获得国家、学校或社会奖助学金资助的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服务。鼓励和引导广大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社会实践服务。学校统一部署了寒暑假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积极组织开展“志愿者奉献月”、暑期“三下乡”、寒假“春运志愿者”和“进社区”等社会实践活动。倡导学生利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自行参加“送温暖、献爱心”活动,自觉参加助弱帮困、关爱留守儿童等活动,开展帮教、帮学、帮困行动。
(2)开展最佳社会实践活动评比为不断创新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充分发挥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全面总结开展的各项精彩活动,学校组织了最佳主题实践评选活动,吸引了各班级及学生团体的积极参与。申报参评的活动必须是在上一个学年内开展的主题社会实践活动。评委则从主题突出、形式创新、影响力广泛等方面进行考评。评比活动既为各单位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继续创造精彩生活的热情,成为学校不断创新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形式的有效途径。高职学生要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求学生具备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还需要通过社会实践这个载体,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做事,对社会有正确的了解和认识,使学生的理想和行为与社会需求一致,增强社会适应能力。高职院校充分利用各类资源有组织、有目的、规范地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周俊曲超男叶枫单位:九江职业技术学院
第四篇
一、以民族精神为导向,践行心怀天下,忧国
1.通过校内实践使大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念和强烈的历史责任感作为当代青年学生,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就应自觉地去了解和学习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以民族精神为导向,以湖湘文化的爱国主义精神为着力点,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增强爱国主义自豪感。高校要不断推进学习型文化校园建设,办好大学生团体专有的报纸与讲坛。以团学组织为依托,高校社团协会活动为平台,利用“三湘读书月”、社会科学普及宣传月等省内大型活动,在校园内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仿效历史上的爱国主义者与革命前辈,认真学习他们的英雄革命事迹,从他们身上汲取爱国主义精神,切实感受爱国主义力量;要自觉把自身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树立崇高理想,听从党和国家的号召,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2.通过校外实践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民族自信心,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高校要把继承发扬湖湘文化精神作为强化精神支柱,建设自身精神文化的一项重要任务。充分利用湖南省100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00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0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以及400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等优质资源,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组织学生参加爱国主义旅游与考查。每年以“五四红旗团支部”评选为契机,将多方式实践参观伟人名人故居、红军标语博物馆、长沙铜官窑遗址公园等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为考核硬性条件之一。此外,要重视对湖南省内各博物馆、图书馆、文化艺术中心、美术馆、少数民族文化园等标志性公益文化项目志愿服务活动,让大学生在深入了解湖湘文化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克服民族虚无主义。
二、以时代精神为引领,践行思变求新,敢为
人先的开拓创新精神敢为天下先和进取创新精神是千百年来湖湘文化的深厚积淀。从王船山等“坚贞刻苦”的治学,到曾国藩、罗泽南、黄克强、蔡松波、的丰功伟绩,都是湖湘文化与时俱进、革故鼎新过程中艰苦奋斗和敢为天下先的进取创新精神淋漓尽致的表现。[4]同时,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已经深深地融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成为各族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强大精神力量。湖南高校要矢志不渝地坚持以时代精神为引领,大学生社会实践中践行思变求新,敢为人先的开拓创新精神,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1.以校园活动为载体,培养大学生的思变求新意识在以知识创新为标志的21世纪,创新能力绝非只是一种智力特征,而更是一种人格特征,一种精神状态,一种综合素质。湖南高校的发展是湖湘文化的积淀、孕育、传承与创新,处处弥漫着新时代的大学精神,要充分利用校园内蕴藏的社会实践资源,打造大学生学习、生活、娱乐、交际、成长、自我展现的重要舞台。高校应更多地注重学生理想信念、道德人格和思维方式的培养,更多地致力于通过诸如湖湘文化的熏陶,精心组织以反映湖南文化卓越成就与湖南人创新精神的社团、交流、文体、竞赛、科技人文论坛等活动。创造褒奖冒险、宽容失败的体制,大力倡导专利发明等科技创新氛围,培养学生坚定的信念,开发蕴含在大学生身上的创造性品质,认准奋斗目标而坚韧执着、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促使大学生在学校层面上真正活跃开来,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2.以项目为载体,践行大学生敢为人先的大学生创新精神青年思维活跃,富有激情和锐气,敢于变革和创新。青年人才是人才队伍中最具创造力的群体。在湖南推进“创新湖南”的建设中,更需要大量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才能的人才。国内外很多重大科学技术创新成果表明,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在原始创新、高新技术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化中,发挥着巨大推动作用。湖湘青年应该发挥湖湘文化“敢为人先”的精神,勇于开拓,不断创新,为湖南的腾飞奠定坚实基础。一是湖南高校要根据《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湖南省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的意见》(湘教发〔2009〕55号),将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化,在高校团组织的宏观政策指导和支持下,通过开展社会实践的立项,使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多方面资源得以最优化的配置,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实效性,切实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二是高校加大湖湘民俗风情文化社会调查的资助与奖励,加强对社会调查真实性、有效性的监督,有的放矢,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在就业压力和外部实习资源匮乏的环境下,大胆尝试创业有助于大学生锤炼自我,成就梦想,成为湖南打造创业城市的生力军。
三、以服务社会为宗旨,践行经世致用,躬行实践的求真务实精神
文化即是人化。人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则是人的人格和生活状况的反映。湖湘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个分支,拥有中华文化的共同特征,她的辉煌离不开湖湘人民不懈的努力及各地区的支持。同时,作为一种既成的地域文化,必然有其相对固定的地域文化形态和不同于其他地域文化的精神内核。“经世致用”是中华文化特别是湖湘文化的精髓,它既强调要胸怀天下,也强调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从王船山“六经责我开生面”,魏源“技可进乎道”“师夷长技以制夷”,谭嗣同锻造维新变法的思想利器《仁学》,左宗棠提倡“纵读数千卷奇书,无实行不为识字”,直至“实事求是”思想的形成,为中国近现代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当代高校要培养湖湘青年本着“经世致用”的湖湘精神,以服务社会宗旨,躬行实践、求真务实,积极投身湖南富民强省的伟大实践中,在实践中锻炼成长、积累经验、增长能力、成就事业。
1.强化“求真务实”,强调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实效性湖湘文化自形成伊始,就有一种关心现实、经世致用的务实学风,这种内在的精神力量必将是湖南高校育人机制改革的强大动力。高校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必须要在传承湖湘文化精神的基础上,增强实践育人的生动性和感染性。湖南高校可以根据生源地的情况,按片组织“进社区、进乡村、进民户”社会实践服务,聚焦基层一线,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服务,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国情,切身感受民生疾苦,切实增进对人民的感情,将社会微观的实践情景转化成育人实效。通过“送知识、送科技、送文艺”等社会实践,根据湖湘民俗文化的主要特征,如巫文化、节日文化、饮食文化和礼俗文化等,有选择性地开展科技支农、义务支教、留守儿童成长关爱、政策宣讲、文化宣传、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调研及长沙弹词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下乡等活动,发挥学生自身的专业优势,学以致用,切实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保证活动内容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2.探索当代湖湘文化转型,实现“经世致用”湖湘文化反对脱离实际的高谈阔论,也反对学而不去力行,主张从现实政治、经济、生产活动出发,问天事、问地事、问人间事,立足于现实而有所作为,这种经世致用的务实作风,对于实践“强省”措施,推进湖南教育、经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和重要的作用。面对当前不断演进和形成的当代湖湘文化,大学生社会实践要践行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大学生社会实践必须要以学校所学相关专业为依托,着眼于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实际,更多地与社会、市场接触,否则只是个井底之蛙。大学生入校后,在学好书本知识的同时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挑战、锻炼自己。在社会实践中要充满激情,在尝试普遍性的勤工助学,发单员、促销员、家教等活动以后,大学生要根据社会所需勇于挑战自我,善于把握机会,固执坚定,敢作敢为。
四、以价值取向为基础,践行融合百家,兼收并蓄的开放进取精神
湖湘文化是一种不断实现自我保护与自我革新的动态开放的文化体系。提倡革新、创新进取,反对因循守旧、泥古不化的精神内核,是湖湘文化不断具有时代适应性和开放性的特有品质之所在,也是当前湖南与国际接轨,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强劲推力。湖湘文化融合百家,兼收并蓄的开放进取精神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融合,如越文化与楚文化之间的沟通。其二,湖南内部不同地域文化之间以及湖南与其他省区文化之间的沟通与融合。其三,不同学派,如法家、道家、儒家以及佛教与道教、宋学与理学之间的融合。其四,与外国文化之间的沟通与融合。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君子爱才,取之有道。新时期的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基地,就必须要跟上时展的步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以正确的价值取向为基础,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培养融合百家,兼收并蓄的开放进取精神,彰显湖湘文化的对外辐射力。博采众长、兼容并蓄的开放精神与开明风格,是历代湖南教育的重要方针,也是湖南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它发挥着对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培养的动力、方向和保证作用。随时代的变化,高校的人才培养又左右着湖湘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注重思想理论体系更新的同时,不断加强文化发展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多重价值观转换。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身为湖湘人才的主力军———湖湘高校大学生,继承先辈传统,应责无旁贷地肩负起振兴湖南的历史重任,增强忧患意识,本着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认清形势,驾驭局势,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实现人生抱负,力争在湖南的科学发展、富民强省的征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高校学生一要在社会实践中树立湖湘传统文化中以道德修身、政治功业为自我完美、永恒事业为最高人生目标的功利观念。大学生无论是在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实践中,这种立足于经济目标的功利主义价值观念不可或缺。
二是在社会实践中要积极发扬协作意识。传统湖湘文化更加张扬一种权威主义的内圣外王之道,一种英雄主义的人格魅力与豪杰性情,铸就了青年一代顽强坚毅和现实价值取向。但在当今高度分工协作的社会里,大学生更需要蕴藏平等的协作意识,保证专业化、市场化的社会秩序和谐运行。
三是社会实践中渗入契约原则和法制精神。湖湘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克己守礼的伦理文化、经世谋略的政治文化,却相对缺乏契约观念、法制精神,故而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倡扬契约观念、法制精神对具有自由性、竞争性社会的制度文化显得十分重要。四是社会实践中融合科学理性。市场经济总是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十分讲求效率。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要充分认识科学理性的工具性,尤其是高职类的大学生,顶岗实习的时间较早、期限较长,在行业企业的实践中更应该关注科学理性的作用。总之,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要科学地扬弃湖湘文化某些成分,营造有利于干事、创业、创新、发展的社会文化氛围,大力倡导作为现代社会文化主导的科学理性,在当代继续为湖南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赵本纲单位:长沙职业技术学院